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循证护理在-ICU中的运用
循证护理在ICU中的应用一、循证护理的由来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sackettDL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1993年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对医学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目前已发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healthcare).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二、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内涵•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三、循证护理的实证•★循证护理证据的分级•一级:临床证据来自设计严谨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二级:临床证据来自样本较小但合理的随机对照试验;•三级:来自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四级:证据来自多中心或非试验性研究;•五级:来自专家意见。•★证据的价值性•循证实践并非只建立在科研及综合报告的结论基础上,应该也包括病人的意见与喜好,以及临床专家的意见;由综合分析得知,建立在科学实证上的护理措施比建立在传统经验基础上的护理措施对病人更能产生较佳的护理结果。四、循证的实践程序第一阶段循证问题包括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指由护理实践提出的对护理行为模式的疑问。第二阶段循证支持针对问题进行实证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制定相关的证据。可作为实证的有:循证医疗中心和权威组织提供的文献系统评价、一般的系统评价、国家护理临床指南、仪器制造商的建议、护理专家的意见等。第三阶段循证观察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法并在小范围内实施试图改变的实践模式。第四阶段应用实证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对所要改变的护理干预或行为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对护理学科鼓励护士参与医疗干预发现护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发展使用标准语言描述问题干预、结果对病人而言对医疗而言对社会而言五、循证护理产生的影响六、在我国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意义•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我国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成熟,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资源,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减少实践中的变异性带来的不必要资源浪费。•循证护理的目的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护理模式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方法上强调能够得到最好的临床依据,在效果评价上强调病人的最终结局,在临床决策上考虑病人的选择,并对整个疗效成本注重效益的合理性。七、循证护理的若干问题•★循证护理人员应具有的能力•获取知识及查询资料的能力;•整理资料及信息的能力;•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评价;•采用所选取的标准进行护理项目的改变(计划、沟通、执•行、评价能力)。•★相关支持•是否具有相关工具:书籍、杂志、电脑及网络;•是否有适当的循证护理培训人员指引方向;•如何成立循证护理工作小组;•循证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目标、定期规划、预期成果;•是否有循证护理培训计划。七、循证护理的若干问题限制循证护理推广的因素证据来源证据质量不高证据主要包括来自研究的证据和来自实践经验的证据。护理科研相对于医学科研起步较晚,科研方法不成熟,缺乏符合护理学特点的研究方法。寻求证据不够临床护士普遍缺乏计算机和统计学的知识,加上日常工作压力大,对继续教育学习力不从心。科学的证据与临床应用相脱节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却跟不上临床护理技术发展的步伐,存在科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科学与法律的不相吻合。循证护理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护理学科工作者已经为之付出了艰辛,但相对于护理的发展要求来说尚不够。★限制循证护理推广的因素包括护理工作忙碌、缺乏改变动机及激励机制、相关信息不足、认为相关知识不能应用于临床、缺乏财政支持、对循证护理缺乏认识及不了解其方法、对科研感到不了解;对文献的阅读及获取感到不易、无法改变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害怕与同事不同及挑战权威与传统;医院没有要求、护理管理者不重视、缺乏渠道获取循证护理求证的资源。•对策•加快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引进人才,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循证护理要获得证据、评价证据,必须依靠一批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专家型人才,才能保证护理人员护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因此护士必须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及工作的需要。•教材的更新和改革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虽然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教材陈旧,跟不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必须进行改革。循证护理的学习、普及乃至应用还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在科室中配置受过循证护理培训的护士;•医院领导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八、“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在ICU的应用ICU护理安全问题•窒息、院内感染、非计划拔管、压疮等、人员配置因素、设备设施因素、护理技术因素、实例1:留置导尿管病人更换导尿管时间•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是多少?•通过系统的文献查寻,发现一般硅胶导尿管在使用3-4周后才可能发生硬化现象,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实践原则是:应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以避免尿路感染,导尿管只是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以往科研的实证还提示导尿管发生堵塞的时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病人尿液的pH值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尿液pH值小于6.8者发生堵塞的机率比尿液pH值小于6.7者高10倍。•随机控制设计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可根据尿液pH值分为高危堵塞类(pH>6.8)和非堵塞类(pH<6.7)两种,高危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2周,非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4周。