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洛阳龙门石窟湿地公园设计
第一部分规划概述PART1洛阳龙门国家湿地公园3湿地公园在园区地理位置阙南湿地位于龙门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的南部水口位置,紧邻龙门石窟核心保护区。规划范围北至漫水桥,南至草店伊河大桥,东以洛临公路、西以243省道和王城大道为界,总面积306.9公顷。洛阳龙门国家湿地公园4湿地公园与各保护控制线的关系湿地范围内北部有部分用地位于龙门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遗产保护区、文物保护范围和风景名胜区界限内,敏感程度较高。文物保护区线以外的面积为243.56公顷第二部分现状分析PART21风水格局1.1园区风水格局龙门风水中心为石窟核心区,北魏造像全部集中在西山,唐代造像的绝大部分也是如此,由此形成了佛祖背山面水,坐西朝东,前有流水的绝佳风水格局。伊阙南北湿地则是核心区的上下水口。两山夹一水形成伊阙南北两个水口园林。龙门伊阙风水格局分析图龙门村石窟郜庄魏湾郭寨东西草店伊阙风水格局与村落布局水口山景观示意图传统村镇风水景观格局示意图上水口下水口湿地作为龙门园区的上水口,伊河在这里舍直取弯,水流放缓,向北拐进伊阙往黄河而去,由此形成了伊阙南部一大片水草丰美的滩涂湿地,也形成了“藏风聚气”的吉祥之处。湿地之处为周围群山围和的开口处,沿山脚留出一条狭长的平地,水绕而过,此地为气口。湿地两侧共有对称的四座寺庙,均处于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聚纳生气之地。1风水格局1.2湿地风水格局阙南湿地风水格局分析图香山寺乾元寺奉先寺菩提寺水口龙门山香山乾元山水口园林风水格局分析图文昌阁四神砂格局分析图名称面积(公顷)备注主河道水41.150.3岛屿9.2124(个)池塘4.353(个)滩涂13.9总面积68.52现状分析2.2现状水系分析湿地水域面积一览表图例河道滩涂池塘岛屿堤坝基地范围内的河道属于伊河中游末段,长2320米,宽度57-426米不等,U型河槽水深1-3.5米,水域面积约68.5公顷(含河道水体、两侧池塘和灌溉渠)。伊河两岸有较多的人工池塘和沟渠,东岸水系较为丰富,其中伊东渠长1800米,宽16米。王洛漫水桥滚草城大道水坝公临路大桥河伊店名称长度(m)宽度(m)高度/深度(m)备注湿地河道2320571-3.5最窄426最宽伊东渠180016河道和伊东渠的长度与宽度第三部分规划解析PART3环境类型园林类型主要项目文人园林贵族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乡村园林馆驿园林皇家园林草店村山岳型山水之间型滨水型郭寨村魏湾水口园张沟村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二十一世纪具有大唐风格的自然山水园林龙潜山舍龙门驿驿亭酒泉花墅高泉茗馆玉泉嘉苑竹泉溪谷伊水别邺白园名流园繁菊圃临伊堂石窟寺香山寺乾元寺皇觉寺阙南湿地阙北湿地旅游服务区煎茶舍广化寺花泉山舍东山宾馆魏湾文化村马博园创意产业园农业生态园1园区园林体系构想阙南湿地公园是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构建21世纪具有大唐风格的自然山水园林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湿地公园生态与人文并举,集生态保护,湿地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突出体现龙门独特的湿地特色与唐代人文精神高度的文化型生态湿地公园。2总体定位湿地规划方案打造以保育湿地生态基底为基础,以转录龙门文化基因为内涵,再现大唐自然山水风格的国家湿地公园。将大唐诗文化、茶文化、名士文化、佛学文化借助自然生态湿地的山水环境,再现大唐自然山水神韵,烘托山水龙门特色。3规划目标挖掘、整理、提炼历史人文脉络历史人文脉络历史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规划设计大唐山水诗文大唐山水画大唐山水园林史料文献阙南湿地公园龙门伊河流域历史气候研究大唐山水园林建筑研究洛阳龙门国家湿地公园阙南湿地公园十景伊河自然生态脉络林泽芳洲成果龙门山香山因借因借恢复再现洛宛古道文人游踪主题主题4规划框架山水绘画山水园林山水诗文一条主线三位一体5规划思路文人游踪示意图去菩提寺去奉先寺去香山寺去彭婆馆去平泉庄去彭婆馆去龙门驿去汝州诗文线索《清明日龙门泛游》《龙门八咏之水东渡》《龙门八咏之水西渡》《题龙门堰西涧渡》《晓过i伊水寄龙门僧》《龙门下作》《初入香山寺对月》《香山寺二绝》《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菩提寺上方晚眺》《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