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1--古代上海-开埠前的上海
上海历史的变迁开埠前的上海(古代上海)开埠前的上海一、崧泽文化发现:•1957年,青浦县(青浦区)崧泽村崧泽遗址挖掘现场崧泽遗址吴淞江黄浦江崧泽文化石犁(松江汤庙村出土)崧泽文化陶纺轮崧泽遗址出土的舌形石斧三口陶器竹节形陶瓶猪首形陶匜直筒形陶釜崧泽遗址出土的陶器鸟形玉璜长条形玉璜鸡心形玉琀玉玦崧泽遗址出土的玉器2004年初,上海博物馆再一次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陆续发现的釉谷、粳稻颗粒和一只上有红彩的陶塑小猪(其家猪特征非常明显),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高三历史教材思考:崧泽文化有哪些特点?开埠前的上海一、崧泽文化发现:•1957年,青浦县(青浦区)崧泽村特征:•磨制工具,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制陶业,有各种陶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继承马家浜文化并向良渚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地位:•上海出现文明的雏形1、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申”、“沪”的由来二、唐以前春秋时期上海地区属于吴国,后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国,这一区域先后曾归越国、楚国管辖。楚国贵族黄歇被封于江南,称为“春申君”。后“申”即为上海的简称之一。古代上海人靠海为生,发明了一种捕鱼工具——“扈”。捕鱼时在海滨或河口插入竹栅,用绳编结起来,涨潮时鱼群随潮涌入,落潮后渔人便去竹栅里拾鱼。这种利用自然规律的捕鱼工具沿袭至今,“扈”字则在一用中被“沪”所替代,上海简称“沪”即得名于此。2、秦汉以后:分属昆山、海盐、嘉兴诸县三、唐代唐天宝年间:•在松江设华亭县出现(第一个县级治所)•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青龙镇华亭县崧泽遗址吴淞江黄浦江《云间志》谓:“青龙镇瞰松江上,据沪渎之口,岛夷、闽、粤、交、广之途所自出,风樯浪楫,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摘自《上海风俗古迹考》青浦东北的青龙镇繁盛原因:地理位置踞江瞰海,内航海运条件优越青龙塔耸立在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塔重建。清康熙帝南巡,赐名吉云禅寺,故又名“吉云禅寺塔”。从现存史迹来看,青龙古寺所在地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享有‘小杭州’之美称。青龙塔已有1100年的历史。明州泉州广州高丽、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东非波斯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四、南宋:松江淤浅青龙镇衰落十六铺兴起,此处成为上海镇青龙镇华亭县崧泽遗址吴淞江黄浦江根据《宋会要辑稿》这部书的《食货十九·酒曲杂录》记载,在上海出现了“酒务”。所谓“务”是宋代收税的地点,北宋实行酒类专卖,设置酒务的地方必然是比较大的集市,可以供人赶集买酒、喝酒。当时秀州地区有十七个酒务,其中就有“上海”的名称。这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上海”这个地名,时间是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四、南宋:松江淤浅青龙镇衰落十六铺兴起,此处成为上海镇五、元代上海市舶司—上海设县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元末乌泥泾(今闵行区华泾镇)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她曾经旅居海南,后将那里的纺织技术带回上海,并大胆改革,将技术遍教当地妇女。到明代,松江一带的纺织品鲜艳美丽,花纹繁复,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这位妇女就是黄道婆。上海县青龙镇华亭县崧泽遗址吴淞江黄浦江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2002年,在普陀区延长西路发掘出的元朝水闸遗址。水闸石柱相距680厘米,高600厘米。史载元代著名水利专家任仁发致力于吴凇江的治理,曾置水闸十座。这里将建成古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六、明代:筑城墙奠定上海开埠前基本城市格局•为何筑城墙?上海乡绅顾从礼•大致范围:现在的人民路、中华路明前期无城墙四通八达嘉庆年间上海县城与城墙七、清代(康乾)中期•康熙开禁:设江海关•乾隆年间:国内外、南北方贸易中转站•嘉庆、道光:海运漕粮“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上海城市兴起的原因?•政治因素•军事要塞•资源因素•交通因素上海位于“T”字型交界口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对外开埠。为什么英国人偏偏看中上海呢?观察地图,指出上海的地理优势踞江瞰海背倚内河大陆面向大海世界联系南北沟通内外开埠以前奠基开埠以后崛起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间谍船“阿美士德号”勘察上海:广州英国商馆职员林赛的报告:“上海事实上已成为长江的入海口和东亚主要的商业中心,它的国内贸易远在广州之上”,“这一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特殊优越性,过去竟然未曾引起相当的注意,是十分令人奇怪的”。副手郭士利的日志:根据上海港口当时日进出港400艘帆船推断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尤其是中国中部诸省的大门”。鉴于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因此一旦进入和谈,英方势必将上海纳为通商口岸之一。
本文标题:1--古代上海-开埠前的上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9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