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材料一、申报条件1、师资条件株洲市十九中数学教研组成立于2006年8月,现有成员18名,教研组倡导:“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团结互助”的教研精神。人人工作勤勤恳恳,个个积极肯干,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每年中考我校数学成绩名列公办中学前茅,学科竞赛成绩长居市公办中学榜首。教研组成员中施联华老师、赵丽萍老师是株洲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万德胜老师是荷塘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赵玲老师、吴燕老师是区十佳青年、中年教师。教研组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且充满活力、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多名教师在区级、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有施联华老师、赵玲老师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比武和说课竞赛的一等奖。2、项目基础(1)数学校本课程开设: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深度发展,我校长期坚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上,不仅在每个年级组都有数学培优和竞赛辅导,并自主开发了趣味数学、数学与生活等课程,这些课程均有计划、有专题、定时间、定地点的付诸实施。数学史、数学建模、数学初高中衔接、数学实验等课程正在初步研究和开发筹备中。(2)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研究习惯,长期坚持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课例设计、经验反思等内容的研究和写作,养成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在学校成立之初的2008年即开始了株洲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并取得优秀研究成果,于2011年顺利结题。现在,数学组又投入到学校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问题驱动4+X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中。近几年来成员撰写的论文参加省、市数学教研会每年进行的论文评比中,获奖人数和层次在全市处于很领先的位置,教研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文章共百余篇。由于此,2012年我校数学组获评省级优秀教研组,2013年成功申报以数学、物理、历史为培训科目的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3)数字化水平建设:2014年我校成功申报株洲市数字校园建设校并验收合格,数字化硬件条件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教师们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且在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数学组的教师们在各自的教师空间广泛深入的建设了微课视频等在线学习资源、畅通了师生网上学习交流平台。二、创意水平1、理论支撑《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应该在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规范下,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补充课程,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本校学生数学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在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数学资源在基础上,以提升数学课程的本校适应性、延伸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数学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数学素养。2、设计创意(1)弥补课程的单一性:首先是课程设置的单一,缺乏选择性,其次是课程目标的单一,忽视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的过程;再次是课程内容的单一,缺少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再有就是评价的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察。(2)提升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数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而且要使学生具有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等理性思维的方式,使学生具有求真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我国以往数学课程对这些教育价值重视不够,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3)加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数学的实际应用功能: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受“形式主义”学派数学观的影响很大,比较强调数学抽象、演绎、形式化的一面,但是,课程必须反映时代的进步,如何将数学应用的观念整合进中学数学课程,是一项迫切的任务。(4)拓展教研范畴,教研活动活力:长期以来,数学教师的教研范畴常限于课堂教学研究,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教育价值、实际应用价值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们期待通过丰富数学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加强教师对数学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全面了解,促进教研范畴的拓展,提升教研活力。三、建设内容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围绕育人为本、多样发展、特色建设,加强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形成充分展现科学思想、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教学环境。(1)以“课堂问题驱动”为重点,着力培育数学学科教学特色。积极落实“课堂问题驱动”教学要求,努力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新课改、新中考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不断加大课改力度。(2)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视野。开发适用学生的和力所能及的数学校本课程和实验操作课和数学研究课。数学课程基地的培养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他们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甚至国外求学提供扎实的数学基础。开发适用学生的和力所能及的数学校本课程和实验操作课和数学研究课,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择。学校对数学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凡是开设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教师开题后,学校要把所有开课的教师的课程挂牌,学生摘牌。如果学生选择的人数不足,这门课程自然取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修改,使课程更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学生参与数学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数学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1)数学建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数学应用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突出数学建模思想,且呈现方式丰富多彩;中考命题注重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对于这样的核心教学内容,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初中数学应用题建模研究。教师转变观念,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突出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丰富、有意义的素材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并注意建模过程。循序渐进(2)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研究:数学应用以及数学知识考查中常注重数学实验操作类。对于这样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数学实验操作课。即教师依据具体的实验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或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展开探索、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体会知识的生成、总结概念、发现规律、研究性质、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六个环节:情境创设、实验探索、提出猜想、验证猜想、问题拓展、讨论与交流。中学数学有很多内容,如动态的函数问题、对参考范围的考察问题、轨迹问题,几何问题,数形结合问题等都能用数学实验操作进行教学。如动态的函数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做一些静态的图像描述,很难体现图像的直观性,也体现不出图像形成的过程,另外一些几何规律容易被掩盖一些普遍性的内容,不能直观的表达。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研究中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如几何画板,给学生提供了亲自试验操作的平台,改变以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思维定式或静态看待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把数学与图像结合起来,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开拓数学学习的视野,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开展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研究,并形成系统的内容。3、开发丰富而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一般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的材料,即把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的花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数学史不仅具有德育功能,对数学教育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已把数学史作为理解数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数学史的资料、知识和研究成果的运用,将有益于数学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数学知识的起源和理解,数学知识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等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开设数学史课程,并形成系统的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数学实验操作。即教师依据具体的实验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并形成实用而又丰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以及软件资源。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一或初中升入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数学尖子。部分学生认为:我在数学上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绩不升反降。在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将开发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研究,并形成系统的课程内容。4、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帮助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中开设《生活中的数学》课程以及《文学中的数学》课程,并形成系统的课程内容。5、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以学习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个性化学习导航、个人博客、交流论坛等,并且将它们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各自的优点凸显出来,优势互补,构建基于学习的网络辅助学习交流网站,网站增强了的教学交动性,记录学习过程,个性化分类学习资料,个性化学习导航,使学习支持服务智能化。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建设一个全方位适应不同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资源库,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6、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数学基地课程的开发过程、利用过程和修改再完善过程是教师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教师相互交流,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开发数学校本课程是发展数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水平的需要,但“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是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综合提升过程。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对学校整体,对数学课程的开发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数学基地课程的建设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四、预期效能: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成长。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将会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问题驱动课堂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并且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有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形成行之有效的问题驱动课堂模式研究以及编制出一系列数学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队伍建设。通过教师自己去钻研问题驱动课堂模式、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操作模式等研究以及开发数学史,数学与生活等数学课程,从材料的选择到模式的有效形成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考虑,不断总结,从而也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需要数学基本的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教师要掌握在实践中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这些将会鼓励教师的集体学习和集体创造,营造一种互相欣赏、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
本文标题: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5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