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20年上半年中学科目二主观专项-辨析题
2020年上教师资格证专项突破1—《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讲:钱晓萍说在课前不要刷屏哟,有答疑时间课程进度:一小时休息两首歌的时间1月6日:9:00—11:00,专项突破1(辨析题)1月7日:19:00—21:00,专项突破2(材料分析题)1月8日:19:00—21:00,专项突破3(简答题)课程目的:梳理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题型分类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32分21%40分27%36分24%主观题选择题42分28%辨析题1.考查特点及评分标准2.考查类型及作答方法4.考点汇总3.课堂练习一、考查特点及评分标准中学科目二中辨析题4道,每题8分,共32分一、考查特点辨析题要求考生对题干所述做出正误判定并给出理由,考查考生对知识点识记的准确性以及理解性。判断正误是这类题型的首要问题,一旦正误判定错误则该题不得分,而在准确判断题目正误之后给出有力的判断理由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评分标准第一问:答正确得3分,答错误、不科学、片面等答案都得0分。第二问:尽量不给5分,解释充分、字数多、且有条理性的均得4分,其次的给3分,2分,解释一句的给1分,不解释不给分。1.判断正误①正确/错误②不能出现“✔”“✖”2.分析理由①对错都要分析②不要例子堆砌③答案不唯一,思路很重要注意事项总—分—总1.判断正确/错误2.分析思路:概念解释(关系陈述),抓住关键词;3.总结,回扣观点“答案不唯一,思路很重要”作答思路二、考查类型及作答方法二、考查类型及作答方法概念混淆型概念释义型理论观点型因果关系型考查类型1.概念混淆型题型特点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两个概念做区分,需要对每一个概念作准确解释,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真题链接作答方法1.对题目做出判断:该说法正确、错误2.说明理由:(1)将概念一一提取,分别解释(2)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或区别)(3)得出结论3.总结思路:判断——解释概念(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及关系——总结(1)此说法错误。(判断)(2)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概念1)。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概念2)。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关系)。因此,注意的转移不等同于注意的分散。(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思路:判断——解释概念(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及关系——总结此说法错误。(判断)奥苏贝尔按照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概念1),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概念2)。其中,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关系)。故该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1.接受学习一定是意义学习。2.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1)此说法错误。(判断)(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概念1)。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自发形成品德的过程(概念2)。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主体上来说,德育过程是双边的,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单边的;2.从影响上来说,德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品德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3.从结果上说,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一致,而品德形成过程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关系)。因此,德育过程不等同于品德形成过程。(3)故该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3.惩罚就是负强化(1)此说法错误。(判断)(2)惩罚是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概念1)。负强化是有机体摆脱厌恶刺激(即通过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概念2)。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惩罚则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摆脱厌恶刺激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关系)。因此,惩罚与负强化不是同一概念。(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2.概念释义型题型特点此类题目一般是从某个重要概念出发,通过对概念的阐释来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这类题目主要有缩小内涵、主观臆断等形式。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真题链接作答方法1.对题目做出判断,正确、错误2.说明理由:(1)抓题干中涉及到的概念,解释(2)得出结论3.总结思路:判断——解释概念及作用——总结(1)此说法错误。(判断)(2)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概念解释)。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作用1)。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作用2)。因此,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思路:判断——解释概念及作用——总结此说法正确。(判断)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概念解释)。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作用1)。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作用2)。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作用3)。故该说法正确。(总结)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练习参考答案(1)此说法错误。(判断)(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概念解释)。由药物、疲劳等引起的短暂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特点)。因此,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变化必须是相对持久的。(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练习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此说法错误。(判断)(2)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概念解释)。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象1),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象2)。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因此,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小结概念混淆型概念释义型概念3.理论观点型题型特点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理论观点做细节区分,考生需要对相关知识点的关键词句作准确记忆,考查学生对理论的记忆能力。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真题链接作答方法1.对题目做出判断,正确、错误2.说明理由(1)提取相关理论,解释(2)得出结论3.总结思路:判断——解释理论及观点——总结(1)此说法错误。(判断)(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理论解释)。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观点1),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观点2)。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3)故题干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1.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1)此说法正确。(判断)(2)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理论解释)。一个人总是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因素时,就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观点)。因此,习得性无力感与个体的失败归因有关。(3)故题干说法正确。(总结)参考答案练习2.某人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暗室,开始什么都看不见,慢慢能看见一些物体了,这种变化就是由学习导致的。(1)此说法错误。(判断)(2)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是一种感觉上的暗适应(理论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理论2)。暗适应并不是由于学习产生的(关系)。因此,题干的描述不属于学习现象。(3)故题干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4.因果关系型题型特点因果关系是指两个知识点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标志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这类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前后句是否构成必须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后面的“果”。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真题链接作答方法1.对题目做出判断,正确、错误2.说明理由前半句话简单解释或抄写一遍,后半句话重点解释3.总结(1)此说法错误。(判断)(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解释前),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解释后):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表现1);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表现2);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表现3)。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1.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练习(1)此说法错误。(判断)(2)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解释前)。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解释后)。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地位)。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此说法错误。(判断)(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解释前),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解释后)。因此,德育过程并不一定以知为开端。(3)故题目说法错误。(总结)参考答案小结概念混淆型概念释义型理论观点型因果关系型三、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课程就是学科。2.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4.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5.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心理特征,所以它是有好坏之分的。(1)该说法是错误的。(2)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3)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参考答案1.课程就是学科。2.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1)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教师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3)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参考答案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1)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2)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之外,还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参考答案4.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1)表述错误。(2)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容量为5~9个组块的记忆;
本文标题:2020年上半年中学科目二主观专项-辨析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5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