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考生号:《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一、说教材《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它是在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单元的核心。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我校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基本内涵;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确立依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是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前提。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确立依据: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比较抽象。四、说教法基于本框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因为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的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发展思辨能力;直观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五、说学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的学法有:快乐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反思总结法,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的做出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这样安排本课教学进程:1、导入新课首先播放歌曲《大中国》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与阅读歌词中结合我们国家的历史从而去感悟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然后根据歌曲内容提出以下两个问题:①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你能简要说说我们曾经面临过哪些困难与危机吗?②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雨却始终锐气不减?学生回答问题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中华民族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2、自主预习用课件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当堂对本框题知识进行预习,目的是为了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①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意义)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讲授新课(一)中华民族之魂播放“抗震救灾”的视频,思考:是什么使中华民族能够战胜自然灾害,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产生认识上的共鸣,从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民族精神的作用。得出结论: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从钓鱼岛事件,引出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提出问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讨论,通过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课件展示知识点:1.地位;2.特点;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学生通过教材阅读找出相应内容。为突破难点,展示辨析题:“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不爱社会主义等于不爱国。”社会热点链接:展示有关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图片和材料后思考问题:下面的行为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吗?你觉得什么才是爱国?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辩论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综合能力,并得出结论: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见P75)。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再次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5、作业布置设置意图:反馈矫正,以便于教后反思。6、板书设计:(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本目内容有个系统化认识。)核心是什么内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重要性怎么样——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不足之处还请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37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