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从文学的四个维度看网络文学
从文学的四个维度看网络文学[摘要]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产物,它属于文学范畴同样具备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美国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论文《镜与灯——浪漫主义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观点)。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也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当今是个网络化时代,网络文学在整个担待文学格局中,无庸质疑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创作观念,协作写作手段,题材选择,传播方式,文本内容等都显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纸质文学不同。本文将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来探讨网络文学,探讨它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四维现状前景二十世纪末,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产生,打破了以往作家及文学作品产生的传统模式,给以往高高在上的文坛带来了平民化的活跃气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学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无疑,网络文学已经作为当今最年轻的文学样式和文学现象存在着,它的出现和存在将影响21实际整个的中国当代文学建设和文学思维。本文将从文学的四要素来探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一.时代孕育出网络文学物质决定意识,文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有什么样的物质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产品,“有什么样的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和文学思潮”。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正如“伤痕文学”是“文化大革命”留下的“伤痕”、“反思文学”是对文革极左政治的“反思”、“寻根文学”是寻求社会转型时期的“根”的方向一样。在网络时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文学走向“边缘化”的今天,人们对文学的存在方式、创作模式、价值取向、传播方式、欣赏方式等也有了多元的期待与实践。因此,网络文学是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依赖于网络技术。网络文学存在的基本条件就是以网络为载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背景产生的一种网络文化,是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文化需求而产生的。网络文学的兴起与传统文学的兴起不是一脉相承的,它发展的初衷不是因文学而产生的,只是创作者在无意识中依赖网络技术而向文学方向发展的,借助时代所产生的网络技术来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所以网络文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反映当今网络迅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和个人情感的问题。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学就其基本动态来说,是一种技术文学。早在1984年,我国首次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上海育才中学年仅十四岁的学生梁建章程序创作中产生了几百首诗,其中的一首诗《云松》:銮仙玉骨寒,松虬雪友繁。大千收眼底,斯调不同凡。获初中组四等奖。这首诗就完全的由计算机语言编制文学程序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这首诗创作的初衷不是文学而是知识技术的比赛,从这个层面完全可以说是网络技术出文学,是一种无意识的文学活动。随着1994年国际互联网首次进入中国大陆,文学网站就陆续进入中国大陆。1994年“新语丝”文学网络创办了自己的电子月刊;1995”橄榄树”文学网站成立;1996年我国第一个女子文学网站“花招”走进互联网;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并且在1995年中国开始有了本国的文学网站加入国际互联网。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2001年底之前的资料显示: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个,中国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268个,诗歌网站249个,网站358个,发布剧本的75个,发布影视作品的529个。文学作品也层出不穷。因为网络文学它不像纸质的书写文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便捷。它由创作到发表都不受约束,在时间上的先后也消解为空间上的转换。由此,网络文学的技术含量也就必然对其创作和创作方式产生着不可避免的制约。这样,网络文学的一美学规范——受制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对于文学本身来说,是将工业化的现代标准和文学现代化标准合一之后的新文学样式。同样,网络文学还受制于当代文化气氛。21世纪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狂欢广场,大众需求下的精神产品往往因之而表现出平面化、速食化等倾向。相对传统文学而言,在网络技术的传输性方面我们就感到这种现代方式也在制约着网络文学的创作。速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文学也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它的迅捷、快速、灵活等美学特征,作品的短小和段落化倾向十分明显。网络时代刺激产生网络文学,同时网络文学也受制于整个网络时代的文化氛围。毕竟,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就是说文学活动所反映的是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时代孕育了网络文学,就等于说是网络文学是整个网络时代的产物,受制于这个时代。二。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就是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也就是传统文学中所说的文本的作者。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和传统作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身份的网络化。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是身份、职业、地位、权威的象征。文学网络化以后,由于网民非专业性,非职业性写作浪潮的冲击,也由于网络创作群体的年轻化,发表的迅捷和作者平和的心态,传统意义上是的作家”所肩负的责任及荣誉的光环明显弱化,“作家”不再“圣化”,作家创作更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生存的必需。