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theLeontiefParadox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新发展的转折点。里昂惕夫(WassilyW.Leontief)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简评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按照H-O理论,一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美国是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1953年,里昂惕夫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进行分析,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种,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出口品和一揽子进口替代品,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要的国内资本和劳动量及其比例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出口品进口替代品资本K/美元25507803091339劳动力L/人·年182.313170.004资本/劳动力(K/L)/美元/(人·年)1399118184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额(1947年)资料来源: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13页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大约30%),因而得出与H-O相反的结论:“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1956年,里昂惕夫又对1951年美国的贸易结构进行了第二次检验,结果与第一次一样。对要素禀赋论的其他检验1959年,日本经济学家建元正弘(M.Tatemoto)和市村真一(S.Ichimura)分析日本的贸易结构整体上,日本这个劳动力丰裕的国家,输出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的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他们认为,日本的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介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日本与发达国家贸易,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而与不发达国家贸易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所以,就日本的全部对外贸易而言,结论支持里昂惕夫之谜,但在双边贸易上,支持H-O。对要素禀赋论的其他检验原东德的经济学家斯托尔珀(W.Stolper)和劳斯坎普(K.Roskamp)对东德的贸易研究表明——该国出口品相对于进口品是资本密集型的。原因:东德大约3/4的贸易是与东欧其他国家进行的,而这些国家相对于东德而言是资本贫乏国家。结论与H-O一致。对要素禀赋论的其他检验1961年,加拿大经济学家沃尔(D.F.Wahl)分析了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加拿大出口品为相对资本密集型因为加拿大的大部分贸易与美国进行,而美国是个相对于加拿大而言资本丰富的国家——结论与里昂惕夫之谜一致。对要素禀赋论的其他检验1962年,印度经济学家巴哈德瓦奇(R.Bharadwai)对印度德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印度与美国的贸易中,向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里昂惕夫之谜一致印度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与H-O一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劳动效率的差异人力资本的差异贸易壁垒的存在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效率的差异1947年美国工人的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的3倍,因此,在计算美国工人的人数时应将美国实际工人数乘以3倍。这样,美国就变成了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的国家——与H-O一致。如果说美国的生产效率高于他国,那么工人的人数和资本量都应该同时乘以3,这样,美国的资本相对丰裕程度并未受到影响。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的差异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指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保健费用等开支。克拉维斯(J.B.Kravis)、基辛(D.B.Keesing)、凯能(P.B.Kenen)、鲍德温(R.E.Baldwin)里昂惕夫计量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而忽略了人力资本(劳动不可能是同质的,熟练劳动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的产物)。若将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中,将很明显地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贸易壁垒的存在在里昂惕夫的研究中,他如实地引用了原始的统计资料,而没有剔除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对美国贸易结构的影响。鲍德温的研究表明,如果美国的进口商品不受限制的话,其进口品中的劳动和资本之比将比实际高5%另外,其他国家也可能对其进口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进行比较高的保护,这样对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美,凡涅克(J.Vanek),1959年里昂惕夫是用双因素模型(资本和劳动)来分析的,未考虑自然资源的投入分析。一些产品既不属于劳动密集型,又不属于资本密集型,而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美国的进口品中初级产品占60%—70%,而这些初级产品中大部分是木材和矿产品,这些产品的自然密集程度很高,把这些产品划分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无形中加大了美国进口品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里昂惕夫后来在投入—产出表中减去19种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成功地揭开了“谜”。鲍德温,研究结果——剔除自然资源产品,则生产进口替代品,每个工人所需的资本数量相对出口商品生产由127%——10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intensityreversal)指同一种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当生产商品的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elasticityofsubstitution)较大时,生产要素之间的价格变动就会影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如:X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由于工资的上涨,资本就会替代一部分劳动,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大,X就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美国),由于劳动力价格昂贵而资本便宜,往往会在劳动密集型商品(玩具)生产中使用更多的资本而非劳动——在美国,玩具是资本密集型。一旦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一种商品究竟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美国进口的商品中,在国外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若在美国生产,就有可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在计算美国出口商品的K/L时,用的是美国的投入产出数据。对于美国的进口商品,用的也是美国进口替代品的K/L,而不是美国进口商品的K/L。H-O-S的假设之一——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型逆转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如果概率大,则H-O-S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概率小,则可以视为特殊情况。实证检验,要素密集型逆转的概率极小。对实践没有意义。里昂惕夫对他研究的资料分析后,要素密集型逆转的概率为1%里昂惕夫之谜简评里昂惕夫之谜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引发了人们对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新问题的探索,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更接近现实。投入—产出分析法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验证贸易理论的道路。当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比较利益为核心、修正过的H-O-S。但是H-O-S对现实世界解释的范围越来越小。思考题中国的土地比澳大利亚大得多,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比中国的农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本文标题:里昂惕夫之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8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