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浅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及其前景
浅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及其前景[摘要]我国当前的国情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以中部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首先对其基本情况做了介绍,然后重点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劣势,最后根据其未来的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前景分析绪论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全国城市化水平约为40.53%,按照国际经验,国家的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群战略将在城市竞争和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及京津唐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级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以及地方级城市群正在迅速发展。这说明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一、城市群内涵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各类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交通网络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可以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且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分析1.历史回顾20世纪50年代,有专家建议把长株潭三市连接成“毛泽东城”。1982年12月长株潭经济整合的构想首次被提出,1984年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成立,由于受到发展阶段和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没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召开,提出“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增长级”的重大战略。1998年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在三市相继成立。2004年10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通过评审,规划提出三市“交通同管、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保同治”,同年,湖南省政府从长沙市中心南迁,此举将使三市的经济格局和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化。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达到2414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总量36%,首次超过中部最大的城市174亿元。2.概况湖南省是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内陆省份,国土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76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19.93万人。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部,主要由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级市组成,三市土地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三市中心两两相距约30-50公里,且呈品字形分布在湘江的中下游。2006年,长株潭三市的城镇人口662.3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25.3%。3.优劣势分析1.优势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第一,区位优势。首先,长株潭城市群中的三个城市都是沿湘江城市,像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都是沿海或者沿江发展起来的。其次三市间相互距离很近。此外,长株潭城市群南靠珠江三角洲、北临长江,东眺长三角,西连巴蜀、云贵,可谓是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过渡地带的“金三角”。第二,交通优势。地处中南地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具备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京广、湘黔、长石三条铁路,京珠、长常、潭邵三条主要高速公路,106、107、319、320四条国道主干线,黄花国家机场以及湘江水运构成了城市对外交通网络。第三,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率位居全省第一。2006年,长株潭三市城市化水平为51%,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为38.7%,全国城市化水平为43.9%。同期与湖南省城市化率和全国城市化率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率分别高出17.8个百分点、12.3个百分点。第四,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最发达的核心地带。2006年,湖南省GDP为7493.17亿元,人均GDP为11830元,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长株潭城市群GDP达2818亿元,所占全省的比例约为37.6%,人均GDP为21300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第五,产业优势。首先,三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产保持对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撑的同时,二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日益增大,一产占比逐年下降,见表1-1:从表1-1可知,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比例为9.2:45.8:45.0,同期全省为17.8:41.7:40.5。这说明长株潭城市群二、三产业相对全省而言比较发达,表明其工业基础较好,服务业发展较快。其次,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并呈互补性发展。长沙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株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湘潭形成了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第六,科技文化教育优势。长株潭城市群拥有全省80%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其中全民所有制研究与开发机构有113个,大专院校59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另外,长沙的文化娱乐、报刊媒介在全国有一席之地。2.劣势分析第一,尽管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但其经济基础较东部发达地区及中部城市仍有差距。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GDP总量仅为杭州的52.3%,广州的46.6%,苏州的58.6%;从人均GDP看,长株潭城市群为2.13万元,分别为杭州、广州、苏州的41%、33.8%和34.6%。同中部的武汉、郑州相比,虽然在2006年长株潭三市的经济总量与武汉、郑州两个中部大城市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人均GDP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并不占优势。长株潭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开放竞争力相对较弱。从进出口总额看,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48.9亿美元,占全省66%,但进出口总额仅为杭州的12.6%、广州的7.6%、苏州的2.8%、武汉市的61%。第二,第一、二、三产业的规模及档次不理想。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2006年三市一产总产值中,粮食和生猪占比高达59%,“粮猪型”农业的基本格局尚未改变;工业产业层次较低、新产品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特别是起龙头作用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更少;三产中餐饮业的增加值比重较高,2006年高达40%,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这不仅会制约其三产的规模和实力,而且会成为一、二产业发展的“瓶颈”,最终从整体上阻碍其发展前景。第三,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三市之间的湘江水域是整个湘江污染最严重的。每年有近5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和数千万吨工业污水直接排放至湘江水域。长沙的工业污染和污水处理情况虽然相对上游的城市较好,但是被迫接纳来自上游城市的污染。株洲市在清水塘地区布局了大量的冶炼、化工、农药等产业,而该区位于湘潭、长沙的上游。三、长株潭发展目标分析及建议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湖南的有关专家就提出长株潭三市经济整合的构想,以避免被南部、东部沿海城市的埋没的局面:以交通要道为依托,由点到线及面,逐步形成网络。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互临近且呈“品”字型分布的地理优势和多年来不可分割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将三市整合,实行一体化发展,以此形成能够带动湖南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使城市的经济功能由分力转化为合力,由弱势转化为强势。20多年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和《“十一五”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要把长株潭建成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部崛起的引擎。长株潭发展模式由“1+1+1”模式(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转变为“3+5”模式(即以长株潭为中心,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个城市),从而成为在武汉、广州、上海、重庆之间可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支撑点。
本文标题:浅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及其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8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