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6年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参考答案
2016年教师素养大赛参考答案小学语文第I卷基本素养部分(共30分)一、1-10为师德修养题。二、11-20为教育理论题。三、填空题(课标理解题,共10分。每空1分)2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素养22.识字写字23.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4.16010025.教科书编者文本第Ⅱ卷学科素养部分(共120分)四、选择题(10分)26.B27.D28.C29.C30.C31.D32.B33.D34.A35.D五、填空(10分)36.(3分,每空0.5分)①蔚②恬③碧④hāo⑤huǎng⑥jiā37.(2.5分,每空0.5分)①不仅②而且③但是④只有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38.(4.5分,每空0.5分。每个错别字0.25分,扣完0.5分为止)①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②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③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④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⑤学而不思则罔六、文本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39.①疲倦②我③快步走(3分,每空1分)40.记叙议论(2分,每空1分)4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句2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这种助长行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伤害它。42.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4分)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2分)联系现实生活只要合理就可以了。(比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着学钢琴、学英语或者考试必须考第一等等,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嬉闹的童年光阴,不停地为自己的孩子找培训班,找家教来补课之类的,这样对孩子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厌学,甚至压力过大导致后果不堪设想等。)(2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43.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或“我们的口号标语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意思对即可)(2分)44.(2分):文明的提升过程中,部分人积习难改,需要督促;(1分,意思对即可)自古以来的传统沿袭:从不提醒幸福。(1分,意思对即可)45.(2分):运用举例论证(1分,答“对比论证”同样得分),论证了“标语口号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并充满人文关怀”的观点。(1分,如答“论证了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不得分)46.(4分)“严禁酒后驾车”是一种强硬的命令,给人冷冰冰的感觉(1分,意思对即可)。而“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从形式看,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既美观醒目,又朗朗上口(或容易记忆)(2分,“美观”1分;“朗朗上口”或“容易记忆”1分);从内容看,含蓄委婉提醒醉酒驾车,后果严重,让人容易接受。(1分,意思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47.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①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的时代背景。②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③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④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48.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①“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②通过“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③“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④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每点1分)49.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6分)①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②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③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④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⑤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50.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3分)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七、书面表达(60分)5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立意:这是一道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材料提供了两句话。第一句“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点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或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最后的省略号提示考生:这个界定或描述,是“无边”的,还应作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的景象一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我们认为,智慧是心理对事物的巧妙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等相对立。“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的连接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准确的审题,一定要扣住“善”“活”“妙”这三个字,这是“智慧”的特质,因为“智慧”是独特的,是自由精神、独立意志的产物。智慧与知识不同,它是比较高层次的;智慧也有别于一般的智力,是由能力、经验、推理、记忆等升华而成的“智”“情”“意”等精神素养的综合体。为此,考生作文不可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修养”上,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智慧”,因为“智慧”是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评判参考:①围绕主题的字数达到要求的原创作文建议以36分为起点。②内容方面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思想基本健康:凡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的;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表达方面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有问题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文体类型;结构基本完整:有头有尾,段落划分不够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三到四处语病,对语意表达并无很大影响;字迹基本清楚:字迹不够规范,尚能辨认。这样的文章得分在36—44分。③内容方面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中心明确:凡是能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感情真实:凡是行文朴实,不造作。表达方面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分段合理;语言流畅:文从字顺,有一到两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字迹清楚:字迹较规范,易辨认;另外,较有文采:词语恰当,句式有变化,能适当运用修辞;较有创意:见解正确,材料选择得当,想象合理,较有个性。这样的文章以45分为起点。④内容方面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表现主题的;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表达方面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脉畅通,段落划分恰当,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的;语言流畅:能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字迹工整: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另外,还能做到深刻:思想上的深刻,体现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内容丰富,体现在: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语言文采,体现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样的文章以54分为起点,特别优秀的文章可以打满分。如何判定本文审题立意的高下:首先,看对“智慧”的界定是否恰当,即考生作文所写的内容是否体现“智慧”的特质表现,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如果就“经验”写“经验”(余类推),全文没有关于“智慧”特质的描述或判断,则视为偏离题意。议论类文章重点判断是否对“智慧”的特质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否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凡是能紧扣“智慧”特质展开深入的理性分析和论证,对“智慧”概念界定准确,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体现出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写作智慧的就是上佳之作。如果能抓住材料对“智慧”概括的“经验”“能力”“境界”“景象”四个方面展开有关联的分析论证,且向“智慧”作一定的升华;或者抓住一点作较深入的理性分析,有新意,有见地,均正常判分。如果抛开“智慧”这个关键,就“经验”谈“经验”(余类推),与“智慧”毫无关联的,就不切题意了。记叙类文章重点判断所描述的人、事物是否具有“智慧”的特质,凡能扣住“智慧”的特质,展开形象的叙述或描写,均可视为切题。否则,视为偏离题意。特别要注意那些暗扣“智慧”之“善”“活”“妙”的文章,一定要仔细审读。对于一些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的佳作,要敢于打合理的高分。
本文标题:2016年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0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