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自考学前游戏论章节练习与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是坚持游戏的(B)A.生物性本质观B.社会性本质观C.主体性本质观D.科学性本质观2.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C)A.成人指导为前提B.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C.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D.重视游戏的知识性为前提3.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A)A.茫然发呆B.平和轻松C.专注认真D.夸张变形4.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5.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A.福禄贝尔B.柏拉图C.夸美纽斯D.蒙台梭利6.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肯定了(C)A.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B.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C.游戏活动的自由自主性D.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7.“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这种游戏组织方式的理论基础是(B)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8.游戏活动的外显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B)A.表情B.动作C.角色扮演D.言语9.“我们来玩过家家吧!”“把这个借给我用一会儿行吗?”“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A)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语言10.从材料角度区分,能判断儿童是否正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是(C)A.玩具的逼真程度B.有无许多玩具C.有无玩具或游戏材料D.玩具的贵贱11.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A)A.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B.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C.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D.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12.游戏成熟说的提出者是(C)A.艾里康宁B.霍尔C.拜敦代克D.斯宾塞13.儿童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B)A.表情B.动作C.角色扮演D.言语14.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C)A.拜敦代克B.艾里康宁C.霍尔D.斯宾塞15.评判教师游戏指导水平高或低的关键指标是(B)A.游戏的教育作用发挥得如何B.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C.游戏有没有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D.教师的主观意志有没有实现16.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属于(A)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17.“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B)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语言18.从表情角度区分,可以用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是(A)A.茫然发呆B.平和轻松C.专注认真D.夸张变形19.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B)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20.“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A)A.霍尔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康德21.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称(A)A.角色游戏B.娱乐游戏C.扮演游戏D.结构游戏22.提出游戏特征“三内说”的研究者是(B)A.克拉思诺B.纽曼C.加维D.鲁宾23.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可以表现和____神的本源。(D)A.发掘B.发现C.发觉D.发展24.拜敦代克提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主动的_D__的表现。A.渴望B.能量C.能力D.欲望25.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一种_D_的活动。A.可培养B.后天性C.发展性D.本能性26.席勒、斯宾塞认为游戏是剩余精力的__的消耗发泄。(C)A.有意义B.无意义C.无目的D.有目的27.霍尔认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_____和再现。(D)A.延迟B.延期C.延伸D.延续28.拜敦代克提出游戏_____说。(A)A.成熟B.幼稚C.松弛D.生长29.罗伊斯认为游戏活动具有几种特点?(D)A.3B.4C.5D.630.鲁宾把游戏行为归结为____个特征。(D)A.三B.四C.五D.六31.游戏对学前儿童______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B)A.身材B.身体C.心理D.精神32.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D)A.霍尔B.福禄培尔C.皮亚杰D.杜威33.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B)A.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C.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D.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34.较科学地揭示出游戏活动区别于人的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游戏本质观是(A)A.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B.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C.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D.游戏的生活性本质观35.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36.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一直深刻影响后来人们对游戏的理解的观点是(B)A.社会性本质观B.生物性本质观C.非自觉性理解D.生物—社会性理解B.生物性本质观37.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包括(C)A.创造性、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B.灵活性、内部控制、虚构性、内部动机C.灵活性、肯定的情感、虚构性、内部动机D.外部规则束缚、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38.从角色扮演角度区分,不能说明儿童在游戏中的角色是(C)A.互补性角色B.机能性角色C.本我性角色D.想象或虚构性角色39.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C)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D.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40.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A)A.福禄培尔B.格鲁斯C.蒙台梭利D.斯宾塞41.儿童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小兔子的家,大老虎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它不咬人……”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C)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语言42.福绿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____活动的表现。(A)A.自我B.合作C.单独D.团体43.席勒、斯宾塞认为游戏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_____。(C)A.消遣B.消磨C.消耗D.消化44.霍尔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_____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A)A.生物B.生理C.心理D.时间45.拜敦代克提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____的欲望的表现。(A)A.自主B.自如C.自强D.自由46.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肯定了儿童_____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A)A.生理性B.心理性C.功能性D.先天性47.人们在现实中对儿童的教育往往是以压抑儿童天性、剥夺儿童的游戏快乐和游戏________为主要表现形式。(C)A.自觉B.自主C.自由D.自然48.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有几个不同点?()1-24A.2B.3C.4D.5B.349.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1-15A.社会性B.主体性活动C.个体适应环境D.愉悦和满足B.主体性活动50.游戏是愉快的活动,是属于游戏的(A)1-21A.特征之一B.假想C.外界刺激D.规则约束5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1-33A.游戏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52.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这种角色属于()1-33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53.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1-19A.生物性B.社会性C.自主性D.工具性C.自主性54.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1-99-241A.欧文B.斯宾塞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C.福禄培尔55.和成人游戏相比,儿童的游戏具有的三个特点是()1-24A.地位、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不同B.时间、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不同C.地位、发展情况、形式各有不同D.时间、发展情况、形式各有不同A.地位、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不同56.从表情角度区分,可以用来判断儿童不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是()1-30A.茫然发呆B.专注认真C.夸张变形D.平和轻松A.茫然发呆57.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一直深刻影响后来人们对游戏的理解的观点是(c)1-10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C.生物性本质观D.生物-社会性理解58.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成就感体验以及()1-37A.幽默感和信任感B.幽默感和驱力愉快C.安全感和驱力愉快D.安全感和信任感B.幽默感和驱力愉快59.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长期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也坚持认为这样的观点()1-11A.游戏是儿童的自觉性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自发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60.从材料角度区分,能判断儿童是否正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是()1-34A.在玩逼真性程度高的玩具B.有许多玩具C.有无玩具D.在玩玩具C.有无玩具二、多项选择题1.纽曼的游戏特征的“三内说”认为,游戏的特征有()A.内部控制B.内部真实C.内部自由D.内部灵活E.内部动机ABE2.属于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学说有()A.游戏的主体性学说B.游戏的剩余精力说C.游戏复演论D.游戏成熟说E.精神分析学派BCD3.以下学者中,属于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的是()A.席勒B.拜敦代克C.斯宾塞D.维果斯基E.艾里康宁AC4.以下学说中,坚持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有()A.游戏的剩余精力说B.游戏复演论C.游戏成熟说D.精神分析学派E.游戏的主体性活动说ABC5.纽曼的“三内说”中,用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三种指标是()A.内部的灵活性B.内部自由C.内部控制D.内部真实E.内部动机CDE6.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代表人物有()A.弗洛伊德B.维果茨基C.霍尔D.格鲁斯E.艾里康宁BE7.游戏性体验的几种主要成分是()A.兴趣性体验B.自主性体验C.胜任感体验D.幽默感E.驱力愉快ABCDE8.黄主颂将幼儿游戏解释为是幼儿_____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1-11A.喜爱的B.主动的C.热爱的D.盲目的E.被动的AB9.游戏的本能论及其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不能够_____地展示出儿童游戏作为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游戏的本质属性和主体性价值。()1-10A.全面B.合理C.客观D.合情E.恰当AC10.游戏是儿童的主体的活动,与____等消极被动的状态有着明显的区别。()1-16A.无聊B.厌烦C.无所事事D.呆坐E.无趣ABCD11.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等基本类型。()1-31A探究B.探索C.象征D.嬉戏E.探寻BCD12.儿童的角色扮演大概可以分为哪些类型?()1-32A.互助性角色B.机能性角色C.互补性角色D.想象的角色E.虚幻性角色BCDE13、我国教育工作者把游戏的特
本文标题:自考学前游戏论章节练习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3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