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慈母情深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游子吟》这首诗,会背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朝诗人孟郊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慈母的形象。(板书:慈母)当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评价:你有一个慈爱的母亲。你有一个关心你的母亲。你有一个理解你的母亲。)师: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慈母情,(板书:慈母情,故意少写一个“深”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少了一个“深”)师:如果不加这个“深”字行不行?师:有了这个“深”呢?师:看来同学们从一个“深”字里体会出不少东西,这很好。在学习课文之前,对题目的理解很重要,题目理解准确透彻了,下面的内容就读懂了一半。那么,这份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到底是一件什么事让我感觉到慈母的深情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了,把生字读准确。一、初读课文概括大意师: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样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攥师: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化理解体会感情1.引起阅读期待:师:作者向母亲要了多少钱?生:1元5角钱。师:同学们,一元五角,对你来说多吗?但这一元五角对当时我的一家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家当时的经济情况。(出示补充资料:母亲每月起早摸黑工作30天,才得到27元工资,平均每天只挣9角钱。我们兄妹共五人,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1角5分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我10天的生活费。)可见,拿出这1元5角钱对我们家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师:可作者实在是太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了,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想得整天——生:失魂落魄。师:(随手板书“失魂落魄”)“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师:丢了魂是怎样的表现?师:是啊,想这本小说想得整天心神不宁,行为失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明知家里困难,还是伸手向母亲要了这多么钱,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呢?这篇课文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我们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出示资料):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后来,我终于成了大作家。师:在这之后,爱读书的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他以后的几十本小说都是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母亲不再给他买书的钱了吗?(母亲赚钱很辛苦。)师:你从哪里看出母亲挣钱很辛苦呢?不要急着回答,请你回过头来,用心读一下课文,对感人至深的部分,画下来,细细品读。对于那些能够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震的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我们最好能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你会透过这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把体会用一两个关键词写在书的空白处。下面,请大家默默读书,静静思考。2.角色转换,移情体验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谁来说说从哪里看出母亲挣钱非常辛苦?镜头一:初见母亲(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生:体会出母亲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师:还有谁也画了这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震耳欲聋什么感觉,再来读一读,把你体会到的放到朗读中。师:你很会读书。(随手板书“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什么意思?师:你在哪里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很刺耳。很烦躁,想马上离开。)师:我们只听一会儿这样的声音,就很烦,想马上离开,可母亲呢,他在这里只工作一天吗?仅仅是一年吗?师: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震耳欲聋的环境里工作,可想而知有多辛苦。(2)师:母亲工作的环境还有什么特点?“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你读出了什么?(你读书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了不起。)师:想象一下,如果是夏天,七八十人挤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七八十个灯泡在头顶炙烤着大家,再加上震耳欲聋的噪音和那令人窒息的灰尘,在这样的屋子里干活会是什么感受?师:可是,我的母亲又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接着来交流。(3)我忍受着震耳欲聋的噪声,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寻找我的母亲,终于在一个角落,看见一个背影,那是怎样的背影?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镜头二:母亲转身的一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师:你们都找到了这句话吗?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师:当这个背影转身的一刻,至今让我无法忘记。这明明只是短暂的一刻,可在我们的脑海中却是如此漫长。来,我们一句一句来读。生读第一句。(读读第一句。)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背?生:弯曲的背。师:母亲的背为什么变得这样弯曲?生:一直弯着背,工作累的。生读第二句。(母亲那被工作压弯的背直起来了,读第二句。)母亲听到了我的声音,转过身来了。继续读。师:你还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生:一双疲惫的眼睛。师:母亲的眼睛为什么这样疲惫?生:可能几天几夜没合过眼吧。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读出你的感受。齐读。师:这是一个慢镜头,语速再慢点。我们合作来读一下吧。师: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我发现每句话的后面都有一个“我的母亲”。师:这是不是重复了呢?显得多罗嗦呀,你们在写作文语句重复时,老师嫌罗嗦,都把它删掉,这里能不能把它删掉呢?改成这样行不行?(出示改后的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师:比较着读一读,看你又有什么样的体会?给学生一点时间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师:三声“我的母亲”,声声带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不必说出来,朗读是表达感情的最好的方式。不要着急读,先酝酿一下感情,(配音乐)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那个去跟母亲要钱买书的孩子,当你看到自己亲爱的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阴暗、脏乱的厂房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忙碌着争钱养活我们一家兄妹,你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把自己所有的感动,融入到朗读中,谁来试试?一生读,很有感情。师:你读出了对母亲的心疼。又找一生读。师: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花,你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带着你的感情。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镜头三:母亲匆忙的背影。“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师:(出示这段话)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这段话有什么特点?(用了四个“立刻”)师:你从“立刻”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母亲工作很忙。)师:是的,母亲为了能多挣一分钱,在争分夺秒地工作。你能读出这种争分夺秒的感觉吗?(生读得不够快时)师;母亲工作舍得喘口气吗?再来读,要一口气读完。师: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每个“立刻”后面都有一个“又”。)师:从“又”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体会出母亲以前就是这样干的。母亲一直就是这样干的。)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一直就是这样工作的,母亲的工作师多么的单调、枯燥啊,来,让我们读出这种枯燥与单调。(师:这次,应该把哪个字重读?——“又”)师起头,生读。师: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能吃饱饭,能上起学,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操劳着,这哪是在工作呀,这分明是在拼命呀!可是,当他听说我要钱买在别人看来是所谓的闲书时,她又是怎样做的呢?从书中找一找。生: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读的!”师:哪个字令你感动?(“塞”。)师:为什么?师:你真会读书。那母亲当时是怎么想的呢?生:她想,我要支持孩子看书,看书对他有好处。师:可是孩子们,你们想过没有,把这1元5角钱给了我,对于母亲来说,就意味着什么?(出示句子:母亲把将近两天的生活费给了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要更加____________地干活,要更加____________地生活。)师:这就是我可敬的母亲,她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不知疲惫地操劳着,而对于我要钱买书又是多么的干脆,此时,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评价:你懂得体谅母亲,你长大了。你学会感恩了,你也长大了。)师:现在,你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了吧?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深情体现在哪里?(师生一起回顾,板书:辛苦挣钱,慷慨给钱)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师:其实,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作者只是写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的小事。你们也时时被爱的氛围所包围,只要你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语言去表达,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母亲》母亲当我是婴儿的时候,母亲为我托起我的整个世界,让我感受所有的温柔。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母亲为我引开一条蹒跚的小路,让我沿着小路去寻找生命里的自由。当我开始读书的时候,母亲把我送入广阔的海洋,让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长。……在每个母亲眼里,儿女就像春天里放飞的风筝。风筝在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母亲永远在另一头守望。师:请你仿照这首小诗,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和感恩。(出示)当我__________的时候,母亲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当我__________的时候,母亲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五)、布置作业1、阅读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全文,将自己的感动记录下来。2、留意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板书:辛苦挣钱慈母情深慷慨给钱
本文标题:慈母情深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2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