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措施筋措施筋,这个在钢筋对量的过程频频出现的名称,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该部分钢筋用量在对量时总是在争争吵吵中度过,到最后也很难让双方的算法达成一致意见。如要正确计算出措施钢筋的用量,首先应弄清楚措施筋在工程中具体是包含哪些钢筋的用量?使用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措施筋在计算钢筋用量时如何计算?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计算?接下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来一一进行讲解。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实际工程中,钢筋用量比较大的措施筋又楼板、基础的马凳筋,剪力墙的垂直梯子筋、水平梯子筋,柱纵筋的定位框,梁构件中双排纵筋之间的垫铁。其次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使用措施筋的目的是什么?如下如所示: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楼板双层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悬挑板的上部纵筋保护层,通常会在双层钢筋之间使用马凳筋,而且马凳筋的直径不小于上部受力筋;在剪力墙钢筋绑扎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两片剪力墙钢筋网之间的距离、剪力墙钢筋的保护层及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同常会采用垂直梯子筋,当所使用垂直梯子筋不替换墙体竖向分布钢筋时,垂直梯子筋的直径不受限制;当所使用垂直梯子筋需要替换墙的竖向分布钢筋时,则垂直梯子筋的竖向主筋应比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大一个等级。为了保证剪力墙垂直筋的间距,通常会采用水平定位梯子筋;只要楼层的墙截面厚度、垂直筋间距、垂直筋直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水平定位梯子筋是周转使用;为了保证柱纵筋的分布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同常使用柱纵筋定位框;当梁的上、下部受力筋出现多排时,为了保证每排纵筋之间的净距,在梁钢筋绑扎过程中通常使用垫铁进行分隔。使用措施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中的施工质量而设置的非实体钢筋用量;既然是非实体构件的钢筋用量,那么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是不需要考虑这部分钢筋的,因此在设计总说明或图纸上也不会标注出来,不排除也有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做了简要说明,如“在双网双向配置钢筋网的板内,应在上下层钢筋网之间布置支撑钢筋,支撑钢筋直径不小于上部钢筋的直径,布置间距不大于1500mm”;但是光凭这简短的说明只能证明了工程中需要用马凳筋,但具体的如何使用?如何布置?这些问题对于算量双方是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该部分钢筋的布置原则只是在一些施工操作手册的相关书籍上有个介绍。既然是参考手册的书籍介绍,就不会作为计算该部分钢筋用量的依据;在实际施工中,每个施工单位的做法都有所差异。如果工程采用清单计价方式,则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52页第19条的规定:“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的“铁马”、伸出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应并入钢筋工程量内”。如果采用定额计价方式,某些地区是不计算措施筋的用量,该部分钢筋已包含在钢筋损耗之内。接着我们来看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如何使双方都达成一致的算法进行措施钢筋用量的计算?在工程后期对量的过程中,对于措施筋的用量计算方法,往往双方的参照的唯一依据就是钢筋工程施工方案。但是有些施工方案也不是很明确,只是规定了措施筋的用法,但是没有详细的布置方法。如有些施工方案按如下描述:马凳筋按间距1000mm布置,梯子筋按间距1200mm布置。至于垫铁、顶模筋在方案中都没有提到。试想一下,按照如上所描述的措施筋布置形式,双方如何达成一致的理解呢。因此,如果要保证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理解,就得在方案中做详细的描述。写得好的方案应该如下描述:双网双向布置的筏板及楼板内马凳筋按照s=1000mm的排距布置,第一排及最后一排马凳筋距板边的距离为s/2。每排马凳筋按板的净长放置,同排相邻两个马凳筋相互搭接100mm;;当只有负筋的位置马凳筋按如下布置: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小于等于1500mm时,在负筋下放置一排马凳筋;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大于1500mm时,按照排距s=1000mm布置马凳筋;马凳筋距支座边及弯折处的距离为s/2;在纵横负筋相交区域不布置马凳筋。如下图所示:梯子筋按两个暗柱之间的墙净长小于等于1500mm时放置一个梯子筋;两个暗柱之间的墙净长大于1500mm时,按照间距s=1200mm放置梯子筋,梯子筋距暗柱边的距离s/2;如下图所示:当梁的上下部出现多排钢筋时,则需要在多排钢筋之间放置垫铁,以保证纵筋之间的距离;上部按照各排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垫铁间距为1000mm,垫铁直径为25且不小于受力筋直径;下部垫铁根据下部钢筋是否伸入支座进行考虑,如果伸入支座则根据梁净跨进行计算,不伸入支座则根据不伸入支座钢筋的长度进行计算。以上措施筋的钢筋用量应该并入实体构件的钢筋用量中。根据以上讲解,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第四个问题的答案了:措施筋计算的依据就是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前提是方案中必须明确措施筋的布置方式及位置,这样才能使双方在对量时能够达成一致的算法。
本文标题:措施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9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