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比较研究及启示(ppt-28张)
2014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比较研究及启示邓茜钰公共管理1选题背景及意义发展现状3目标与优化或重点领域的比较4目标、路径、前景的比较5借鉴及启示目录2选题背景意义1概念,导入背景background点击输入文字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20%,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一概念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当前我国制造业现状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非核心部件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中低端等特点。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互联网+”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点击输入文字背景background1德国工业4.0:15年时间,以物联网为突破口,提高生产智能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卡尔曼博士提出: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工厂,以机器人为例。我们吃的药,早餐,工人下午上班的时间都可以控制调整。)既蒸汽机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德国用8-10年时间,发展自己的特色。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中国制造业的现状p从中国制造业形势看,2013年工业占GDP的37%,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装备制造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发电设备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占全球比重的41%;机床占全球比重38%。在500余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连续两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130多家)的第二大国。p从国际对比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2)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p我国制造业技术品质工艺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是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正是这种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2025处于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不仅要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措施,还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等一系列阶段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p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品牌质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产品档次不高、核心技术缺乏,以至于产品附加产值低(以核心技术缺乏为例)一、选题背景及意义3)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紧迫性”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成本上升从事制造业意愿降低中国的“世界工厂”面临双重挑战u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再工业化”运动u东盟国家、印度和拉美国家则拥有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发展现状•“互联网+工业”“告别微笑曲线”•未来制造业将建立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平台上,将更多生产要素更为科学地整合,生产制造个性化、定制化成为常态。•“微笑曲线”为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三个模块。•发达国家占据着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服务的高端位置•发展中国家则为生产与制造,处于低利润区。•中国制造应从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制造业周边服务业,开创全新共享经济,带动大众创新和万众创新。二、发展现状p德国工业4.0包括7个部分,即远景目标、行动策略、支撑要素、优先发展领域、与他国的竞争策略等;p中国制造2025分为4个部分,主要是形势和背景分析、基本指导原则、战略任务和重点发展领域以及支撑和保障体系。相同点: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二、发展现状德国中国德国:直接实施工业4.0中国: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更加复杂、更加艰巨仅与《中国制造2025》中的“1+X”规划体系里的个体规划,比如说智能制造规划、两化融合规划相当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技术比较好。在两化融合,在信息化推动“互联网+”各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应对新科技革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但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轮革命制定的一个规划。需要顾及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目标与优先或重点领域的比较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框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管理复杂系统的工具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设计、网络、系统等全面安全措施航空航天装备建设提供全面宽带的基础设施数字化时代工作的组织和设计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发展规章制度建设提升原材料、人力、财务资源效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对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突破领域,前者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生产模式、生产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员工培训等;而后者则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的一些重要行业,并且这些行业多数是于2010年公布的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从重点突破的领域看,”工业4.0”已经不再把技术、品牌等作为发展目标,而是转向生产模式、生产管理、生产安全等更高层面的制造理念“工业4.0”追求的是以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生产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要在制造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的突破,还要引致生产组织方式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深刻变化,引致人类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显然,这是”中国制造2025”没有论及的。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日本推行供应商管理机制,精益管理,但在中国不一定受用,我们企业由于系统出了问题,效率低下,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我们的核心问题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不同层次的质量问题,能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费和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层。