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正音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陈胜王wàng怅chàng恨罾zēng鸿鹄hónghú忿恚fènhuì笞chī徇xùn酂cuó柘zhè谯qiáo砀dàng社稷jì三.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四.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五.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卒中往往语。(4)将军身被坚执锐。(5)会天大雨。(6)楚人怜之。(7)夜篝火。(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9)比至陈。(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省略句:(1)吴广以(之)为然。(2)上使(之)外将兵。(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倒装句:祭以尉首。七.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八.文章内容理解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会天大雨……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⑴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⑵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⑶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苟富贵无相忘”此句反映了陈胜有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的反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7.如何看待“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陈涉是怎样一个人?A、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B、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3.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1、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2、通假字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4、古今异义词:是谢跪直易徒抢5、一词多义:徒谓使亡虽惠6.词类活用:缟素7、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辱没、辜负2、易安陵:交换3、其许寡人:答应4、大王加惠5、甚善:好6、虽然虽然这样7、弗敢易: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9、故不错意也10、请广于君11、逆寡人者:违背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怫然怒: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23、仓鹰:通“苍”24、休祲:吉凶的征兆25、若士必怒:如果26、缟素:穿丧服27、色挠:变了脸色;挠,屈服28、谢之道歉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8、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9、具体问题:(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5)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10、开放性试(1)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隆中对》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3、古今异义(1)遂用猖獗(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4、一词多义三: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欲信大义于天下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此用武之国判断句贤能为之用被动句四、课文理解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2、“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这样安排详略得当,能够突出隆中的对策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虚、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4、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选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9、在对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出师表》复习资料(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同“缺”,缺点,过失。)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1)谓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说)(2)用遂用猖獗(因此)此用武之国(运用,使用)贤能为之用(出力,效劳)(3)信谓为信然(可信,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信义著于四海(诚信,信义)(4)国此用武之国(地方)国险而民附(地势)民殷国富(国家)去国怀乡(国都)(5)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实在,确实)诚如是(果真)(5)已然志犹未已(停止)自董卓已来(通“以”,以)已历三世(已经)(6)以以弱为强者(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用来)以向宛、洛(而)(7)因因屏人曰(于是,就此)因之以成帝业(依靠,凭借)(二)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2.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草。)3.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4.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坐动词,亲近/疏远。)5.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6.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诈凶恶的贼子。)7.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坏的。)8.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三)古今异义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3.引喻失义4.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痛恨。)6.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7.由是感激(古义-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8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