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高铁发展概述(论文)
8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ECHNOLOGYDEVELOPMENTT中国高铁发展概述胥 军1,胥 祥2(1.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2.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 430048)摘 要铁路运输历来都与国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历经百十年的技术改革,高速铁路作为一个新型经济产业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特别是对于地域广袤的中国,铁路一直承担着50%以上的客运量和70%的货运量,被称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从1992年召开的高速铁路发展研讨会,指出中国高速铁路应当尽快起步,到2004年开始广泛从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引进各项技术,截止2011年底,中国高铁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里程接近一万千米,短短十几年,中国实现了从步入高铁时代到引领世界高铁发展的一个大飞跃。高铁对于城市交通改善作用非凡,改变了人民的出行方式,对于城市民众的出行次数和人口及城市空间结构起到调整作用。由于高速铁路大大缩短出行周期,促进了相应的商业和文化活动,使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关键词高速铁路;发展速度;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U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08-011中国高铁发展状况1.1 中国高铁提上议程我国交通运输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主要经过了三次结构性转变。第一次转变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开放运输市场、建立交通建设基金等政策的支持下,促进了公路、水运和民航的初步发展,改变了过去铁路独大的局面。交通部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款”的激励下,极大的调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而铁路发展停滞不前。第二次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高速公路大发展时期,全国掀起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建设的热潮,极大促进了长途运输,相比之铁路运输发展显得逊色不少。第三次转变在21世纪初。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因素促使政府将关注重心转移到交通模式的变革之中。2004年国务院提出以“四纵四横”为重点的高速铁路建设框架,高铁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2 中国高铁发展速度1964年日本新干线运营,时速200千米,是世界高铁的鼻祖,2011年日本最快的新干线“隼”号运营,最高时速320千米,历经40多年。1985年德国开始进行高速列车实验,1988年突破时速400千米大关。实用性高速铁路第一代ICE在1991年正式修建并投入运营,1997年更新至第三代,时速达300千米。十几年的发展让德国高铁也步入世界领先水平行列。2004年中国引进时速200千米的高速列车技术,2008年底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高速运营,时速达350千米。2010年时速380千米的CRH380A下线,标志着中国在高铁领域足以能够领跑世界。2中国高铁发展意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国土面积广袤,南北跨度5200千米,东西跨度5400千米。各大中型城市、省会之间平均距离在300-1000千米之间。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城乡人口流动量大;货运运输体现出距离长,大跨度调度运输特点,其他交通方式根本不可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高铁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2.1 运能大高速铁路最小车间间隔可达3min,列车密度为20列每小时。假如为动力分散和双层列车,每列人员1200-1500人,每小时双向运输能力最高为5-6万人。而双向4车道公路每小时运输能力约为1万人,2条跑道机场每小时吞吐约1.2万人。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年运量1.7亿人次,46.6万人次每天,是航空的10倍,高速公路的5倍,运输成本只是航空的20%,高速公路的40%,大大降低社会运输成本。2.2 安全性能好高铁具有信息化诊断与检测系统,科学的养护维修制度,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设有预报警装置,可以避免人为过失和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铁道事故人数的221倍,欧洲铁路14个成员国则为125倍。下表为不同交通方式事故情况:(每一亿人·km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死亡重伤公路10.524.88铁路0.290.72民航0.10.012.3 高铁新型产业促进发展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属于新型产业有三个标准,第一该产业有全局性影响,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带动作用,第二要有发展潜力,第三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高铁产业完全符合以上三个标准,随着高铁技术的进步,其影响逐渐深入其他产业。2009年全国铁路完成基础建设投资6000亿元,其中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高铁时代将使中部城市武汉成为“4小时经济圈”的中心,整个城市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的机遇,围绕高铁新机遇,重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产业、制造业等,全面实现高铁新时代的发展目标。3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铁技术强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在高铁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过怀疑甚至质疑的情况,温州7·23事故再一次把中国高铁安全问题提上日程。我国花了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国际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下转第150页)150硅谷科技创新论坛ECHNOLOGYFORUMT每个工程的施工人员总是不固定,流动性大,因此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阶段性交底。只有进行交底,了解工程实际情况,遵守规则和工序,才能进一步开展工程。而工程相关的资料和文件要妥善保管,并充分了解内容。