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7-中国民族民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考试大纲对比2018:了解我国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况;熟悉我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文化特点与习俗风情。2017:熟悉中国56个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及习俗文化。分析:(1)关于知识点:新增(★)考点:我国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况。新考纲的表述内容稍有措辞调整,如将“特点及习俗文化”变为“文化特点与习俗风情”,含义相近,因此对考察的知识项方面不涉及其他变化。(2)关于学习要求的变化:无。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第三节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节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五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广义的民族概念: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体。狭义的民族概念: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的研究中涉及到的“民族”概念)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2.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71亿。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9%。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3.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居住在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但无明显界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珞luò巴族,总人口有60万,中国境内有2300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各民族除了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5大语系,共有1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1.非拼音文字汉字、音节文字(彝文)2.拼音文字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二、民俗的定义、分类与特点1.民俗的定义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民俗,也称风俗习惯或民俗风情。作为旅游工作者,对中国各民族的民俗应该尊重其“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权利,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二)民俗的分类与特点按内容,民俗大致可分为:经济民俗:生产、商贸、饮食服饰、居住、交通等社会民俗:家庭、族群、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等信仰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游艺民俗:口承文学、民间歌舞、戏曲、游戏竞技等民俗的特点:1.民俗的集体性和模式性2.民俗的传承性和散布性3.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4.民俗的民族性和地方性5.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一)汉族概况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汉族称“华”、“夏”或“华夏”,以区别于其他各部族,汉代以后称为汉族。汉族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民族之一。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又以地域为基础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第二节汉族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汉族饮食以米、面为主,常吃蔬菜,喜食肉、鱼、蛋,注重烹调技术,形成多种不同风格的菜系汉族的住房,大中城市多为楼房。北方农村地区多为砖瓦或土木结构的平房,一般每户人家都形成独立的院落汉族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汉族服饰历代变化较大,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夏季衣服颜色较浅,冬季多为黑色、蓝色等深色。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汉服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二、汉族主要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为全国法定假日。1.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等也过此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饺子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年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元宵节习俗:吃元宵,也叫“汤圆”、“圆子”,象征合家团圆。赏灯、提灯笼、猜灯谜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3.清明节清明本是24节气之一。节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的前两天是寒食节,民间禁烟火,一般人们将其统称为清明寒食节。清明节这天,人们主要的活动是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多说是为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我国民间过端午节的活动较为隆重,庆祝活动主要有赛龙舟、食粽子,还要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避邪驱瘟。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5.中秋佳节,又名仲秋节、秋节、团圆节、八月节、八月半。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是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人们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吃月饼结合起来,寓意家人团圆。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赏桂花(2)吃月饼、吃瓜果饮桂花酒(3)斗蟋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八月·中秋佳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6.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节习俗:登高赏菊吃菊花糕、饮菊花酒插茱萸1989年起,又作为老人节——成为关爱老人,祝福老人的节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一、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满族在历史上先后称为“肃慎”、“勿吉”、“靺鞨”,唐以后称“女真”。清军1644年入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辛亥革命后,改称满族。满族分布在东三省和河北,现有人口1041万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语和满文。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文系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的。满族入关后,渐用汉语、汉文。目前,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还有部分老人能讲满语。第三节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男子前剃发后留辫,妇女头顶盘髻,不缠足。满族历史上男女均穿长袍,又称作“旗袍”。男子喜欢在长袍外套“马褂”或“坎肩”。女子穿的旗袍,经过改革,更具魅力,现在流行各地,成为东方妇女的典型服饰,风靡全球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满族人以面食为主,喜黏食,在饮食上向来有“汉菜满点”之说,意思是满族人十分讲究各种面食的制作,“萨其玛”是满族面点的代表品种。年节吃饺子,白肉血肠、酸菜炖粉条是其特色菜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满族人的住房尤具特色,俗称“口袋房,万字炕”。一般坐北朝南,门开在次东间,其结构形似口袋,进屋南、西、北三面为炕,即所谓的“万字炕”。西炕略窄,不许住人,是满族人供奉祖先和神灵的神位。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为小辈人居住的地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满族人十分注重礼仪和规矩,“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对同居的长辈要“晨昏定省”;日常见面要请安或打千;隆重的场合,要遵照尊卑长幼的秩序行跪拜礼.满族婚娶礼俗十分繁杂,它包括相看、合婚、放定和婚礼等程序。婚礼过程中还有“插车”、“坐福”、“吃子孙饽饽”等仪式。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满族的禁忌主要有: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到别人家里做客,不能当主人面赶狗、说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在当面侮辱他,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忌打喜鹊和乌鸦;忌在索罗杆(神杆)上拴牲口。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二、朝鲜族朝鲜族现有人口约183万,主要聚居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数最多。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朝鲜族喜爱穿素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朝鲜族饮食独具特色。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的是泡菜。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汤是日常饮食中必备的。喜吃狗肉、牛肉、鸡肉、海鱼及泡菜、辣椒酱等。传统风味食品有打糕、冷面、泡菜、大酱汤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朝鲜族住房是木结构的青瓦白墙,多无院落,外有长廊.朝鲜族民居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门窗多为推拉式,往往门窗不分,都可作为出入之口;二是进门就是炕,所以家人或来客进门必须先脱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中国民族民俗朝鲜族人民注重礼节,尤其是崇尚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朝鲜族婚礼举行两次,分别为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朝鲜族的主要节日有: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五大节日。此外,还有隆重的“回甲节”和“回婚节”老人六十大寿时举办的筵席叫做“回甲节”。要大摆筵席,招待亲友。老年夫妇要举行“回婚节”,这是为庆贺老两口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朝鲜族主要禁忌:客人来访时,男客进客房,女客进灶间大铺炕,忌进儿女的卧室;饭桌有多人桌,单人桌忌讳年轻人用,因为单人桌
本文标题:全国导游基础知识7-中国民族民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5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