•因此,根据系统文献回顾和实证查寻,推荐的做法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动态监测留置导尿病人尿液的pH值,并根据尿液pH值把病人分类,对高危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时间为2周,对非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间隔时间为4周甚至更长。实例2:压疮病人的循证护理•研究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常规的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卧于铺有薄海棉垫的硬板床上,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两便后及时擦净,每天1次床上擦浴,浴后扑上爽身粉,每天2次按摩受压部位,每2h翻身1次,营养支持纠正负氨平衡。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观察两组压疮发生率、患者或家属的互动合作率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循证问题:是否常规对受压位进行定时按摩?应采取什么卧位?多长时间翻身一次?选择哪种压力装置以减轻压力?针对老年患者,需要机械通时,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中的哪一项,还是需要哪几项联合?•循证支持•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疮关键的一步[2];吴群等[3]发现,急性压疮的发生与AIS-S评分(简明损伤定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tman[4]提出与侧卧位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的这种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了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散了压力,因此减低了压疮性溃疡的风险,一般每2h翻1次,平卧位时抬高床头不应超过30°;体温每升高1℃,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褥疮的易发性[5];而国外护理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文献分析与评价: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方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RCT(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SR(系统评价)的措施在本病区是否可行?对病人的利弊?病人及家属是否接受?病人因疾病能否按时变动体位等。•制定护理方案:将所获得的理论证据与临床护理经验和知识、病人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个体需要的完整护理方案,根据系统文献回顾和实证查寻,推荐的护理方法是: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②注意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③皮肤压红禁按摩,应避免继续受压;④脑出血病人应卧床休息,2~3h轻轻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体位,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⑤严格卧床病人抬高床头不超过30°,臀部放置水垫,可每隔1~2h抬臀抬背1次,每次10min左右,抬臀时更换水垫,并用吹风机吹2~3min,或根据病人经济承受能力使用充气式气垫床等。•循证观察:•实施护理计划,评价证据,将确认后的护理计划实施到卧床病人的压疮预防中,严密监测护理效果。试验组49例卧床病人,均无压疮发生。通过对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实证转化为临床资料,将其运用到护理•操作程序中,作为压疮预防的常规方法。并通过过程评价反馈,改进方法,形成动态循环。•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压疮发生率、患者或家属互动合作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等。•统计方法:将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研究对象主要指标比较•组别压疮发生率(%)患者或家属互动合作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试验组094·27±4·05*96·59±2·58*•对照组1·8585·75±1·2589·26±4·24•注:两组各项指标比较,*P0·05实例3: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应用一、临床资料临床研究的资料为ICU48名机械通气的患者,我们按年龄、机械通气的时间、诊断、机械通气前肺部状况等情况列表如下:婴幼儿组15%少儿组21%青壮年组47%老年组17%年龄分组10782341210139024681012142小时内2—8小时8—24小时24—72小时72小时以上机械通气时间ARDS8%COPD10%脑血管意外6%先天性心脏病32%坏死性胰腺炎2%风湿性心脏病19%冠心病17%重症肌无力6%诊断315541389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衰肺水肿3632肺部状况406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与病人连接方式三、方法和步骤—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1.应用循证护理进行吸痰护理的必要性正确、有效的吸痰对于患者早日脱离机械通气有重要作用。常规吸痰法已陈旧过时,不适于临床护理的发展。不同医院或病室对吸痰的临床实践差异极大。循证问题因此我们决定将循证护理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护理中,确定的健康问题为:“机械通气患者如何有效吸痰”。主要循证吸痰间隔的时间、吸痰前是否气道灌洗、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以及吸痰前后是否供氧,用何种方法供氧。循证问题2、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循证支持通过检索查询数据库(医学索引在线、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数据等、万方数据库、重症医学网),查阅了89篇期刊文献,并手检了相关杂志、会议记录、参考文献等,寻找到与吸痰相关的117篇文献。适时吸痰法一致推荐适时吸痰法。吸痰过频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粘膜的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刺激呼吸道造成分泌物增多。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而适时吸痰时保证通气效果的关键。吸痰管插入深度藤静等认为常规气管切开患者插入深度6-10cm,只能吸出位于套管内的痰液,而当分泌物布及支气管及深度时应达12-18cm;季美香等认为要想吸尽深部痰液常规气管插管患者插入深度10-15cm远远不够,推荐30-40cm;胡景英等也认为原则上宁深勿浅。气道灌洗98%人认为气道灌洗可稀释痰液,应视为吸痰常规。但孟宝珍等人为盐水对分泌物移动变稀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影响氧合也增加感染。但无提供相关试验的研究结果。吸痰前后供氧通过临床观察,大家认为吸痰前后应及时提高氧浓度,可有效的防治低氧血症的发生。采用的方法有使用人工呼吸囊进行高度氧合、过度通气+高度氧合、使用呼吸机行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氧浓度结合、CPAP+手动模式+提高氧浓度;有使用呼吸机叹息通气但王建荣等认为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工呼吸囊行痰前氧合,有
本文标题:循证护理在-ICU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6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