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详细)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教师职业生涯: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多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外在需求表现,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教师个体自身达到职业成熟,如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教师职业规范等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难以衡量1.生存关注阶段,如我的学生喜欢我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如关注自身、关注任务、关注经济地位3.发展关注阶段,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1.组织化的专门知识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2.高效率解决教学中的问题3.职业的敏锐洞察力1.对教学情景进行分析,强的教学监控能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2.教学具有灵活性,独特的教学风格3.强反省意识,出色科研能力1.系统学习理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养成条件)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一)高原现象1.外在社会的期望、内在自我的迷思影响因素2.过高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状态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二)职业倦怠预防方法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做好自我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5.教育科研研究者1.角色认知阶段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过程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1.全面认识教师角色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条件2.树立教师榜样3.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一、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义: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解决办法: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定义: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就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三、教师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的职业理想2.对全体学生的热爱3.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1.转变“仅为谋生”的生计观教师的职业价值观2.转变“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观3.转变“简单重复”的匠人观念1.特定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2.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3.实践知识(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能力2.教学反思能力3.教育机智1.激励性人格,如热情、幽默、可信任感人格特征2.以成功为导向,如对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如有条理、适应性、灵活定、博学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2.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二、教师的基本素养三、教师的人格1.生理反映,如疲倦、免疫降低、有机体过度疲劳压力引起教师的身心反应2.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无助3.行为反应,如逃避、暴躁、职业倦怠1.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2.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1.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二)教师职业压力2.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3.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1.人格特征,如A型人格容易带来压力(三)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2.教学效能感,如效能感低容易带来压力3.归因模式,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容易带来压力1.合理化,如为失败找借口2.否认,如否认压力的实际存在(一)防御性应对3.反向,如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进行掩饰4.自居作用,如东施效颦5.投射,有挫折后对人产生敌意1.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二)直接应对2.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3.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定义:通过直接面对压力来临的情境来缓解心里的紧张定义:通过对离开压力情境而保护自我三、教师压力应对工作压力的含义:教师在工作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某种需要而紧张或焦虑的状态,过度压力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一、教师工作压力与身心反应二、教师的压力源(一)社会环境的压力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观察力:不仅能够观察表面特征,而且能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随意性和全面性大大加强记忆力:识记范围大幅扩大,对抽象材料和概括性材料的识记能力大为增强(一)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智力:在质和量均在发展并达到成熟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库与普通承成人有区别:大学生薄弱转变: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间的确定界限(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1.在学生社交中,使学生逐渐接受新观点和看法,考虑新可能性、新关系(三)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2.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作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没有绝对对或错的答案3.12条教学法P60自我意识定义:一个人关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1.自我意识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理想自我是理想的自我形象,现实自我是实际表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2.自我意识矛盾——“我是谁?”的困惑3.自我意识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如熟悉自身,知道生活目标,内在自信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教育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儿童青少年有区别:大学生学习专门知识专业技能辩证逻辑思维:对客观现实本质练习的对立统一的反映,特点是反映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人生价值观结构的三个基本成分: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人生价值评价1.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价值观形成过程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1.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2.价值目标更注重实际1.强调努力奋斗,重视能力、素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2.认为友情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1.评价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2.评价的标准多元化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职业定向目标明确(一)学习内容的专业性2.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3.专门的专业实践训练1.主动性(二)学习过程的自主性2.选择性3.批判性4.探究性1.超越原学习情境,如举一反三(三)学习结果的超越性2.超越原自我水平,如不断进步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价值观:一种标准,一种内在尺度,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它引导个体对客体作出评判和行为抉择,对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1.学习方式不适应(一)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2.学习态度不积极3.学习过度焦虑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二)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学生个体差异表现:智力、认知方式、人格1.语言智力4.音乐智力7.内省智力智力类型差异2.逻辑—数学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卡特尔将智力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加德纳)3.空间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学生逻辑性强,判断性也强,冲动型学生自觉性强人格发展差异: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P971.内倾型:看待事物以主观因素为依据,性格孤僻、优柔寡断、深思熟略荣格的两分类型说2.外倾型:依据客观标准看待一切,开朗活泼人格类型差异3.四种基本心理技机能:感觉、自觉、思维、情感1.内—外倾:人格的基本类型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2.神经质—稳定性:神经质喜怒无常、情绪波动大3.精神质:倔强固执、粗暴强横、铁石心肠智力含义: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成功解决某种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一、大学生智力差异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性:场依存型的人在知觉中受背景影响大,场独立型的人在知觉中不受或很少受背景影响。场独立型学生偏爱自然科学,场依存型偏爱社会科学二、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人格定义:个体在生活历程中对人、对事、对己、对环境适应时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内容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的特点,差异主要表现为发展与类型的差异三、大学生人格差异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1.依赖性人格,如需要人照顾4.回避型人格:如不自信,社会隔离类型2.自我中心性人格5.表演型人格: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来吸引别人3.偏狭性人格,如小心眼1.遗传2.生活经历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1.动物的学习根据学习主体分类2.人类的学习3.机器的学习,如人工智能1.知识学习冯忠良传递经验不同2.技能学习3.社会规范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学习的类型加涅分类2.智慧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1.信号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7.规则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5.辨别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3.连锁学习6.概念学习根据学习的层次分类(加涅)1.连锁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2.辨别学习5.规则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6.解决问题学习人格障碍原因四、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一、学习概述学习定义: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或内部心理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原理:巴甫洛夫反射或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习得和消退,如建立联系或消除联系2.泛化和分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泛化应用—条件性情绪反应与经典条件作用区别1.正强化,如做对了给一颗糖2.负强化,如打扫干净越快就可以休息越快强化的原理1.连续强化:学得快忘得快2.间隙强化:学得慢忘得慢应用:行为塑造2.反应和强化关系看,经典条件作用不需要动作就可强化,操作性条件能否强化依赖于动作3.生物学意义看,经典条件作用知道事件与事件间关系,可趋利避害,操作条件作用熟悉自己行为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可操作环境满足自己需求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强化的概念和类型强化的程序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定义:被称为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行为法则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信号定义:有机体在某种情景下,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景下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景的练习(斯金纳)1.形成前提,经典条件作用是某个无条件刺激引发,操作性条件是行为自发产生,由结果得到强化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学习观1.新知识获得2.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2.知识的转化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3.知识的评价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教学观1.动机原则3.程序原则2.结构原则4.强化原则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内部条件2.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观念3.学习者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奥苏泊尔意义学习理论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教学策略1.说明性组织者:对新知识提供一个观念上的固着点2.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新旧知识中的异同新教学观(建构主义):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核心思想)定义:主张学习是通过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不是受习惯支配而是受主体的预期引导。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环境,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2.学科基本机构的教学原则意义学习概念: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练习的过程1.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相互作用是同化论的核心,学生取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三、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尊重学习者4.相信学习者能教育自己,自我实现学习的基本原则2.把学习者视为学习主体5.建立良好师生关系3.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1.学习是有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详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7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