•最需要向德国学习的是其完善的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重视发挥公共科研机构作用,同时加强国际科技文化合作,建立与职业相结合的创新人才的教育。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以中小微企业突破1美国范例美国政府救助分为五步走:1.贷款130亿美元2.减税120亿美元3.鼓励大企业回归大型制造业20%抵扣税4.培训7亿美元熟练工人87%找到工作5.大幅度降低制造业成本23亿美元如页岩器美国将创立1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工业互联网为特色,发行创造制造业的股票和工业互联网的股票。以中小微企业突破2.德国范例德国,99%是中小企业,70%人实现就业。它的三板斧有:贷款、减税、补贴三种。以补贴为例,工人素质较高,德国发给临时工补贴,前六个月社保,政府支出一半,以后,由政府全部买单。美国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2025带来受益匪浅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具有三大优势:1.低成本2.高效供应商3.基础设施·关于工业机器人组装这块,如果只是一味的组装,这是一种低层次的科技模式,中国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阶段。·对于人口红利问题逐渐减退问题,不断提高工人素质,不是靠机器人在一味的操作,德国可以在50秒内把一辆汽车喷漆换貌。以中小微企业突破中国企业相关方面暴露的问题:我们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是人家的数倍,企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附加值因质量问题还没有挖掘出来,国有企业的资产投资回报率也可能很低。同时,企业也是潜力股:一、政府努力创造一个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二、企业家必须要学会将改革成果与社会和工人共享,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软件问题。目标、路径、前景的比较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目标提升德国全球竞争力;确保未来德国制造业的领先水平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前景成为机械和设备制造的市场领导力量;成为全球瞩目的IT集群地;成为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领先的创新者;成为一个高度熟练的和充满干劲的劳动力;供应商和用户间距离相近且在某些领域紧密的合作;形成先进的研究和培训设施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金融扶持;财税政策支持;制造业对外开放;支持中小微企业;组织实施机制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强化;制造产品质量和品牌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绿色制造体系;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制造业布局优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制造业国际化水平提升四、目标、路径、前景的比较路径企业建立全球性信息物理系统(CPS);通过价值网络实现横向集成;建设贯穿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建设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路径:提高员工的素质先进的制造模式对企业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根据制造模式及时设计建立制造业员工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机制。制造业的生产实践表明,单个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并不取决于劳动者的年龄,而是更取决于其所从事某种工作岗位的时间、工作组织方式和工作环境。故而,中国需要抓紧制定制造业和为制造服务的相关行业员工的培训计划,包括健康管理、终身学习、职业路径、可持续培训、团队结构、知识管理等;要建立全新的协作工作方式,使得员工的工作可以脱离工厂,通过虚拟的、移动的生产方式开展;要长远规划,长远设计,不断培养适应未来制造环境的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人。在行动路径上,“工业4.0”突出”智能“、”网络“、”系统“;要建设CPS(信息物理系统),将物联网和服务网广泛应用于制造领域,对制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完整制造流程模块进行集成和数字化,构筑一种高度灵活、具备鲜明个性特征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中国制造2025”则更多地集中于市场准入制度、政府经济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等,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能力设计等仍然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路径,政府在行动过程中的作用有着明显体现。在“工业4.0”下,德国制造领域的所有元素和资源整合达到一个全新的社会—技术互动水平。全部智能产品均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随时确认自身的损耗程度;一些有特殊产品个性需求的客户将能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制造、预订、计划、生产、运作和回收各个阶段;而“制造2025”将使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制造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制造的著名品牌显著增多。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四、目标、路径、前景的比较借鉴与启示五、借鉴与启示1)配套制定中国”制造2025“更加具体的行动细则,让相关原则、指导方针落地实施p同样是国家战略的“工业4.0”,在论及具体问题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建议采取的行动。例如,在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提出的具体做法是,在制造生产过程中随时关闭不工作的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即便在很短的间歇空隙,也要停止机器人的工作,保证其处于一种“网络唤醒模式”;通风设备也要及时调整速度,按需控速,以节约能源。•(2)因地制宜规划,分类推动企业工业智能化发展。•工业3.0的普及,对于尚未实现自动化生产停留在工业2.X阶段的企业,应大力发展自动化,信息化以快速升级到工业3.0.•工业4.0的推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处于工业3.X阶段的企业应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研发运用工业4.0时代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五、借鉴与启示•(3)充分体现“两化融合”与“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现有门类的产业吸纳,渗透,融入信息通信和其他高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成为先进制造业。•通过新兴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加入先进制造业行业。五、借鉴与启示五、借鉴与启示4)建设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德国的制造业发展史表明,不论企业大小,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仅靠低价和仿制,企业没有前途,产业不会发展。在德国,超过99%的公司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而恰恰是这些中小企业,在工业方面高度活跃,成为德国工业的主体和脊梁。在中国,要
本文标题: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比较研究及启示(ppt-28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1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