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音史总结未完成(1)
远古、夏、商(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1、我国音乐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2、这一章提到有哪些古歌与古乐舞?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狩猎生活)3、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几种乐器的名称?吹奏乐器(骨笛、骨哨、埙)和打击乐器(鼓、磬、编磬、钟)4、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3000年前,音阶大面积流行。河南辉县出土的陶埙。5、我国的乐舞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依据是青海大通出土的彩陶碗。比较大型的乐舞有皇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濩》,周的《大武》。6、浙江余姚县出土的7000年的骨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1、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哪些成就?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民间歌手,并有传授歌唱艺术的人和歌唱理论。器乐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乐器已有70多种,有系统化的乐器分类法,称作“八音”,器乐合奏相当发展,最重要的形式有以编钟、鼓为主体的“钟鼓之乐”。这时期乐器如琴、瑟等发展成可以独奏的乐器。还形成了调、调式、转调、节奏等古代乐理观念,出现了三分损益法。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诸子百家大都重视音乐问题。2、我国有明确的音乐教育制度始于何时?如何进行?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最高乐官大司乐的职务要治理全国的音乐教育。3、周代有哪几种主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主要分五类: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的乐舞。六代乐舞也称六舞,它们最受统治者重视,由最高乐官大乐司亲自掌教。这种乐舞由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4、《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它们与音乐有何关系?春秋末期、先秦。采集民间音乐。5、什么叫“八音”?每类举出两种乐器。金—钟、镛;石—磬、鸣球;土—埙、缶;革—鼓;丝—琴、瑟;木—柷;匏—笙、竽;竹—箫、箎。6、本章论述的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五声、六声、七声音阶。清乐、雅乐。按照半音关系把音平均分成十二份。7、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真正代表儒家学派音乐思想的著作是《乐记》。主要有音乐美学、哲学、心理学。8、对墨子“非乐”思想如何评价?墨子反对一切享乐,也包括反对音乐。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去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地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切音乐则是错误的。9、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有哪些?儒家—孔子,积极提倡音乐,主张乐服从礼。荀子,直接师承儒家,有所丰富。著有《乐论篇》。墨家墨子,主张非乐观点。道家—老子,反对音乐。提出大音希声。法家—商鞅、韩非,反对儒家礼乐思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1、名词解释?百戏:在汉代得到高度发展,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了角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乐府:汉代兴盛起来,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上溯到秦代,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较多的负担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规模达到了1000多人。至汉哀帝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减,致使乐府由盛转衰。鼓吹: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又分为鼓吹和横吹。鼓吹作为礼仪音乐在汉以后得到延续。相和歌:汉代,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和歌的歌曲形式,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徒歌又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后来又发展成较为复杂的形式,就成为相和歌。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汉魏时的相和大曲,这是一种大型的歌舞套曲。京房六十律:在古代律学的发展中,汉代的京房曾提出六十律的理论。他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李延年:是汉代乐府中重要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其主要成就是能够创作歌曲。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歌舞戏:受到汉代百戏中情节性歌舞和角觝的影响,南北朝末年兴起了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唐人称之为“歌舞戏”。重要的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何承天的新律,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创造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他的新律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世界律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成就。文字谱:是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一种记谱方式。《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是表现英雄故事内容的。《碣石调•幽兰》:该琴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它属于文字谱式。该谱所以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该谱所称幽兰是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琴曲歌词《幽兰》有关。2、汉代俗乐的发展表现了哪些主要内容?汉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得到了发展。世俗音乐的潮流不断发展壮大。各种音乐形式在不断出现、发展和完善之中,相和歌、鼓吹乐和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它们对当时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3、两汉时期,哪几类乐器的发展反映出值得注意的内容?两汉以来吹管乐器,以及古琴等弦乐器的发展颇引人注意。其中吹管乐器以排箫、笛、羌笛、笳、角更为突出。4、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两方面。一,歌舞伎乐的交流,如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封建政权,大批中亚、西亚和印度人,包括乐舞艺人陆续进入中国。