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1/11高二月考试题四(必修三)一、选择题: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春秋时期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到来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4.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D.“诸侯惟得农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2/11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6.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8.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被劾之人应是()A.李贽B.王阳明C.黄宗羲D.顾炎武9.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A.董仲舒《春秋繁露》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3/11B.顾炎武《日知录》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D.王夫之《船山遗书》10.右图是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该残页证明()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11.右图是我国现代学者根据古籍记载复制的“司南”模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鬼谷子》有这样的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这一记载表明,司南在当时被用于()A.寻找矿石B.检测矿石C.观察风水D.水上航行1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4/11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13.“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因此,当时的科学家()A.创制简仪B.修订《大明历》C.进行经度测量D.颁布《太初历》14.读右图,该书是教育部在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读书。如果由你来写一份推荐说明,你认为最合适的理由是()A.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它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C.它揭露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剥削D.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1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1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中西文化的交融性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5/1117.“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材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的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8.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文字起源于图画B.仓颉是汉字唯一创造者C.史学萌芽于文字发明D.仓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19.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挚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D.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20.“未经检讨与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这句话表明苏格拉底()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6/11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B.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C.追求美德,改善人类的灵魂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21.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2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这说明()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23.柏拉图曾就雅典民主制度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其意在表明()A.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B.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C.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24.《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7/11B.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D.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25.《十二铜表法》的第九表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的这一条文()A.是公共意志的表现B.保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C.使私有财产免受侵害D.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二、非选择题26.(18分)“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一匡天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4分)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8/11材料三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汉书·董仲舒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8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材料二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材料四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分)(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4分)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9/11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爱琴海地区外贸示意图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1)材料一反映出古希腊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各有何特点?对雅典民主制的兴起和发展有何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4分)(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5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