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5章实验室检查赤峰学院医学院何笑波实验室检查又称实验诊断,是运用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疾病病因、病理变化和器官功能状态等方面的资料,为临床明确疾病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等提供参考依据。19:46第5章实验室检查•第1节血液检查•第2节尿液检查•第3节粪便检查•第4节其他常用实验室检查•第5节骨髓细胞学检查•第6节痰液检查•第7节其他体液检查19:46第1节血液检查•学习目标•一、血液一般检查•二、血液其他检查•小结•目标检测19:46学习目标•1.说出常用血液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说出血液各项检查的临床应用。•3.叙述标本采集方法,列出注意事项。19:46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参与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血液系统病变除直接影响血液外,也可能累及全身组织器官,而各组织器官的疾病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变化。19:46一、血液一般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二)血红蛋白测定(Hb)•(三)白细胞计数(WBC)•(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五)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六)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19:46(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计数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即血液中红细胞浓度。•【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19:46(二)血红蛋白测定(Hb)•血红蛋白测定是测定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19:46(二)血红蛋白测定(Hb)•【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2.病理变化19:46(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参考值】成年:(4~10)×109/L•婴幼儿(6个月至2岁):(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19:46(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人血液内白细胞分为五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在染色条件下,依据形态对白细胞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由于各种白细胞的功能不同,它们在血液中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也不同。19:46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细胞类型百分率(%)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St)1~50.04~0.5•分叶核(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2~0.5•嗜碱性粒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19:46(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10×109/L为白细胞升高,4.0×109/L为白细胞减少。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主要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在多数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增减会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19:46(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2.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3.嗜碱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5.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19:46(五)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19:46(六)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2.奥尔(Auer)小体•3.异形淋巴细胞19:46二、血液其他检查•(一)网织红细胞计数•(二)红细胞比容测定•(三)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四)红细胞沉降率•(五)血小板计数•(六)出血时间测定•(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八)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9:46(一)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过渡型细胞,因其活体染色后呈网状结构而得名。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参考值】成人0.5%~1.5%(0.005~0.015)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3%~6%(0.03~0.06)19:46(一)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2.贫血的疗效观察指标19:46(二)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比值。比值的大小和红细胞的数量、大小有关。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19:46(二)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男0.4~0.5L/L(40~50容积%),平均0.45L/L•女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19:46(二)红细胞比容测定•【临床意义】•1.增加•2.减少19:46(三)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1.平均红细胞体积•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19:46(四)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在正常情况下,血流中红细胞膜的表面带负电荷,它们互相排斥,具有相对的悬浮稳定性。当血浆中带有正电荷的大分子物质(如球蛋白)增加时,红细胞外表电荷被中和使之易于凝集,故血沉加速。此外,红细胞数量减少时,血沉也加快。19:46(四)红细胞沉降率•【标本采集】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注入含0.4ml柠檬酸钠溶液的抗凝管中,充分混匀,送检。•【参考值】魏氏法:•成年男性:0~15mm/1h末•成年女性:0~20mm/1h末19:46(四)红细胞沉降率•【临床意义】血沉测定虽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独用于诊断疾病,但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和病情观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生理性增快•2.病理性增快19:46(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是指计数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目前多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参考值】(100~300)×109/L19:46(五)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1.