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复习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懂诗歌ppt
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懂诗歌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想一想,如何做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怎样才算读懂?】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明白表层意思2.领会深层意思7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8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读诗思路:重要词语!特点:(写诗)【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句意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明晓古诗特点,灵活变通•(一)词类活用。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古今异义。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菱花镜)3今宵剩把银釭[gān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尽量)(三)省略跳跃。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省主语)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省动词:控、似)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省介词)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跳跃)古典诗歌讲究言简意繁,词约义丰,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尽可能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这样就必须打破某些语法惯例的拘囿,省略去诗句的某个成分,使诗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向内浓缩,而诗歌的意境却尽可能向外延展。其中平行语的省略是很常见的。由于字数或声律的限制,某些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的事物时,往往把表述后一件事物的某一词语省略去。如屈原《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右”字后省去“骖”字。这里的“左骖”“右骖”为平行语,把它们同时安排在奇数的诗句中颇为不便,所以只得把后一个“骖”字省略。再如杜牧《西江怀古》的首联: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两句诗都有平行语的省略,如将省略成分补充进去,应为“上吞巴蜀下控潇湘,怒似连山静似镜光”。下句省去的“似”是承前省略;而上句省去的“控”字,在上文中却没有出现,而是依照相应位置上的“吞”字补出来的。由此可知,平行语的承前省略,一般是省去相同位置上的字,但省去的字可以与上文相同,也可以与上文语义相近。首先,我们分析省去与上文相同的字,如: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鹫后鸿鹄。(杜甫《天边行》)应为“前飞秃鹫,后飞鸿鹄”。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杜甫《大麦行》)集、壁、梁、洋乃四个州名,时属山南西道。此句应为“东至集壁,西至梁洋”。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应为“翻手作云,覆手作雨”。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应为“青是烽烟,白是人骨”。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韩愈《寄卢同》)应为“上有慈亲,下有妻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应为“上穷碧落,下穷黄泉”。跛鳖虽迟骐骥速,何妨中路亦相逢。(白居易《寄与韦中丞》)应为“跛鳖虽迟,骐骥虽速”。轻拢漫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应为“初为霓裳,后为六幺”。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王建《宫词》九十一)应为“一片西飞,一片东飞”。向平多累自为难,一日身闲一自安。(许浑《村舍》)应为“一日身闲,一日自安”。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刘禹锡《春日书怀》)应为“不作诗魔,即作酒颠”。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早雁》)应为“水多菰米,岸多莓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应为“相见时难,别时亦难”。平行语的省略多见于七言诗句,所省略的平行语多为第二字的动词谓语,其位置多处在第五字与第六字之间。以上省略的是相同的字,这比较常见。省略相反的字,就比较少了。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应为“草色遥看有,近看却无”。所省略的“有”与平行语“无”是反义词。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第二句前省略了“今”,应为:“昔日分别时君未婚,而今儿女忽成行了。”所省略的“今”与平行语“昔”是反义词。他家人定卧,日西展脚睡;诸人五更走,日高未肯起。(王梵志《世间慵懒人》)应为:“他家人定卧,我日西展脚睡;诸人五更走,我日高未肯起。”所省略的“我”与“人”[别人、他人]是反义词。•(四)词序倒装。•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4:幽寻得此地,讵[jù]有一人曾?•讵[jù]:岂,怎:~料。~知。•5: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léng]中。(1)例: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2)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19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bì]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带:环绕生:升起怜:喜欢期:约定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特别提醒】•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作业:翻译这首诗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24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谢冕含义——韵味读诗任务连缀意象成镜头,想像组接•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杜陵:地名。温庭筠幼时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现在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练一练请你投入诗境展开想像将诗中情境再现出来:唐陈羽《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天异常寒冷,寒风凛冽,四处不见人迹。就在这时,耳畔传出一阵高亢嘹亮的笛声。——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寻声望去,只见在皑皑天山白雪的映衬下,鲜艳的红旗高扬,一行队伍正雄赳赳气昂昂的向雪山顶端挺进。雪一直下,整齐的队伍一往无前。【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28鉴赏程序(走进诗歌)看一看抓一抓辨一辨鉴赏诗歌读懂诗的诀窍题目意象特殊词句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作者情感的载体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注释把握感情的切入点作者明确风格了解时代采用五读法快速把握有效信息•一.读标题明时间地点人物、题材、意旨、手法等•二.读作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世。把握作者的生活背景、际遇和气质风格•三.读诗歌内容抓意象语言和情感语言。•意象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语言是感情主旨的载体。•情感语言往往是诗眼•四.读注释,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五.读出关键词:诗眼明主旨31看一看找启示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一看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季节内容借助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在唐代,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酬朱庆馀》)朱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比喻主考官比喻张水部比自己的诗文诗人以“新妇”自比,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忐忑不安和期待心情,希望张水部给予指导的思想感情。(宋)李觏gòu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经霜。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宋)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1.江上秋夜2.秋晚悲怀3.夜宿田家练习:给下列两首诗选择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秋晚悲怀江上秋夜诗歌题目表明诗歌体裁表明写作对象、手法表明写作内容★表明地点类别表明情感书愤征人怨春夜喜雨悯农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兵车行(杜甫)咏柳(贺知章)寻隐者不遇(贾岛)旅夜抒怀表明时间、背景练一练表明诗歌体裁表明写作对象、手法表明写作内容《征人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鹊桥仙·七夕》表明时间、背景《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看标题,抓题眼•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总结方法典故解释疑难词句提供写作背景、目的等重要信息注释二看注释﹙背景典故﹚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从表面看(特别
本文标题:高考复习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懂诗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0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