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梳理
教育:(广)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是学校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教育学:(宏)(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中)(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微)(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育学的双重性:1.教育学与传统的社会科学有区别2.教育学的科学特征不够明显3.教育学具有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教育学所具有的这种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性并非教育学的不足或弱点,它恰恰充分地说明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教育学完全社会科学化或完全人文学科化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教育产生: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条件:①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②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无阶级性、非独立性、原始性学校教育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原因和条件:(1)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与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客观条件:体脑分工的出现与专职教师的出现(3)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于使用(一)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中)外铄论;(外)内发论东:思孟学派《学记》、儒家学派《论语》、《荀子》西: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国家本位”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自然”教育观念、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二)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1、“教育学之父”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影响:①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②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③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新年并作了深入论证。④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⑤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⑥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2、法,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自然主义教育,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爱弥儿》,教育就是要让而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3、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将教育思想和理论提高到学科水平。书中建构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体系,“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传统教育”4、英国洛克在《教育漫话》“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三)现代社会中教育学的发展1.德国梅伊曼、拉伊:首创“实验教育学”2.美国杜威,1899—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儿童中心”。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的教育理论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活动的观点,称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第一次将赫尔巴特理论定性为“传统教育”,并提出“现代教育”概念。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他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美国教育进行了严厉的批评。3.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科学的新特点:①教育研究更加深化。美国布卢姆制定《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类目标分不同层次。1975,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②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在教育科学理论深化的同时,当今教育学这一门学科群。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矛盾性: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与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具体表现:①发展方向:社会发展的方向总是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但是,人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又倾向于突破甚至摆脱这种规定。②发展水平:社会的发展水平总是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但是,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力求超越这种制约,从而导致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水平上的差异。③发展的结构:这里所说的发展结构上的矛盾指人才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之间的矛盾。④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人的发展有某种主观需要和可能,但社会发展却暂时没有或不能提供相应的客观需要。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且提供某种客观需要,但人的发展却没有相应的主观需要和可能。⑤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各有其自身的逻辑和特点,二者之间在特定的条件下即可能是基本一致的,也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不同的冲突。一致性:从总体与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发生关系与形成互动的中介,是二者获得一致性的链条。(2)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3)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发展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看,两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是一种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教育在人的发展的作用: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教育。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在教育内部更直接地体现为代表社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教育要求(也可以说是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①先天性素质:生理前提、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②社会环境:先天后天同等下,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③个体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相对而言: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相对而言的,即主要相对于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自发的社会环境而言的。(2)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教育:充分肯定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包括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教育万能论”忽视或否认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看成是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这是不足取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其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校教育内外的方方面面。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①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可能转现实;一般性转专门性;较低水平转较高水平)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能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能发展科学)教育的政治功能:根据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政治功能,无论是稳定政治的功能还是变革政治的功能,主要都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①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③教育能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①能传承文化;②能改造文化;能创造、更新文化教育诸功能的联系:1、教育功能的整体性2、教育功能的矛盾性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是沿着两个方面展开和深入的,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指教育本身的变化和发展要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条件,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教育权利和机会、教育目的性质和思道教育内容)(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教育的人的制约性:即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教育活动进程表必须适应人的发展顺序性,不能“颠三倒四”,更不能逆人的发展顺序而行。“凌节而施”“揠苗助长”。②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硬用成人的心态要求学生。③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捕捉和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教育者实施教育,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就会延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④互补性:要求教育应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即通过发展身心某一方面的长处去弥补和补偿某一方面的短处,不一定要求学生越是什么方面不行就越不服输,就越是要再这方面迎头赶上,而是可以通过适当发展另一方面的长处来弥补某一方面的短处,这样既有可能提高教育效能,又有可能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⑤整体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各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与配合,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特长。⑥个别差异性:要求坚持因材施教,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必须指出:教育要尊重和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不意味着被动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固有特点。教育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力求适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原理,用适当超前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教育,去拉动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教育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咬收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性,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①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②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③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④教育具有继承性;⑤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相对独立性的教育学和社会学意义:①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②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③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选择性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教育关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其外部环境诸方面的种种联系。教育规律与教育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活动中的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教育规律分类: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三个子系统。教育的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的规律。满足教育系统正常发展的组合方式,就是教育的结构规律。它是教育系统总体的空间分布规律。①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②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的稳态,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③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④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维度教育的功能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这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它还表征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前一种规律叫做教育的内功能规律,后一种叫做教育的外功能规律。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①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②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③教育
本文标题: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5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