还要对各项材料、设备进行检查,确定质量无误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对于各项计划还要进一步落实,并进行跟踪监督,一旦与实际情况不符,要及时修改或补充。3.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通过会审的设计图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技术方案则是施工开展的前提。施工时必须要依据二者的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如果图纸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后处理。施工程序严格遵守规定,按采取规范化操作,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施工时,要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施工日志的撰写。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只有经过相关负责人的确认与签字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要注意许多问题,抓住细节和关键,做好监督与检查,从施工的根本抓起,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4结束语综上所述,搞好电气工程对于整体工程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电气工程涉及到许多领域,包含着许多技术,而且未来的电气工程会更加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参考文献[1]徐俊佳,张骞.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2]侯瑞.基于可拓理论的建筑电气节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3]刘乾忠.建筑电气节能设计[J].江西建材,2011(02).方式也较单一,并且没有形成工程安全系统。因此,要强化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授、知识竞赛、安全演习等活动,以此形式来提高员工在公路建设中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减少安全隐患。3.2.3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针对当前施工企业的不合理管理,要进行严格管理与规划。对于公路建设所需的材料要注重质量,加强其规范性,严格按照建设公路所需材料的标准来进行材料的选购,严防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路面的平整,使公路达到其应有的使用性能。参考文献[1]徐伟,张兵,李翠玲.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学术交流.[2]张育森.刍议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J].青海交通科技,2008(3).[3]王勇.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学术论坛,2013(2).[4]魏强,刘飞.对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5]刘振京.公路工程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J].路基工程,2008(4).[6]李广,冀超华.山区公路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作者简介铁恒茂,男,助理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公路工程。(上接第139页)如果机房距离接收设备距离较远而需要采取埋地的形式传输信号,就还需要注意卫星接收机输出端防雷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于电缆两头信号芯线加装避雷器予以隔离。3结论通信机房环境本身容易招致雷电侵袭,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以重视,并且依据具体的通信工作环境状态,确定出多重的避雷防雷工作体系,逐一加以施行,以确保真个通信工作环境的安全。不仅仅建筑防雷以及接地系统是通信机房防雷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他针对各个通信设备展开的防护工作也必不可少。只有不断发现隐藏的问题并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构建起通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参考文献[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2]赵静.金属屋面建筑物防雷设计探讨[J].陕西建筑与建材,2004(5).[3]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4]王德言.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浅谈[J].中国雷电与防护,2006(3).[5]史俊青.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3(9).[6]曹和生,吴少丰,匡本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上接第148页)3.1 票价过高与普通列车相比高铁具有舒适、快速等优势,但是票价却是一般火车票的2-3倍。农民工是客流量的主要贡献群体,他们往返于农村和城市,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高铁票价,致使一些高铁出现空无一人的窘境。3.2 污染沿线居民居住环境高铁建设速度过快,有些项目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付诸实施,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京津线、京沪线等沿线居民对噪声和电磁污染的抗议声不断,除此之外机车震动、环境脏乱、社会死角等问题也是居民担忧的问题。3.3 事故频发高铁容易受雷暴雨、供电因素等影响,多次造成故障停车,最为严重的7·23追尾事件,都让民众望而却步。参考文献[1]宗岩.中国高铁向境外延伸的地缘战略考量[D].山西师范大学,2012.[2]王若竹,苏民,连俊.高铁,中国铁路的历史选择——写在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N].经济日报,2010-12-7.[3]李会平.中国高铁经济高飞中的“大跃进”还是“正逢春”[J].创新科技,2010(12).(上接第8页)中国高铁发展概述作者:胥军,胥祥作者单位:胥军(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56),胥祥(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48)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2014(1)参考文献(3条)1.宗岩中国高铁向境外延伸的地缘战略考量20122.王若竹;苏民;连俊高铁,中国铁路的历史选择--写在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20103.李会平中国高铁经济高飞中的大跃进”还是正逢春”2010(12)引用本文格式:胥军.胥祥中国高铁发展概述[期刊论文]-硅谷2014(1)
本文标题:中国高铁发展概述(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1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