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津大学王树新2017年11月9日新工科建设与产学合作——天津大学的思考与行动TianjinUniversity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汇报内容一、新时代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二、“天大行动”与天津大学新工科思考三、新工科范式下产学合作途径的新探索四、未来产学合作对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一、新时代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1.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形势4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形势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经济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工程院校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创新人才1.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形势1.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形势驱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10.18)51.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形势2.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工程教育改革引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重塑各国竞争力在世界的位置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创新驱动61.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形势3.新经济产业发展诉求变革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结构与能力结构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新经济下传统的工科人才已不适应全户台资源运作,产业发展急需要具备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连接力的工科人才。慧科集团创始合伙人陈滢行业新的研发和迭代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术研究领域,走在发展的最前列了,已经明显是产带动学,所以高校需要与产业紧密合作,把先进的行业技术、方法、师资、实验室、数据等前置到现有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中。71.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形势我国是世界工程教育大国,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在校生)374万(1613万),是国家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新经济企业发展诉求,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8二、“天大行动”与天津大学新工科思考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创办于1895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创办人盛宣怀“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我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1900年初颁发盛宣怀上书光绪帝创办北洋大学奏折ThePeiyangUniversity,Establishedin1895,ThefirstmodernuniversityinChina1.天津大学为“兴学强国”而建102.天津大学承担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为国家自强储才,建校之初设置四个学门(大类):机械、冶金、工程、法科新中国成立时期肇始时期“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提出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一流“新工科”卓越人才为新中国工业基础建设做出杰出贡献:机械领域、石油领域等国计民生领域教学形式与企业有机对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委托培养、企业订单式培养改革开放时期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创新人才21世纪以来新时代11北洋大学时期选矿实验室五十后代化工实验室八十年代激光研究实验室非线性与光量子技术实验室地科院加速器质谱分析实验室新工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标志我国“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开启。天大行动北京指南2017年2月18日2017年4月8日2017年6月9日复旦共识3.新工科建设的“天大行动”12新途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新理念:应对变化,塑造未来新工科新要求: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新工科的基本内涵4.天津大学关于“新工科”的思考13新途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4.天津大学关于“新工科”的思考14产业需求技术发展办学资源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教学内容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和手段问学校主体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天大六问“天大行动”的核心建设途径5.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的范式15推动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相适应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工程教育法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评价体系Vision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到2020年,探索新工科模式,支撑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工科发展优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形成引领全球新工科的中国模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支撑Keythemes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重构人才知识体系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国特色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建设目标GOALS建设阶段MILESTONES关键任务SRATEGICTHEMES重点突破KEYPOINTS新工科建设路线图165.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的范式三、新工科范式下产学合作途径的新探索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建设规划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重视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建立网络安全学院建立数据科学研究院1.面向新经济建设新学院新专业18序号平台名称1分子化学与材料学科交叉平台2集成光电子器件学科交叉平台3大型建设工程安全学科交叉平台4技术创新与创业学科交叉平台5能源互联网学科交叉平台6生态环境学科交叉平台7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学科交叉平台8无人驾驶汽车学科交叉平台9全球工程经营学科交叉平台10医工结合学科交叉平台11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学科交叉平台12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交叉平台2.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面向产业需求打造系列学科交叉平台19首个“新工科建设专题培训班”首次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首个新工科建设校企合作备忘录(天大—腾讯)序号合作内容1共建新工科师资培训基地2设立“天津大学腾讯新工科实验班”3联合申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联合开展新工科课程建设及研究5设立“天津大学腾讯创新俱乐部”6联合开展应用型研究生培养7开展智慧校园(无卡化)建设试点8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天大—腾讯新工科建设工作委员会天大—腾讯新工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3.探索新工科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汇聚业界优势资源,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202017年7月29-30日腾讯公司新工科建设专题培训班在天津大学举办,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新工科建设领域首个校企合作备忘录360企业安全集团2017年8月1日天津大学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合作座谈会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华为集团2017年8月24日天津大学与华为集团推进合作3.探索新工科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汇聚业界优势资源,创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214.开辟若干个新工科建设与产学合作的试验区创新实践基地天津大学-海克斯康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宁波诺驰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丰博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华自科技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善测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天津大学-圣威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通光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创想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盘石纳新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大学-国达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九安众创空间22“1+2+3+4”的国际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一个体系:融合中法工程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两个平台:国际交流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三种模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四项保障:生源质量保障制度、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习实践保障制度、发展质量保障制度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通过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获得CTI授予的工程师文凭最高等级六年期的认证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4.开辟若干个新工科建设与产学合作的试验区23天津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共建深圳特色学院紧密结合深圳市电子、信息、软件等产业发展,努力把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特色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深圳学院4.开辟若干个新工科建设与产学合作的试验区24上游“激发学生创意”中游“创新实践计划”下游“服务学生创业”IT创新创业基地长荣健豪创客空间黎明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体验平台8544m2面积创新创业团队94支建设众创空间设基金建基地兴基业三基工程天津大学中科招商宣怀学院中科创业学院创业教育平台学院愿景: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创业在中国的理解、认知、实践的榜样与领导者。学院使命:鼎新革故,践道化成5.打造新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完整链条“创意-创新-创业”完整生态链条256.学生创新创业取得丰硕成果天津大学校友张璐,风险投资机构NewGenCapital创始人,2017年被福布斯评为风险投资领域30位30岁以下杰出人物。天津大学校友杜康,天津博硕东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致力于实验室智能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实施。王延辉,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教授,2017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他所在团队研发的“海燕”创造当时中国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航程最远、时间最长等诸多纪录,打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26四、未来产学合作对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1.未来企业与高校产生深层次的理念融合与良性发展慧科提出了产学融合2.0模式,主要是指调整与转变校企合作思路,打破校企合作壁垒,拓展多边协作,通过充分利用精耕产学融合的教育企业在研发、整合、对接以及运营的核心能力,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高校的课程、实训以及师资中,同时将高校培养的学生、科研成果以及双创成果带给产业。华为自2013年推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简称:ICT学院)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其发展重点即是将华为、院校、教育合作伙伴和华为产业链上N家企业联接在一起,结合ICT认证体系和人才生态链的进化,推动人才向产业的多个细分领域延伸。腾讯公司在引领技术革新的同时,借助其独到的行业见解、深厚的技术基础、强大的云服务能力、丰富的在线教育平台等优势资源,为教育行业赋能。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一起协同创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构筑健康的人才教育生态。企业对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表现出极大兴趣28质量理念效率理念管理理念评价理念市场理念生态理念创新理念工程创新理念人才质量理念学习效率理念学生管理理念学习评价理念办学面向理念教学生态理念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企业转型与升级企业高等院校1.未来企业与高校产生深层次的理念融合与良性发展29企业经营理念与高校办学理念的渗透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双赢2.智能时代将模糊校企边界,促进产学深度融合30企业高校智能时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高校-企业边界新工科是国家所需、形势所迫、企业所系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是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企业与高校同向而行、相互融合,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智能时代将深度变革人类学习方式,实现产学深度融合。我们将主动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天大的魄力、天下的情怀砥砺前行。欢迎各企业参与天津大学“天
本文标题:王树新-《新工科建设与产学合作——天津大学的思考与行动》-天津大学王树新副校长-2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3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