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之体会
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之体会新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在语文教学的特定环境中对学生施加爱国主义教育影响的过程。语文学科在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所受到的熏陶感染往往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它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应该也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那么,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红色文化教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其实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二、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的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三、利用班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一)观: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做到看一部影片有一份收获。首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按影片反映史实的前后顺序,组织学生观看。其次,在学生观看每部影片前,先把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向学生作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再次,学生观看影片后,学校组织他们开展座谈、写影评或观后感等活动,同时各班结合观看的影片适时召开主题班队会。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红孩子》《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上甘岭》、《雷锋、》《周恩来》等几十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片。同时还进行了“爱国主义影视片推荐”活动,及时把每周电视节目中的爱国主义影片名称写在黑板上,推荐给学生。(二)唱:我校举办了“每周一歌”活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为全班学生学唱“每周一歌”时间。我们搜集了各个时期的革命历史歌曲。铃声一响,学生便在教室多媒体电脑音乐的伴奏下放声高歌。学生们学会了《共产儿童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劳动最光荣》、《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几十首歌曲。歌声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在歌声中孩子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三)读: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持久地开展下去,我班结合实际,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百卷书。激爱国情”活动。班级积极创造条件购置图书,充分利用阅读课和班队活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学生生活,并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正如学生在日记中所写的:“读书活动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而且让我从中深切领悟到‘落后了就要挨打’的道理。为了祖国的富强,我们从小就要发奋学习。”教育实践表明,利用好“影、视、歌、书”这些生动教材,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四、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我的做法如下:1.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渠道在课堂。作为班主任,我非常重视语文课、写字课、品德课,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日常教学用心在每一堂课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我从不给学生讲大道理,在每一堂课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听讲、回答问题、读书、写作业,培养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知识不要单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学习的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说明学习的责任心就强。通过课堂纪律的监督,同学们上课普遍自觉守纪律了,我就从班主任的课堂延伸到所有学科的课堂。学生往往是上班主任的课守纪律,而上科任老师的课就放松了,针对学生的两面性,我要求本班学生不仅要上好班主任的课,更要上好其它学科的课,这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多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厌其烦地反复抓、抓反复,塑造着学生上课主动学习的责任心,现在同学们逐渐上课自觉了、稳定了,视上课专心为己任。2.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主要渠道在课外在平时的卫生工作中,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责任心。一开学,我就和同学们商量:咱们班敢不敢对自己提出不做值日,成为无纸班的要求。同学们一听不做值日,都说那教室还不成了垃圾堆了,无纸班不可能吧?老师有一个好办法,你们不妨试试。两个字保洁!牢记每人桌椅下方一小块儿,小小责任区人人来把好关。从此,同学们重在保洁、见纸就捡、不再乱丢乱扔、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在每一天的保洁中,同学们不仅捡自己位子下的纸,还帮助旁边的同学捡。伸伸手、弯弯腰、捡捡纸的劳动责任,使得同学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洁意识加强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而且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应该也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尊重生命成长需求,促进个性优化发展”是现代的德育追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顺应这个要求。因为语文学科是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个性优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之一。红色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把语文学科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把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之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9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