对于这样的一种作者身份,它呈现以下几点特征:1.主体身份的网络化和虚拟化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故网络文学创作主体也逃不出虚拟性的特点。网络网页的登入,没有身份的真伪辩正,你只要输入一个代码就行,代码不与他人重复就行。登入文学网站也一样,你注册完全可以不用真实的身份,你可以随便用一个名字作为创作者的身份登入,网上网下的人们谁也不知道真实的你是谁。世界首富比尔·盖次说过:“在网上谁也不知道你是一条狗”像一些网络作家的名字:痞子蔡、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风中玫瑰等可以看出都是化名或匿名,他们是一群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的网民。也就是说稍懂一点网络知识的会打字的,都可以在BBS上发表作品,成为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所以会有人称网络文学写作“就像马路边的一快黑板,谁都可以在上面涂鸦”。[1]网络作家的身份虚拟化也更加大众化了,作家的权利在网络时代也被无名者所消解与分享。这就是作家身份的解构。罗兰·巴尔特从读者参与创作的角度宣布了“作家死了”[2]2.主体身份的年轻化和大众化有人曾经对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类型作过分析:真正成为网络文学创作主体主流的创作主体,大多年纪较轻,从事的职业大多与文学无关,但作品数量多,题材也很单一;而文人型创作主体文学功底强有些甚至是传统文学界的高手,年龄较大,但这类作品网络性不强,上网数量也较少。可见,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年轻化。由于网络作品没有了发表这一道门槛,而上网注册又是完全自由的,所以网民作家就更加大众化了,能够上网打字的都可以发表文章,这样网络创作主体身份自然就自由广阔了,作品内容也不受约束,思想趋向民俗化,符合大众口味,创作思想无深度,几乎没有表现重大意义的作品。作家的身份更加大众化、平民化、通俗化。3.主体身份的非职业性和技术性从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民俗化和大众化可以看出其主体身份的非职业性。因为他的大众化和民俗化可以知道它创作作品的质量不高,也正是它主体身份非职业性必然的结果。从一些知名的网络作家的真实身份可看出,像首篇轰动网络的爱情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他是学水利的;第一次网易网络文学大奖夺得者刑育森是学通讯的;“新语丝”的领头人方舟子是生物学博士;李寻欢是学理工的;安妮宝贝、宁财神是学金融的……可见他们并不是以网络写作为职业的。他们的非职业性很强,形成职业作家的虚席、缺位,非职业作家不断涌现,甚至有人许诺: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3]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家”本身的知识水平并不低。又人调查一般在网上发表作品的作家的最低文化水平都在高中以上,大学学历的居多。至少这些人群有一定的电脑技术操作能力,可见他们的技术性很强。本身中文网络文学就是起源于北美的华人华侨,尤其是最能体现网络文学特征的超文本作品对技术操作的要求更高。自然,网络文学主体身份体现其技术性的特征。4.主体身份的集体创作和非唯一性。网络文学创作是即创即贴,也即网络文学消解了传统文学创作与发表之间的时间差距,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发表只存在空间上的转换。这样,网民们随时可以看到创作者的作品,也可以随时向作家提问,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创作。所以就出现了集体创作的现象,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BBS小说《风中玫瑰》就是一部典型的读写互动的集体创作品。再比如接龙小说,在我国新浪网上就曾经于1999年举办过的《网上跑过斑点狗》为题目的小说接力。小说的第一章有评委写好,第二章由蒋琳创作,第三章由燕东升创作,第四章作者是嘻戏,第五章作者是多嘴,第六章作者是由Carl和Delin共同完成,第七章作者是林立勋,第八章是周菡接力的,目前就完成了这八章,下面的还等待着接力呢,只要注个册,你也可以参加创作.这是典型的集体创作活动。“集体创作”与传统文学中是“写作班子”不同,这是两种创作方式。前者是多个创作者,体现网络文学的互动性,典型的有接龙小说,互动写作。后者是指以集体面目出现的个体创作。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呈现以上四个特点,那么,它与传统作家又有什么创作上的不同呢?1.创作动机的强烈的欲望倾诉传统文学的创作目的是载道经国,主张文以载道,作家充当社会代言人的角色,其实质是为了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而今天的网络文学的作者在写作时只是追求个人价值感的认同,忠于自己的内心。在网络上,人人都以“抒而写之”为目的,于是,有更多的网民参与到“写作”中,抱着“过把隐”,“求发泄”,“求认同”的态度去创作,当然也有“纯写作”。总之,形形色色的“作家”都有。这些“作家”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倾诉的欲望,是非功利性的,这也是目前对网络文学创作的最普遍的一种认同,相对于将文艺作为职业化手段的传统艺术家而言,网络写作完全是一种非功利性写作,注重表达“自我”,释放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创作主体“今何在”就曾经说过:“感谢网络,它使我有一个自由的心境来写我心中想写的东西,它完全是处于自己的一种表达欲望,如果我为了稿费或者发表协作,就不会有这样的《悟空传》。因为自由文字变得轻薄,也因为自由写作真正成为一种个人的表达而不是作家的权利。”[4]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生存意志——本能、冲动、欲求的表现,人生的痛苦只能靠艺术来麻醉,以摆脱意志的束缚。一旦有这样一个施展的平台,人们就尽情的释放自我。弗洛伊德认为,人真正的心理动机是无意识的,人的心理需求一直处于“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的矛盾冲突中,人们通过网络这个文学创作平台可以变相地得到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从这个层面上讲,网络文学的创作也是一种肉体欲望的渴求。像一些作品:陈村主编的《性感时代的小饭馆》、《我爱上那个坐怀不乱的女子》,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木子美的《遗情书》,《我是个贱人》,《镜子里,你的裸体很美》等,这样的作品都是网络作家出自最本真的生命体验,将人的灵魂和活力都在不自觉地、全然地、赤裸裸地表达出来。由此可知,网络文学的这种创作完全是强烈的欲望释放。这也刚好符合了文学最基本的特性——文学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网络文学排除了文坛名利的诱惑,是文学创作精神意义上对文学本身的一种回归。因此,作为文学新生儿的网络文学不追求思想的深度,也不对艺术形式的追求,而是以欲望的释放为目的。充分融入网络时代网民们的精神面貌。大多数网络作家的写作都是源于对自己某段生活的思考和深思,是对自身的感情和体验的一种交代与设想,以网络题材为背景写网络故事。“宁财神”说,作品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就是不断地生活,不断地写”。[5]网络作品创作主体们注重的释放个人的欲望,也正体现了创作主体强烈欲望的倾诉的创作目的。2.创作态度的游戏性和娱乐性由于网络创作主体的虚拟化,网络写手在屏幕前可以彻底放松心态,恣意抒写,自由发表,以求自娱以娱人的目的。网络创作者抱着随兴的态度,追求身心自由,使得网络文学体现出文学的本镇状态——游戏性、娱乐性。网络作家并不以实际利益
本文标题:从文学的四个维度看网络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5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