眺》《香山避暑二绝》《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游龙门香山泉》《秋夜宿龙门香山寺》…………《通典》《全唐文》《全唐诗》《隋唐嘉话》诗文线索山水意境历史景观要素挖掘再现5规划思路浥涧船游唐王维《雪山行旅图轴》唐王维《雪溪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唐王维《辋川图》局部绘画线索唐王维《辋川图》局部绘画线索山水场景历史景观要素挖掘再现5规划思路唐代梯形石桥唐代板型石桥唐代八字形木桥唐代直行木桥唐代木拱桥唐王维《雪山行旅图轴》局部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唐王维《雪溪图》局部唐王维《雪溪图》局部唐代茶舍唐代别邺唐王维《辋川图》局部具有唐风遗韵的鲜族草屋具有唐风遗韵的鲜族瓦屋唐陪葬冥器唐代院落唐代竹篱唐王维《辋川图》局部大小两株两株分形芥子园画传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山水画图谱,虽然出版于清初,但其收录的主要是唐宋时期名家的绘画技法,是唐宋山水画的程式范例孤植+丛植二株、三株、五株程式的入画表达两大脉络两大主题“嘉祥福甸,瑞草灵原”出自龙门东山《安菩夫妇合葬墓志铭》,是对龙门地区山水风光的高度概括与描述。“瑞草”系指香山,“灵原”系指山下湿地,突出体现了伊河滨水湿地草肥水美,芳洲嘉树,鸥鹭成群,纤鳞自跃的壮阔美景,突出体现了这里亘古以来的自然风光与生态特色。以伊河以及伊阙(龙门山、香山)自然景观风貌作为自然生态线索,挖掘历史自然景观要素,进行恢复与因借自然生态脉络历史人文脉络阙南湿地因龙门山水形胜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感怀抒情,游历交友,醉饮狂歌,探讨禅心之所,特别是以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为代表,3600多首,藏于香山寺十卷其在这十里长滩留下的人文足迹,更使这里闪耀着大唐人文精神的夺目光辉。以唐代歌咏龙门及南部湿地的诗歌、园林文献历史资料、山水绘画为主的历史人文线索,从意境与场景两个层面,挖掘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要素,进行恢复与再现。洛宛古道文人游踪5规划思路洛宛古道历史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诗文线索主题诗文中的历史景观要素规划设计手法因借再现文人游踪历史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建筑胜迹风物日月烟雨晓雪阙塞洲岛开八节滩石白鹭鹤鹦鹉鸳鸯大雁鲤鱼临伊堂(宋)轩、廊宴会诗会茶会酒会文人九峭石遗迹恢复恢复恢复新增古道驿亭茶舍堠子路牌河沼浥涧溪滩濑槐柳驿人皇室商人旅人驿马牛车驴车骆驼杨柳菊荷竹槐松荻荇苔亭斋堂蝴蝶野鸭再现5规划思路旨在突出湿地的自然生态格局与历史景观风貌芳洲嘉树水木芳洲芳洲林濑备选6主题形象7形象标识阙南湿地拾景槐香古道柳荫西涧伊沼荷香纤鳞鹭影烟雨望阙魏湾朝晖芳洲晚渡竹溪月色晓雪冰河东篱白荻8湿地拾景策划名称旷奥季相昼夜感官动静1槐香古道奥春昼观、嗅、味动2柳荫西涧奥春夏昼观、听、嗅动3伊沼荷香奥夏昼观、嗅、触、听静4纤鳞鹭影旷春夏秋昼观、听静动5烟雨望阙旷四季昼观静6东篱白荻旷秋夜观、触静7魏湾朝晖旷秋冬昼观、听静8芳洲晚渡旷秋夜观、听静9竹溪月色奥夏夜观、听静10晓雪冰河奥冬昼观静“旷”者,乃空旷,广阔,开放;“奥”者,乃深奥,封闭,压抑。8湿地拾景策划第四部分概念规划PART41总平面01.临伊堂02.魏湾水口园03.何陋轩04.望阙台05.煎茶室06.红荷塘07.驿亭08.西南旅游服务区09.管理房10.繁菊圃11.自驾车营地12.东南旅游服务区13.对月亭14.濯缨轩15.乐天台16.别伊亭17.东渡18.观鸟台19.水文观测站20.白莲泾11121314151617181819199982345671104王城大道漫水桥水滚坝洛临公路草店伊河大桥S西山公路20243第五部分景点设计PART5槐香古道壹1槐香古道1)历史背景从洛阳出发穿过龙门山和香山之间的伊阙,渡伊水经伊川、汝州、宝丰到达南阳,是历史上自汉魏以降著名的交通孔道之洛宛古道。到唐代成为洛阳南下的重要驿道。龙门驿是东都南向出城后的第一家驿站。唐代驿道异常繁忙,无论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还是诗人画家都曾籍由这条官道南下或北上。驿路沿途的风光景致给无数驿旅行人带去丝丝惬意,无数文人亦把此处作为郊游话别,醉卧诗赋的郊外桃源,诞生了众多的唐诗佳句,是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龙门石窟郭公路洛宛古道南阳段驿道唐代东都洛阳南下古驿道示意图驿站洛宛古道1槐香古道2)诗歌线索及表达意境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沅湘莫留滞,宛洛好遨游。