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伯牙鼓琴-小学语文课件
导入新课它源自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伯牙和他的好朋友钟子期之间的故事,表现的是好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伯牙简介锺子期(公元前413年-公元前354年),名徽,字子期,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锺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简介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认识古琴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停顿节奏。•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字词句解析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句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鼓:弹。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句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少选:一会儿,不久。善哉:好啊。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若:好像。句意: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伯牙琴艺绝伦,他肯定不止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想象,他还会志在哪里?清风徐徐白雪皑皑雨雪霏霏炊烟袅袅云雾蒙蒙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流水潺潺繁星点点春雨绵绵波涛滚滚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志在芳草,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萋萋乎若芳草!”志在天涯,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遥遥乎若天涯!”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清风明月也罢,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句意: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摔破扯断再认为足够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琴技高超,锺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想一想: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像锺子期这样能够如此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于是他便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你认同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种做法吗?为什么?答案一:认同。因为知音难求,没有知己,生活就失去了许多意义。子期死,当时无人能懂伯牙的琴声了,伯牙悲痛欲绝,所以摔琴祭奠知音。答案二:不认同。因为人生路漫漫,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伯牙很有可能会遇到第二个知音。而且,他也可以用更精湛的琴技缅怀子期。“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由于他们二人的传说,人们就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知音现在你知道“知音”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了吧!那你知道“伯乐”是什么意思吗?课后搜集一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吧。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课外积累:
本文标题:伯牙鼓琴-小学语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6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