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大学语文---报任安书
资料链接朗读思考练习艺术赏析内容述评译文作者简介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背景简介退出报任安书司马迁教学目的●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返回教学重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返回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青年时多次出外游历,足迹遍及南北各地。三十岁为郎中。数年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读到大量政府藏书。他继承父志,于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着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由于替败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汉武帝,被处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含垢忍辱,发愤著书,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左右基本写成。不久即去世。返回背景简介《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返回内容述评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返回艺术赏析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一、文章气势磅礴。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发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二、全文纵横开阖、起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曲折反复,一波三折,充分表现出笔力的雄健。此外,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返回思考与练习二、通过此信,请就司马迁的人格、思想及其勇敢选择,写点感想。三、“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对两千多年前的这句格言,你有何感想?返回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报任安书》所以激动人心,主要原因就在于文章自始至终充溢着真诚饱满的思想感情。一是冤屈之情。二是痛苦之情。三是激愤之情。一、为什么一封书信能产生如此深远巨大的思想震撼力?资料链接相关评论作者介绍教学参考补充注释相关图片返回相关评论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形成了司马迁超越时代的文化人格,虽然作为王朝的史官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史记》不仅具有雄伟的气魄,而且反映出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压迫,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史记》不仅是汉代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章培恒相关评论是书反复数千百言,其叙受刑处,只点出“仆沮贰师”四字,是非自见。所谓舒愤懑以晓左右者,此也。结穴在受辱不死著书自现上。通篇淋漓悲壮,如泣如诉,自始至终,似一气呵成。盖缘胸中积愤不能自遏,故借少卿“推贤进士”之语,做个题目耳。读者逐段细绎,如见其慷慨激烈,须眉欲动。(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八)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五)柳宗元言,拔地倚天,惟此文足以当之。长江大河,奇峰怪石,而又出于自然。直是无意为文。(李兆洛《骈体文钞》卷十九)返回作者介绍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身上。返回教学参考司马迁()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之受刑心理(谢儿慧)《史记·太史公自序》返回补充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补充注释《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凡“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原书有缺佚,今本系汉元帝时褚少孙补全。《史记》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面目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中下层被压迫者和反抗者则寄予一定的同情。由于他在记叙历史人物时注入了自己的深厚感情,再加上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书中的人物往往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在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它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返回相关图片返回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报任安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0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