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扩散1.分别简述RVD和GILD的原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方向。答:(1)RVD(快速气相掺杂)原理:利用快速热处理过程(RTP)将处在掺杂气氛中的硅片快速均匀加热至所需要的温度,同时掺杂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杂质原子,杂质原子直接从气态转变为被硅表面吸附的固态,然后进行固相扩散,完成掺杂目的。优缺点:不受注入所带来的一些效应的影响。如:沟道效应、晶格损伤或使硅片不带电等。然而,需要在较高温度下完成。杂质分布是非理想的指数形式,类似固态扩散,其峰值处于表面处。应用方向:DRAM中电容的掺杂、以及CMOS浅源漏结的制造等。(2)GILD(气体浸没激光掺杂)原理:用准分子激光器照射使硅表面变为液体层,气态掺杂源热解或光解产生的杂质原子通过液相扩散进入该液体层,快速并均匀扩散至整个融化层中,激光照射停止后,液体层结晶杂质进入激活的晶格位置,形成均匀掺杂的表面薄层。优缺点:只有表面受到照射且时间较短,表面杂质分布均匀陡峭,硅体内杂质处于低温,杂质分布不受影响。应用方向:突变型分布及超浅结的掺杂。2.集成电路中有哪几种常见的扩散工艺?各有什么优缺点?答:按原始杂质源在室温下的相态,可分为固态源、液态源和气态源扩散。固态源扩散典型的有开管扩散、箱法扩散和涂源法扩散。其中开管扩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箱法扩散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涂源法扩散工艺简单,但表面浓度难以控制,只适用于杂质浓度要求不高的器件制造。液态源扩散相对于固态源扩散来说,系统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率高,重复性和均匀性都很好,但对源瓶的密封性有较高的要求。气态源扩散系统则更为简洁,但其气态杂质多为氢化物或卤化物,毒性很大,易燃易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3.杂质原子的扩散方式有几种?它们各自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答:杂质原子的扩散方式主要有替位式和间隙式两大类。其中替位式分为交换式和空位式。交换式是由于相邻两原子有足够高的能量,互相交换位置;空位式是由于有晶格空位,相邻原子能够移动过来。间隙式分为挤出机制和Frank-Turnbull机制,挤出机制中,杂质原子踢出晶格位置上的原子,进入晶格位置;Frank-Turnbull机制中,杂质原子以间隙的方式进行扩散运动,遇到空位可被俘获,成为替位杂质。4.从原子扩散的角度举例说明氧化增强扩散和氧化阻滞扩散的机理。氧化增强扩散机理:硅氧化时,在Si-SiO2界面附近产生了大量的间隙Si原子,过剩的间隙Si原子可以和替位B相互作用,从而使原来处于替位的B变为间隙B。当间隙B的近邻晶格没有空位时,间隙B就以间隙方式运动;如果间隙B的近邻晶格出现空位时,间隙B又可以进入空位变为替位B。这样,杂质B就以替位-间隙交替的方式运动,其扩散速度比单纯的替位式扩散要快。氧化阻滞扩散机理:用锑代替硼的扩散实验表明,氧化区正下方锑的扩散结深小于保护区下方的扩散结深,说明在氧化过程中锑的扩散被阻滞。这是因为控制锑扩散的主要机制是空位。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剩间隙硅原子在向硅内扩散的同时,不断地与空位复合,使空位浓度减小,从而降低锑的扩散速度。5.写出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含义。答:菲克第一定律表达式为:含义:杂质的扩散流密度J正比于杂质浓度梯度正比于杂质在基体中的扩散系数D(体现了温度T与扩散流密度J的关系)。菲克第二定律表达式为:针对不同边界条件求出该方程的解,可得出杂质浓度C的分布,即C与x,t的关系。6.分别写出恒定表面源扩散和有限表面源扩散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扩散杂质的分布函数,简述这两种扩散的特点。答:(1)恒定表面源扩散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扩散杂质的分布函数,服从余误差分布特点:杂质分布形式:表面杂质浓度Cs;时间、温度与扩进杂质总量;结深:温度、时间与结深;杂质浓度梯度:Cs越大或D越小的杂质,扩散后的浓度梯度将越大。(2)有限表面源扩散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扩散杂质的分布函数,服从高斯分布:特点:杂质分布形式:表面杂质浓度Cs与扩散深度成反比;杂质总量不变;结深:扩散长度、衬底杂质浓度;杂质浓度梯度:7.什么是两步扩散工艺,其两步扩散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答:由于恒定表面源浓度的扩散,难于制作出低表面浓度的深结;有限源扩散不能任意控制杂质总量,因而难以制作出高表面浓度的浅结。为了同时满足对表面浓度、杂质总量以及结深等的要求,实际生产中常采用两步扩散工艺。第一步为预扩散或预淀积,在较低的温度下,采用恒定表面源扩散方式在硅表面扩散一层杂质原子,其分布为余误差函数,目的在于控制扩散杂质总量;第二步为主扩散或再分布,将表面已淀积杂质的硅片在较高温度下扩散即有限表面源扩散,其分布为高斯函数,目的是控制表面浓度和扩散深度。8.什么是方块电阻?简述其常见的测量方法。答:方块电阻指定义为正方形的薄层在电流方向所呈现的电阻,即单位厚度、单位面积上的电阻值,它与所选取得正方形大小无关。常用测量方法有直线四探针法、范德堡法。9.假设进行一次受固溶度限制的预淀积扩散,从掺杂玻璃源引入的杂质总剂量为Qcm2。(1)如果这次预淀积进行了总共t分钟,若预淀积温度不变,引入3Qcm-2的杂质需要多长时间?(2)预淀积后再进行扩散,要求进行推进的杂质足够深,使得最后表面杂质浓度等于其固溶度Cs的1%。若已知预淀积过程中的(Dt)prodop,推导出推进扩散过程中(Dt)drive-in的表达式。答:(1)(2)
本文标题: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习题答案(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4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