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三、古代诗文阅读(二)福建省南平一中蔡伟潭文言文阅读及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从考试内容看2、从测试能力看3、从试题命制看“言”“文”并重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选材方面注重史传类,文质兼美题型方面,文言文测试一直采用选择题和2-3题文言句译明确文言文的考试要求在进行系统切块复习前,教师务必先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高考选材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的标准①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或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为主。②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③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基本不选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④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较少用典故。⑤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所以古白话不在其列)。具体的考点要求理解①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直译,字字落实)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试题选料近年来均选史传类材料作为测试选料,文本大多500字上下,文字比较浅易,一般不出现偏难的、不易理解的词语和句式,也没有陌生的、影响答题的文化常识。试题设计1.考查常用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2.考查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仍然采用与课文中虚词比较的命题方式,考查的虚词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范围,没有在虚词的冷僻用法上设考点3.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文本是史传类材料,要求考生筛选的都是能说明文本中主要人物的某个主要特点的信息4.考查归纳文本内容要点5.翻译题考查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以及常见的句子结构的把握。也可能出现文言断句、标点。例如,2004年全国高考甲卷文言文阅读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反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逐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在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这段文字选自《后汉书·孟尝传》,原文约有780字,删改后约为560字。删改后的文段已经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同时文中关于寡妇蒙冤招致连年大旱和移风改政引来去珠复还的描写虽属迷信,但仍不难理解,因此从整体看,本文段应该是适宜高中毕业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命制包括5道小题,其中第11-l4题(原题,下同)为四选一的客观题,第15题为主观性的翻译题,5题共20分。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掌握。坚持考查常用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命题原则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非挟太山以在北海之类也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知识与现在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全部选自中学课本。课本例句的句式也和选文大致相同,这样做便于考查考生对于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B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应当是,将八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判断选择。做此类题一般采用排除法。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早。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译文:(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译文: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译文:(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译文: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译文:(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译文: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保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文言标点、断句例如,2004年北京卷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福之为祸祸之为福不可极深不可测也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保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文言标点、断句例如,2004年北京卷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答案】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或用分号)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应考方略读题整体阅读全文①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②大概弄清“6个W”: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的。细读题目①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则,进行初选。②利用好最后一道内容理解(或信息筛选、观点评价)题,以及实词解释题和句子翻译题,了解全文内容。重读全文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复核、验收的过程。这里特别要提示的是:考生没完全读懂十分正常,切不可在个别语句上纠缠。审题在完成阅读步骤的同时一定注意审好题解题1.词语解释①和所学课文呼应:②和现代汉语呼应2.信息筛选①看题干中的陈述对象,②看题干问的是哪一方面,③看是不是这个人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以这种方式所为,有没有张冠李戴、前后颠倒等。简言之,即抓住此人此时此地此方面此言行。3.内容理解除了看人物、时间、地方等有没有弄错,还得关注人物的言行、主张等,看有没有添加、删改、遗漏等。强调和原文的呼应、吻合。强调这五个字: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补上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另外别放过关键词和注意常见的句式。4.翻译倒啖甘蔗法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个题,考点一般都是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前者设问点定在把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等。而最后一个题目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选肢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把读过原文获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的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识记A名言名句“名”的界定1.朝代:例重于先秦和唐宋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高考中“名言名句”常犯的错误(1)错位搭配(2)添字漏字(3)写错别字(4)笔画不清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何
本文标题:文言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6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