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请回答1~5题。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请回答6~10题。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请回答11~12题。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请回答13~20题。13.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都具有()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B.官制改革的性质C.监察制度的性质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14.当时秦国出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A.实行连坐法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改革社会风俗15.商鞅变法中儒家思想的地位()A.独尊的地位B.禁止C.与法家思想同等艰要D.任其发展16.商鞅曾对社会风俗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实行的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凡一户之中有两个儿子到立户年龄必须分开,并对其限制的措施是()A.加倍征收土地税B.加倍征收户口税C.加倍付劳役D.加倍征收农业税17.商鞅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的两个统治者是A.秦穆公和秦献公B.秦献公和秦孝公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1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叙述不正确的是()A.变法使社会生产关系得以改变B.秦国的社会风俗有所改变C.确认的制度有许多影响后世D.奴隶制的残余荡然无存1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20.读下图回答: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播之事,虽毋会符,行殹”。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1.秦国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其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变法?(15分)22、(2010年12月山西四校高三联考43题)(15分)材料一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单元测试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4分)(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两次改革各有何特征。(4分)(4)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脾)。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互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三秦者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6分)(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有相同的地方?(3分)(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824.(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25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4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4分)(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2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单元测试单元检测1.B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牛形酒容器,主要反映了当时牛拉车或耕作的现象。2.B春秋时期取名字之所以会以“牛”为主,说明牛耕已经出现,并且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所谓农本思想并没有确立。3.C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的初税亩二者虽然实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但实际上都是承认土地私有。4.D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纷纷进行变革,主要是采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军事等。因此多数是提倡运用法家思想。5.A商鞅变法实行的最根本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6.A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主要有军功授爵制、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等,而实行连坐法和重农抑商则并非直接涉及。7.D“燔诗书而明法令”主要目的是为以法治国制造思想舆论和环境。主要是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而建立的。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8.C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即社会性质发生变化。9.B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制度的是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并非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0.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主要是为了管理基层民众。11.B图中砖画反映了男耕女织的情景,这是当时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的结果。12.C秦国提出“重农抑商”主观目的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即发展封建地主经济。但为了发展经济,逐步的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并不是商鞅等人的主观目的。13.D商鞅行县制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即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14.C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奖励军功的效果,当然也与法律严酷有关,但最上要的是前者的作用。15.B商鞅变法中“燔诗书而明法令”,大傲烧毁宣传一些儒家思想的诗书,即禁止。16.B商鞅为了维护社会风俗改革实行的措施是加倍征收户口税。17.D与商鞅关系密切的两位秦国统治者是支持其变法的秦孝公和下令捉拿他的秦惠文王,一个使他辉煌,一个使他结束生命。18.D关于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社会封建生产关系得以确立,同时有些制度对后影响深刻。但是其旧风俗、奴隶制等仍然存在。19.C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20.B秦杜虎符是秦国国家权力的象征,也充分反映了当时通过商鞅改革使中央集权的加强。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l7分,23题15分,共50分)21.①根本原因是秦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②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3分)③“农战”和“法治”。(4分)④变法使秦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使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变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也未能彻底废除旧制度、文化、习俗等。(6分)点拨:关于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主要结合当时的生产力因素进行思考,关于变法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即“农战”和“法治”。关于变法的影响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思考。22、(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2)背景:梭伦改革: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商鞅变法:分封制、井田制瓦解,列国崛起称雄。(4分)(3)梭伦:折中(中庸)、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2分)(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材料一、二分别是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的有关内容。第1问根据对材料一、二概括分析,两者共同涉及的问题是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第2问根据所学,梭伦改革的背景是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商鞅变法的背景是当时分封制、井田制瓦解,列国崛起称雄。第3问结合材料三、四,两次改革各自的特征,梭伦:折中(中庸)、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第4问两次改革的影响,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3.(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6分)(2)变法使秦国富强。(3分)(3)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否定。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8分)点拨:主要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其中(1)问主要通过材料一
本文标题: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6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