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农函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1对农函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徐福林徐福林徐福林徐福林张永祥张永祥张永祥张永祥在这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怎么样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新时期的农函大工作?几年来,中国农函大建德分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办学原则,不断探索农函大办学方法,深化科技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培养了一代农民和土专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坚持农函大办学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决定。我们始终把办好农函大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服务宗旨。根据《关于开展第三轮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现状,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函大阵地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民适用技术培训。2003-2005年,共举办各种类农函大培训班245期,培训人数19013人次,其中:2003年培训5500人次,2004年培训5422人次,2005年培训8091人次,超额完成万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2006年,办班61个,招收学员3500人。其中:初、中级班41个、学员2120人,短期培训班20期、学员1380人。2007年上半年办班87个,学员4877人,完成年计划的96%。其中:农村党员办班42个,招收学员2800人;妇女办班16个,招收学员460人;农村各类专业示范户办班229个,招收学员1617人。通过农函大培训,不仅提高了广大干部和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农民朋友较好地运用农业适用技术,有效地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二、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坚持增效增收为目的。建德市有16个乡镇(街道),行政区域总面积2321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有林地308万亩、耕地26万亩、水面6.9万亩,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全市农产品商品基地面积达到160万亩,已形成草莓、茶叶、蚕桑、柑桔、板栗、禽蛋、水产、蔬菜等八大农业支柱产业,其中,草莓、茶叶、水产等是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特优农产品。区域性经济、一镇一村农业经济凸现,出现了以禽蛋、茶叶、竹类、草莓为重点的乡镇和重点村。农函大始终以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创业、走致富道路。禽蛋专业户许新江、草莓专业户陈金土、柑桔专业户朱小凤、茶叶专业户吴柒益、西瓜专业户刘土财等一大批专业示范大户都是农函大的优秀学员。他们通过农函大培训,在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中发挥了示范和促进作用,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树立了典范。三、坚持资源整合,多种形式办学。几年来,我们紧紧依靠农函大校务委员会,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整合人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适用技术培训。2003年,我们组建市农函大讲师团,有16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他们主要来自农业、林业、水利水产行业,都是具有较高职称和理论与实践知识、有一定讲课能力的同志。随着新型农业产业的出现,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和增补3农函大教师。以农函大为主阵地,坚持把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建德市委组织部、市农办、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妇联、农口各局和有关乡镇的支持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招生办班工作。从2003年办学以来,建德市农函大继续拓展办学领域和层次,在举办大专证书班的基础上,开展了大专专业证书后继续教育,组织300余人参加自学考试。到2007年,已有112名学员完成学业,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书。同时,建德市工程师学会办起了建德市科技干部学校,增加了“专升本”,每年招收新生,现在校就读生260余名。农函大还与市农办联合办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主的领头雁作用;与移民局联合办班,提高库区移民和下山脱贫移民的科技素质;与妇联联合办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从事家政服务和来料加工的技能。农函大工作坚持常年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积极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服务。如农函大教师、高级农艺师孙竑同志,三年来坚持深入到乡(镇)村、专业大户的果园,为果农无偿举办各种农函大培训班,共办培训班80多期,培训人员达5300余人次。四、坚持“三实”办学原则,统编讲课教材。根据农函大培训内容和工作重点,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编印通俗易懂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教材,每册内容控制在8000-10000字。2003年,我们及时召开农函大教师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教材内容。前后共花7个月时间,投入经费6万元,编印了19种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共计20种、4万册。随后,分别向乡镇、村免费赠送书籍2.1万4册,赠送百名农村科技带头人150套;2004年新安江之夏艺术节赠送200套;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过程中,赠送农村党员干部1万册;其余的主要用于农函大培训。2006年,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新编了《吊瓜》、《大棚蔬菜》、《西红花栽培技术》等三种书籍,共印6000册。2007年上半年,根据农函大校务委员会的意见,我们会同市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联合编印培训教材。新编教材有4种:蔬菜新品种介绍、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鸡病防治、猪病防治。每种3000册,共印12000册。自2004年以来,我们共编印了农函大培训教材26种,还有教学大纲1本,满足了农村基层干部的需求,为农函大老师培训讲课提供了讲学基础。通过此项工作,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基层党员和农村专业户、示范户的需求,得到了市领导和部门单位、乡镇基层干部的充分肯定,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他们都说这是一项实实在在为民办好事的举措。五、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农村新型人才。2004-2006年的三年中,我们成功举办了全市农村百名科技带头人培训班,每年每期培训3天,内容有“三农问题现状和对策”、“农业发展和入世态势与应对措施”、“依靠科技带领农民奔小康”、“农村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每次开班前,由市委组织部长、市农办主任作动员报告。每期适当安排专业户作典型发言,开展相互间传授技术和交流经验,丰富了培训内容。培训内容通俗易懂,既听得懂,又学得进、用得起,提高了办学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由科协牵头,合同组织部、农办、科技局联合发文,既争取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包5括经费上的支持),又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人才(包括法律专家)优势。我们还组织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报告会。2007年6月22日,科协邀请了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到建德作报告,杭州市科协副主席张贵书,杭州市科协学会部副部长吴建国等应邀到会指导,建德市第四届百名农村科技带头人,各乡镇(街道)分管农业的领导及科协主席、秘书长,建德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以及建德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科技局、移民局、卫生局、文广新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气象局等单位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共18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2005年,我们在农函大办学基础上,开展了全市性的评选首届“优秀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和“优秀农业实用技术员”工作。经推荐、培训、评审等程序,从农村和非公经济领域中,分别选拔出“优秀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和“优秀农业实用技术员”各20名,由市政府下发文件和荣誉证书表彰。同时,编印全市获奖“优秀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和“优秀农业实用技术员”《丰采录》,并组织他们到省内外考察。2007年,又组织开展第二届优秀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和技术员评选,并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和提升工作。通过一系列评选活动,增进感情、加强联络、凝聚力量,有效地促进了农函大工作,为实现农民致富,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专家和农业人才。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农函大办学路子。几年来,我们在农函大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有待更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和6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不平衡。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软任务,一些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的人,小富既安,科技意识和经济意识不强,表现得难以接受、掌握农业实用新知识、新技术。针对以上思想和认识,我们将分别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二是培训经费不足。农民不同的从业类型和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单纯的培训方式已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而经费不足,加上培训手段跟不上,直接影响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影响工作的开展。这就面临了千方百计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多方筹措资金来源,使农函大培训得到有序地开展的重要工作。三是培训的内容有待充实和完善。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针对农民素质实际情况,以及生产要素实际需要,以技术培训结合市场经济知识、农村法律法规、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营销信息等,有效地贴近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者分别系建德市科协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本文标题:对农函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5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