二,乐器乐曲的交流,汉以来乐器交流渐多,许多乐器的名称常有混乱现象,而在不同民族或国家中又常互相借用。5、《声无哀乐论》和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相对的观点?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嵇康在其所著《声无哀乐论》中反复论述声无哀乐的观点。他大胆地反对了两汉以来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的观点。他认为音乐虽能使人爱听,但并不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该著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6、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琴的形制在两汉时逐步趋于成熟。当时琴的成熟与发展,还表现为一批知名琴家的出现。琴曲具有情节性的特点,在演奏形式上,琴的演奏开始与歌唱相结合。东汉末年出现了解说琴曲标题的古琴艺术重要专著《琴操》。东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蔡琰、嵇康等一批文人琴家。阮氏家族对于琴艺的传承反映出古琴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出现了《广陵散》、《猗兰操》、《酒狂》等一批著名琴曲。魏晋以来所传琴曲,从内容上讲更趋丰富。7、简述两汉、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的发展?我国历史上的琵琶,形制和名称有多种。秦汉时本土流传的琵琶主要为共鸣琴箱呈圆形,直颈形状的琵琶。隋唐时被称之为秦琵琶、汉琵琶、秦汉子。魏晋之世的阮咸善弹此器,遂被称作阮咸。即后世的阮。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出现了与秦汉子形制迥异的曲项琵琶、五弦琵琶。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1、九、十部乐和坐、立部伎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和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无论汉族乐舞或外来乐舞,多数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形式,或者毋宁说是汉族乐舞与西域乐舞的照搬或加工,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和乡土气息,隋唐宫廷多部乐体现了各国乐舞的不同风貌。坐部伎和立部伎则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坐、立部伎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坐、立部伎的音乐以流行的龟兹乐为主,但不少乐舞已是西域音乐和中原音乐相融合的崭新音乐风格了。坐、立部伎有着各自的表演特色。立部伎场面宏伟,气势磅礴;坐部伎则优雅抒情,表现细腻,注重个人技巧。2、什么叫法曲?什么叫大曲?大曲的结构有何特点?法曲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法曲,又名法乐,始见于东晋《法显传》,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至隋称为法曲。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具有复杂的节奏,变化的速度,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据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大曲的结构较为复杂,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器乐演奏);中序(入拍歌唱,抒情慢板,器乐伴奏);破(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气氛中结束)。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3、变文在我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何地位与作用?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常由散文叙述一遍故事内容,然后以韵文演唱一遍。后来人们又利用变文形式,创造出以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世俗性变文,由于变文经常吸收群众喜爱的民间曲调,所以深受百姓欢迎。变文这种民间说唱形式在社会下层拥有广泛影响。唐代变文在我国民间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唐代有哪些专门性的音乐著作?隋代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唐代郎元万顷的《乐书要录》;崔令钦的《教坊记》;南卓的《羯鼓录》;段安节的《乐府杂录》。5、什么叫“旋宫转调”?“八十四调”与“二十八调”和先秦宫调理论有何不同?我国古代的“旋宫转调”包含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变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合起来称作旋宫转调。八十四调和二十八调是在西域音乐大量传入中原地区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八十四调理论以七声与十二律旋相为宫,万宝常、郑译提出的该理论建立了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也称燕乐二十八调,同时对宋元以来的诸种俗乐,如词曲、戏曲、说唱、器乐等均有较大影响,又称俗乐二十八调。6、隋唐时期有哪些记谱法?古谱译解在今天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文字谱、减字谱、燕乐半字谱。乐谱是传播音乐的媒介,特别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记谱法担负着记录、传播和保存音乐信息的重要作用。隋唐时期的文字谱、减字谱、燕乐半字谱对于推动这一时期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和保存古代音乐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于古谱的深入研究也成为我们今天了解这一时期音乐具体面貌的重要途径。7、隋唐时期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隋代太常寺机构有很大扩展,是兼管雅乐和俗乐的机构,囊括南北朝时遗留的乐工,建立教坊。唐代太常寺,规模更为庞大,下面隶属了大乐蜀和鼓吹署两个机构。教坊和梨园则是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建立的音乐机构。唐代教坊已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成为宫廷中教习、管理音乐的场所,集中了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教坊专习歌舞,均由女性入选。梨园因设于禁苑附近之梨园而得名,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以“丝竹之戏”的器乐演奏为主,多为男性担任。8、隋唐时期有哪些著名音乐家?隋朝:万宝常,著名乐工。郑译,上层官僚。苏威。何妥。箫吉。曹妙达。王长通。唐朝:李隆基,设计者与缔造者。永新,著名歌手。念奴,著名歌手。李龟年,著名乐工。贺怀智,宫廷琵琶名手。段善本,琵琶名家。尉迟青,著名觱篥演奏者。李謩,著名笛手。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1、简述宋元市民音乐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是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瓦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有的勾栏以乐棚为名。宋元时期,城镇的瓦子勾栏非常普遍,规模也很大。宋代瓦子勾栏不仅大城市中有,中小城镇中也有,元代的瓦子勾栏仍很盛行。两宋时期,瓦子勾栏中的表演技艺极为
本文标题:中音史总结未完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1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