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你对孩子的支持,决定了孩子可以走多远天下凡是爱孩子的父母,都愿意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但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孩子?如何支持孩子?什么样的支持对孩子是最好的?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的。行动上的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怀对孩子的支持,首先是行动上的支持。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及时地做出回应;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差异,并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父母在这些方面的支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怀,为孩子一生安全感的建立奠定基础。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最重要的支持就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需要通过不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并在孩子喜欢的事情上持续地提供支持。身边有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还能根据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给孩子报相应的兴趣班,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上小学之后,父母的关注点就都聚焦在学习上,孩子的分数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就都得让位于学习了。学习好,一切都好;学习不好,其他免谈。即使上面这位支持孩子爱好的妈妈,其实也心存一点焦虑,她对孩子爱好的支持有一个重要前提:不能影响学习。“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可谓不辛苦,买学区房,择校,陪孩子写作业。。。但是这样的关注和陪伴,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吗?或者说,仅仅这些,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了吗?前几天,我跟咸阳某重点校的一位妈妈聊天,她说儿子刚上五年级,语文、英语、数学,一门100分,两门99分,在班里排名已经是十五名之外,就是说三门课都满分的学生就有十几个,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而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她感到自己累孩子也累。注意:是盯着,不是陪着,因为她发现,只有她在身边,孩子才会认真写;她偶尔有事不能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就会敷衍了事。关注孩子的学习固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给孩子提供的陪伴和支持是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就像上面这位妈妈陪孩子的做法,导致孩子写作业对妈妈产生了依赖,并没有真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陪伴的重心只是监督孩子学习,如果陪伴让我们身心俱疲,让孩子不堪重负,那陪伴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相信,真正的陪伴是能够给我们和孩子双方都带来喜悦的,比如,陪孩子运动或者游戏,尽情享受亲子互动的乐趣;陪孩子参加重要的活动或者仪式,为孩子的某项成就而庆祝,让孩子看见我们为他感到骄傲的模样;情感上的支持,给予孩子自信和温暖除了在行动上给予孩子支持外,情感上的支持对孩子也是很重要的。情感支持包括:对孩子情绪情感的理解和接纳,对孩子努力上进的鼓励和赞美,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宽容和引导,对孩子抱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态度……当孩子努力做某件事的时候,虽然他不一定能做得很好或者多成功,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把我们的欣赏和赞美传递给孩子。比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搭建了一个乐高积木塔,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去做就否定孩子,而是应该鼓励孩子的创意和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随着前段时间电视剧《小别离》的播出,最近有很多文章在讨论社会阶层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只能绝望地放弃高等教育的权利,而“教育改变命运”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似乎已经成为过时的口号。的确,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社会关系等都不同,这是一个确凿的事实,但是,并不是只有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确存在着倾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并不是平凡而普通的父母,就没有可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首位哈佛毕业演讲华人、博士毕业生何江的故事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诠释。这位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是高中没有毕业的父亲,却坚持每天睡前给何江和弟弟讲故事;不识字的母亲,总是要求何江和弟弟把课本里的故事念给她听。何江说,母亲总是鼓励他们,他从母亲那里,总能找到最大的自信。正是对孩子最朴素的父母之爱,对孩子始终如一的情感支持,成为何江日后不畏困难和竞争、不断进取和提升自己的源动力。其实,孩子所需要的支持,并不一定是父母拼尽全力地送他出国,也不一定是砸锅卖铁地买一个学区房,而是父母把对孩子满满的爱和深深的情,用对孩子最有益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了这份爱意和深情而不惧风雨,勇敢前行。有支持,有期待,孩子成长更美好劳拉博士在《父母平和孩子快乐》一书中提到一个研究结果,可以用四种方式概括:第一种是慈爱引导型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值比较高,同时对孩子的支持度也比较高。他们会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矩,但同时能够疏导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保持一种亲密关系。这类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第二种是纵容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值比较低,对孩子的支持度比较高,但是支持的方向和方式却可能存在问题。这类父母可能会在经济上、物质上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但由于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所以会比较溺爱孩子。这类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焦虑感,抗挫折能力也会比较弱。第三种是完全不管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值比较低,对孩子也没有什么支持。这类孩子长大后很少成功,幸福感也比较低。第四种是严厉型父母,他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值,但给孩子的支持度不够。他们可能会对孩子非常严厉,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对孩子需要的支持却提供得不够。比如,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会严加惩罚,但却不从情绪上对孩子进行疏导,也不在行为上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从这个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种也就是慈爱引导型父母培养的孩子将来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在对孩子提供恰当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我们的期望是顺应孩子天性的,是孩子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是真正对孩子的发展有益的,我们的要求和期待就会成为孩子不断前行的强劲推力;而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支持,则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永恒动力。
本文标题:微课堂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8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