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简介·艺术特点·演变·曲目介绍·昆曲名家·近期演出目录昆曲简介昆曲(KunOpera),源于江苏昆山,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昆曲简介如果说京剧是市民趣味,那么昆曲代表的是一种文人雅好。这体现在昆曲的曲牌体结构上,其唱词均按照曲牌填词,文辞典雅华美,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历来被士大夫推崇。艺术特点•昆曲的腔调是其一大特色,一唱三叹,以字行腔,体现了昆曲的阴柔之美。•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艺术特点•曲牌伴奏: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曲牌名目:昆曲的曲牌体是全国300多种戏曲曲种中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艺术特点•昆剧艺术经过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并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被尊为“百戏之祖”。昆曲的演变——起源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而盛行于苏州。它起初称为昆山腔,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称为四大声腔。“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在明代万历之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在嘉靖、隆庆年间,江西南昌人魏良辅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即“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偷吹、依腔、贴调”等有装饰色彩的润腔手法)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昆曲的演变——明末高腔•时间:万历年间-万历末年-明末清初•传播:只限于苏州一带,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流入北京-流入西南、广东。昆曲的演变——梆子腔•时间: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范围:剧种遍布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有秦腔、豫剧、蒲剧、晋剧、山东梆子、安徽梆子、江苏梆子等二十二个。此外,还有川剧、滇剧、秧歌剧等八个剧种也含有梆子腔。京剧中同样有南梆子。昆曲的演变——徽调与京剧•池州青阳-乾隆时代到维扬苏杭一带,并进京。•“昆曲的回归”•为什么说京剧是回归?京剧的形成,同样是“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体现,和昆曲有莫大的关联。昆曲的演变——迄今•年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区域:以苏州一带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还流入了北京•地位: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遗产: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曲目介绍——《西厢记》《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曲目介绍——《牡丹亭》•“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曲目介绍——《琵琶记》•作品简介: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两种戏曲体裁相互辉映。而在南戏作品中,《琵琶记》以其耀眼光辉,不仅影照着当时的剧坛,而且笼罩着整部戏曲的历史。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帀山之祖。曲目介绍——《琵琶记》•作品简介: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两种戏曲体裁相互辉映。而在南戏作品中,《琵琶记》以其耀眼光辉,不仅影照着当时的剧坛,而且笼罩着整部戏曲的历史。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帀山之祖。曲目介绍——《琵琶记》•作者简介:《琵琶记》由高明所撰。该剧长期为江浙一带各戏班的看家戏,从明清以来盛演不衰,在观众中几乎妇孺皆知。其故事宣传全忠全孝,其实带有很浓重的封建时代的烙印。高明(1307?~1359),字则庆,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求学于理学家黄溍门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于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曲目介绍——《琵琶记》•内容介绍《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据记载,其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力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曲目介绍——《琵琶记》曲目介绍——《琵琶记》•意蕴:《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昆曲名家——俞振飞•俞振飞:名远威,字涤盫,号箴非,原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生于苏州义巷。著名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小生。1993年7月17日(农历癸酉年五月廿八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昆曲名家——俞振飞•俞振飞学识渊博,能诗善画,其表演儒雅优美,倜傥不群,擅演冠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角色,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极富书卷气。俞振飞天赋佳嗓,大小嗓运用自如。演唱注重字、音、气、节,精研音韵口法,讲究吞吐虚实,发展了“俞派”唱法。昆曲名家——俞振飞俞振飞与梅兰芳梅葆玖合演《断桥》昆曲名家——俞振飞俞振飞与程砚秋合演《春闺梦》昆曲名家——俞振飞牡丹亭惊梦昆曲名家——蔡正仁•蔡正仁,男,江苏吴江人,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工小生。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同时得到姜妙香、周传瑛等指点。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一级演员。昆曲名家——蔡正仁•艺术人生:昆剧冠生演员蔡正仁有“小俞振飞”之称,学老师的艺术能学到这般境界殊不简单。问蔡正仁有何秘诀,他说是“三部曲”。他跟俞振飞老师,跟了足足二十七年。他说,向俞老师学戏,即“学了再看,看了再演,演了再说”。学了戏后先看老师的表演,然后轮到自己演了,老师再跟你说哪些地方演得不好。这“三部曲”就是陈云所提倡的比较反复,经年累月,才能学到真本事。昆曲名家——蔡正仁•有名的几段唱腔:•《红梨记.亭会.桂枝香》《荆钗记.见娘.江儿水》《长生殿.哭像.叨叨令~朝天子》《千忠戮.惨睹.倾杯玉芙蓉》《玉簪记.琴挑.懒画眉》近期演出近期演出江苏省昆剧院
本文标题:昆曲的介绍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6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