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2、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教学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三、教学方式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四、教学反思:学生对这一问题有很强的想象能力,但没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要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问题自己总结,本框内容比较复杂,要详细分析,并要控制好课堂纪律。(一)导入: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谈谈你的看法。总结:不同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二)进入新课:一、唯物主义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歧):对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⑴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⑵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解决探究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三种形态正确性局限性共同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A.具有猜测性,B.没有科学依据;C.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物质决定意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物辩证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而在中国,则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杂,以成万物)。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坚持了以“物”为本。但是这却把世界的复杂简单化。他们对世界观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这便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见上表,(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对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质,得出:世界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见表(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开始站不住脚。对它影响最深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A、放射性现象:具有放射性现象的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比如镭。在放射过程中,它会生成惰性气体氦和氡。由此可见,原子是不是不变的?B、电子的发现: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我们从这一发现来看看,原子是不是不可变的、最小的物质单位?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发现显示电子是更微小的,而且电子可以随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在这个时候,有些形而上学者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便做出了“原子非物质”之说,为唯心主义提供了反驳的缺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容易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错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发展中的科学中渐渐产生。它们秉承了唯物主义对于世界本原的方向的同时,系统地总结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的进攻,全面地阐述了哲学的物质观,确立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除了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外,它们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们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见上表。二、唯心主义探究: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有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王守仁的这种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的呢?——他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阅读课本,找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唯心主义形态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安瑟伦是中世纪出名的神学家,他宣称世界是由“全能手上帝”创造的,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了反驳“上帝万能”的谬论,无神论的代表人物高尼罗向安瑟伦提出了一个问题:“上帝能否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当然能,上帝是万能的!”安瑟伦不假思索地回答。“既然上帝有一块石头举不起来,怎么能说是万能的呢?”高尼罗反问。安瑟伦强辩:“上帝万能,它能举起所有的石头。”高尼罗又问:“既然上帝能举起所有的石头,那就证明它创造不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既然上帝创造不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又怎么能说是万能的呢?”高尼罗紧接着又说:“或者上帝能创追出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或者上帝不能创出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总之,上帝不是万能的。”安瑟伦陷入二难困境,无法回答高尼罗的问题,宣告了他“上帝万能”论的荒谬。题: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6、“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6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他都是主观唯心主义。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漫画《大树的对话》和本框的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观点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观点二: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否定。------教师归纳:(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2)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它毕竟是“姹紫嫣红”的花,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二元论——通过漫画《一人骑二马》感悟哲学没有任何中间路线可走,如果将物质或精神看作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看似不偏不倚、客观公正,事实上却是在唯物和唯心间摇摆不定,就好象一人骑两马,非常危险。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刚才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在哲学的发展历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关系来区分:辨证的辨证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这就是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总结:本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而分析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提问),并对其全面看待,然后分析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练习:判断:(1)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客观唯心主义(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辩证唯物主义(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唯物主义(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主观唯心主义(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7)水是万物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8)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本文标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5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