饮马逢黄菊,离家值白头。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唐李端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保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古诗十九首》【诗境关键词】宛洛古道游戏遨游冠盖槐花驿树【游戏】【槐花】【宛洛】【冠盖】【遨游】洛阳与宛州之间是郊游狩猎的好地方,驿道相连,驿树相对而出,与其在城中喝酒娱乐,不如赶车策马驰骋在洛宛之间的大山水中体味游戏与遨游的滋味。【古道】【驿树】唐代巴蜀古驿道秦朝古驿道上得车辙印秦朝古驿道龙门石窟西山前古驿道及石牌坊(晚清)唐代巴蜀古驿道驿道上的马蹄印安徽古驿道上的石牌坊山西五台山唐代古驿道风貌1槐香古道3)项目策划【古驿道】依托规划道路系统,适度恢复古驿道风貌,凸显驿树相对,杨柳婆娑、槐香满道的古道风貌;结合唐代驿道相关休憩设施,重点打造休憩型景观节点,提供茶饮品茗、观景游宴的场所;使游客行在古道、品在古道、饮在古道,乐在古道。清代晚期古驿道风貌唐代巴蜀古驿道风貌1槐香古道3)空间布局西段2250米(唐制五里)东段复建一部分驿亭茶舍堠子依据主题特色设置不同类型的驿亭与茶舍,通过驿树景观的恢复,形成具有独特韵味,路堤合一的风景林道,同时配置凸显唐代驿道特色的、堠子、桥道、路牌以及界石、诗词置石等烘托主题氛围。有东西两段牌坊【驿树】1槐香古道4)景观要素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龙门》唐杜甫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柳》唐李商隐唐代继承前代继续在发达的驿道系统上栽植树木,以槐柳居多,其间亦夹杂参天古木,蔚为壮观,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道路绿化最为辉煌的时期,驿道两侧的树木成为行旅诗人争相咏颂的主题,也成为“驿道”留给世人的标志性景观。槐树具有浓厚的官方种植背景,因而被称为“官槐”,柳树以其婀娜姿态和易于成活的特点,成为驿道“别枝送友”典故的主角。【驿亭】1槐香古道4)景观要素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龙门》唐杜甫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柳》唐李商隐驿亭是驿道上得建议休息设施,为驿旅行人提供遮风避雨茶歇服务之所。唐代的亭多数三面设有围墙,墙上开窗,形式多样,方亭、圆亭、三角亭等,材质也很丰富,主要为木、石、草、竹结构。横塘驿亭驿亭平面图草顶驿亭效果图堠的位置在驿道南北起始点恢复设立双堠与单堠,在其间则通过槐树和里程标示加以注脚,作为健康步道的里程提示。【堠子】hòu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斥堠(“斥”,侦察的意思;侦察敌情的建筑物,亦指探测敌情的士兵)。烽堠。堠鼓。记里数的土堆:堠子(标记里程的土堆,引申为路程)。堠程。1槐香古道4)景观要素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西归绝句十二首》唐元稹岸旁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柳宗元《寄零陵亲故》堆堆路旁堠,一双复一只。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韩愈《路旁堠》堠的历史堠,又称之为“里堠”“封堠”,用于驿道上计量里程的标志,“十里双堠,五里单堠”堠的形式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唐国行五里立一候(堠)子,行十里立二候(堠)子,筑土堆,四角,上狭下阔,高四尺或五尺不定。”后来因为夯土多有颓废,不便修缮,改为堠处种植槐树“既免修复,行旅又得庇荫”1.50m石牌的历史是驿道交通规则的提示牌。石牌的形式与位置专门设置在“要会坊门,及诸桥柱,晓示路人”。石牌的内容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将官方保护桥道通行秩序的措施复原,挂于坊门桥柱,还原再现历史细节。【仪制石牌】1槐香古道4)景观要素煎茶与茶舍的历史路旁设有茶铺,特点是煎茶,是唐代的特色,民间与宫廷有不同,驿旅之中往往有煎茶铺供休憩茶歇,“两都并荆
本文标题:洛阳龙门石窟湿地公园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4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