生理性波动•2.病理性减少•3.病理性增多19:46(六)出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bleedingtime,BT)是指皮肤微血管经人工刺破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行停止的时间。出血时间的长短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等因素影响,而受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较小。•【参考值】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88±2.08min超过9min为异常•IVY法1min~6min超过7min为异常19:46(六)出血时间测定•【临床意义】•1.血小板数量减少•2.血小板功能障碍•3.毛细血管异常•4.其他19:46(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测定是在被检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剂(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和Ca2+,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本实验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总状况的筛选试验。19:46(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参考值】男性:37±3.3s;女性:37.5±2.8s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延长•2.缩短19:46(八)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在被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后,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Ⅴ、Ⅶ、Ⅹ因子含量减少时,凝血酶原时间均可延长。本实验是检测外源凝血系统总状况的筛选实验。19:46(八)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参考值】11s~13s应有正常对照组,超过正常对照组3秒有诊断价值。•【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1.先天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2.获得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3.其他19:46小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等组成,通过心血管系统循环于全身。所以血液检查既能反映造血系统的病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系统的功能状况,有助于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实验室检查项目。19:46第2节尿液检查•学习目标•一、标本的收集与保存•二、尿液一般检查•三、尿液其他检查•小结•目标检测19:46学习目标•1.说出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2.列出尿液特殊检查的临床应用。•3.能正确进行尿液检查前的准备及标本采集。19:46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与重吸收后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成分和性状的变化既能反映全身代谢情况,又能反映泌尿系统病变,因此尿液检查应用较广,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19:46一、标本的收集与保存•一、注意事项•二、收集方法19:46二、尿液一般检查•(一)一般性状检查•(二)化学检查•(三)显微镜检查19:46(一)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2.透明度•3.尿量•4.气味•5.酸碱反应•6.比重19:46(二)化学检查•1.蛋白质定性检查•2.尿糖定性试验19:46(三)显微镜检查•尿液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尿液中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和结晶。对肾和尿路疾病的诊断、鉴别分析、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9:46尿中常见的细胞19:46尿中常见的管型19:46尿中常见的结晶19:46三、尿液其他检查•(一)尿酮体检查•(二)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定性试验•(三)尿淀粉酶测定•(四)尿沉渣计数19:46(一)尿酮体检查•酮体(ketonebodies)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体内大量脂肪分解而氧化不全时,导致血液内酮体增多,经尿排出,称酮尿,尿酮检查呈阳性或强阳性。因乙酰乙酸和丙酮在尿内出现较早,化验简便,故临床上常以此两者的检查来测定尿中有无酮体。19:46(一)尿酮体检查•【参考值】正常尿酮体为阴性反应。•【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主要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妊娠呕吐、中毒性休克、长期不能进食或绝食者,其次见于麻醉后、氯仿中毒、麻疹、猩红热、肺炎等发热性疾病。19:46(二)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定性试验•1.尿胆原检查•2.尿胆红素检查19:461.尿胆原检查•尿胆原由胆红素转化而来,经尿排泄。胆红素代谢异常时,尿胆原也发生变化。•【参考值】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定量:0~6μmol/24小时•【临床意义】19:462.尿胆红素检查•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34μmol/L)时,结合胆红素即可自尿液中排出。•【参考值】正常为阴性反应•【临床意义】19:46(三)尿淀粉酶测定•胰淀粉酶系由胰腺分泌,进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过程。当胰腺有炎性病变或胰腺液排出受阻时,胰淀粉酶、胰液漏入组织间隙,经血液循环而随尿排出,故血和尿内的淀粉酶含量均增高。•【参考值】苏氏(Somoggi)法1000μ/L。•【临床意义】19:46(四)尿沉渣计数•1小时细胞排泄率测定•【参考值】男性红细胞3万/h,白细胞7万/h;女性红细胞4万/h,白细胞14万/h。•【临床意义】19:46小结•尿液是机体经肾排泄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检查通常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尿液检查在临床应用较广,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病变;判断预后和观察疗效;用药监护等。19:46第3节粪便检查•学习目标•一、标本采集•二、一般性状检查•三、显微镜检查•四、细菌学检查•五、隐血试验•小结•目标检测19:46学习目标•1.说出粪便各项检查的正常表现、解释异常现象的临床意义。•2.列出粪便各项检查的临床应用。•3.叙述粪便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19:46•粪便是消化道排泄物,其主要成分是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细菌、无机盐和水。•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2)了解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3)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19:46一、标本
本文标题:第5章 诊断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3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