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示范第一步:看标题,定题材知大概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①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作品的感情基调;④诗歌的主要内容;⑤诗歌的题材。第二步:看注释,挖掘暗示信息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①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④注解典故;⑤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第三步:看正文,把握诗歌要素1.理清诗歌结构古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起”用于扣题;“承”对诗意申述;“转”用于拓展诗境;“合”收束主题,卒章显志。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1)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2)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果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3.把握诗歌六要素通过读诗,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明白诗中借助怎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事理。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①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第一步:看标题①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船上;②暗示了诗歌题材(羁旅诗);③暗示了作者情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第二步:看注释①交代写作背景是“因受牵连被罢职”,暗示作者仕途不畅,感慨世事艰辛。②点明写作时间:“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暗示作者内心感情凄苦、悲辛。③“风用壮”属于难点注解,帮助理解诗句。第三步:看正文①前四句写江上“恶风卷浪,湍急风猛,浪涛骇人”的景色,扣住“舟”中所见之景,情为景移,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②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身处空旷荒凉境地,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后两句为关键句,直接抒发内心感叹人世的坎坷、人生的悲痛,说不尽还家去国的有志难伸、壮志未酬的复杂感情。④诗歌写作者被罢官后,乘船离去,行进在江中时的所见所感。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人从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四句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四句流露志士的悲辛,借景抒情,情在景中,深沉悲壮,表达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悲辛。[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北山①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①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2)诗的三、四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一步:看标题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北山;②点明了诗歌的类别:山水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第二步:看注释介绍作者情况:王安石晚年在北山隐居,暗示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第三步:看正文①前两句写“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出一片滟滟的波光”的景色,既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扣住诗题北山。“输”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后两句为关键句,描绘诗人“久坐数落花”和“缓寻芳草”,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不愿归去。诗歌反映出了一种悠闲的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③诗歌通过描绘北山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闲适、无奈、落寞、孤独的感情。[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2)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越台怀古①[元]萨都刺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从竹雨斑斑。【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所作。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做简要赏析。第一步:看标题①交代了写作对象:越台;②点明了诗歌题材:咏史怀古诗;③暗示了作者感叹世事变迁,抒发怀古悲今之情。第二步:看注释①点明写作对象“越台”,表明作者登临凭吊的人物是越王,暗示了作者叹惋忧伤之情。②点明作者身份及处境:暗示作者感叹自己人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步:看正文①首联两句远写越王故国群山环绕,虎豹雄关的险峻。②颔联两句近写青铜巨兽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蒙霜含露,泣诉往事。江上暮鸦点点,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采用拟人手法表明时序变迁、人事代谢。古今对比,生动形象。③颈联两句为关键句,由历史陈迹品评英雄人物,抒发感慨(哀婉忧伤)之情。④尾联两句是近景描写,抒发对昔日繁华的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⑤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风格苍凉悲壮,慷慨雄浑,富有气势,善于写景抒情。[答案](1)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2)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颔联和尾联分别以傍晚时分站在山上所见到的凄凉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伤。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2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