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复旦大学投毒案分析与反思
复旦投毒案案情分析与反思目录1.复旦投毒案回顾2.事件反思3.问题思考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回顾【事件回顾】4月1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身体不适,送至医院就诊。医院未查明病因。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黄洋所在的寝室饮水机中发现了残留的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3日,犯罪嫌疑人林某被警方带走,其作案动机仍在调查。4月15日,复旦大学微博发布通告称,黄洋病重住院,其寝室饮水机疑似遭到投毒。4月16日下午黄洋抢救无效死亡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回顾黄洋,1985年生人,四川自贡人。涉嫌投毒的林某,广东汕头人,1986年生人。两人均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就读研究生。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回顾道黄洋去世的消黄洋的同学知息后非常悲痛。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回顾2013年4月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2013年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2013年6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出具《上海市公安局鉴定意见通知书》,诊断称林森浩无精神异常。2013年10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市检察院二分院对嫌疑人林某的公诉已被该院正式受理,公诉方指控涉案人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回顾2013年5月5日,黄洋父母给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写亲笔信,质疑学校推诿避责,官僚作风。事件反思进入21世纪,仅是校园投毒案,就已经发生多起。1995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被投毒,导致终生残疾。1997年和2007年,北京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也分别发生投毒案。3起投毒案所使用的毒品都是重金属铊,清华投毒案的毒品来源不明,北京大学投毒案的毒品来源于学校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的毒品来自网上。除了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之外,一些天之骄子为了一些琐事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校园里此类案件频发,到底原因何在,更值得反思。2013年1月,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专业学生针对大学生寝室关系,在华中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43%的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记者调查发现,容易引发寝室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性格、生活习惯以及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当问题出现时,多数学生会选择跟室友“冷战”。事件反思高等教育存在缺陷大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相比知识的教育,社会适应教育更加重要。案件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新的忧虑。让人痛心的是,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社会适应教育不够,甚至严重缺乏。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表示,一些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是连日来高校死伤事件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相关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此外,郑晓边建议,设置相应的服务机构,对大学生提供危机干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对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评论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问题思考一场投毒案折射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单薄,还是学校的缺失?“前生回首今生缘,数载同窗情谊坚。”同窗之谊从古代传颂至今,为何屡屡出现“同室操戈”的现象?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热议,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毒药,而是人心。本事国家栋梁之才的天之骄子们,又因何走上不归之路?
本文标题:复旦大学投毒案分析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8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