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教学管理侧记潘月琳在省教育厅颁布、实施“五严”规定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的课题必然呈现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而推动有效教学的杠杆是有效的教学管理。淮阴师院附小以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自主发展为最终目标,与时俱进,切实抓好有效教学管理。一、优化管理,提高管理实效1.管理重心下移,把好教案检查关。该校实行管理重心下移,推行级部负责制。在各级部配有教学管理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一人蹲点一个级部,分管一门学科,精挑细选,为各部门配备核心领导团队,级部各学科配教研组长,各年级配有备课组长。形成校长室——级部——教研组三级管理机制,明确界定职能处室、教学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职责,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职能部门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协调与统筹作用,做到条块结合统筹兼顾。各级部的教学负责人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六认真”,实行备课组长周检查制,教研组长半月对调检查,级部教学负责人月抽查制。他们对教师的教案及时检查并引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抓好教研组建设,把好集体备课活动关。该校重视教研组建设。师院附小在努力践行国家督学李希贵的备课理念:在备课组里下功夫,让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辐射到所有课堂,让教学专家产生在我们的备课组里。期初,各备课组认真分析本学科本年级本学期教学内容状况,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1)精心研读教材,奠定高效课堂基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固然重要,但研读教材更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师院附小首先从教师的研读教材抓起,为了提高集体备课活动质量,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进行活动准备,要求每个人带着思考走进活动。主备人独立钻研教材,提前研读,上交一份教材研读材料,除了分析教学重难点、提出教学设计方案外,还着力研讨学习习惯培养的落脚点与具体操作方法。备课组活动时,其他教师提出问题,在多层面、多角度的研读思维碰撞中,拓展了研读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将研读教材的成果最终指向并落实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来。这样,教师的研读教材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基础。(2)抓实“一课多磨”,锁定高效课堂目标严格执行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学科间教学协作机制。每周的教研活动在组长的主持下认真开展“一课多磨”活动,“磨”的重点落实在课堂的“高效”上。磨课的内容:研究目标,为教学导航;研究学情,因材施教;研究教学环节,精雕细琢;研究教学素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研究教师自身,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课。磨课形式(每周各备课组至少安排一节研究课):“个人教学设计——组内研究——课堂实施——课后评议反思——重建方案——重建展示课。通过说、上、评的活动,人人参与,通过自评、互评,发现亮点、找出不足、提出重构建议,构建互动生成、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3)认真学习理论,开展教学反思交流我们结合“新课标”“新基础教育”理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反思交流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点及时记录下来,找原因,写感悟,对教学进行反思,提出重建方案。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交流评比活动,以此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发展。各部门每学期进行两次评比;教研组一月一次通过交流的形式为教师的反思搭建平台;教科室每学期末对教师反思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类、研究、分析、评比,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3.实行“五课”活动,打造高效课堂师院附小一直强调聚焦课堂,以课例为载体落实高效课堂的研究。通过“五课”并进打造高效课堂:一是示范课引路。各级骨干教师带头上高效课堂示范课,课后及时组织教师研讨;二是评优课激励。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推出一批优课;三是研讨课提高。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一节专题研讨课,课后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四是展示课得法。由教研组推荐本组最好的课向全校展示;五是新基础研讨课提升。师院附小每月参加华东师大、淮阴师院教授们组织的新基础教育研讨课,参与一附小、人民、长征等共同体的新基础研讨课,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引领教师深入思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二、立足创新,促进管理内涵发展1、加入“新基础教育”团队,开辟教学研究的新天地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研究,师院附小加盟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每学期专家团队两次来到该校深入课堂指导。专家们基于“学生立场”的教育理念,立足课堂教学“重心下移”的研究方法,着眼师生成长的思维方式,给全体教师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同时也验证了师院附小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正确性。老师们倍受鼓舞,踊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走出校门,去常州以及本市长征、一附小、人民等兄弟学校,看这种真真实实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专家的指导,直面教学中的问题;他们如饥似渴地去读新基础教育理论;跃跃欲试去实践,去看课,去议课,去重建。学校为了满足教师学习发展的愿望,为教师购买了“新基础教育”系列丛书三百多本,先后组织了新基础读书交流、新基础沙龙研讨活动、教案设计比赛,还聘请了淮阴师院教育科学院院长、师院一附小的名师做了新基础教育理论的讲座,深入持久的学习必将有力地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开辟了教学研究的新天地。2.推进习惯培养工程,奠定学生的幸福人生前两年,师院附小的改革实践主要是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地关注于教学的形式,着眼于让年轻教师教学尽快入门,本学年的重头戏是课模研究的深化和改革。该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生本课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会学习,会讨论,会表达。(1)讲座引领,提高高效课堂认识首先,举行了习惯培养的讲座。老师们思想认识提高了,各年级、各学科各自确立了习惯培养研究的侧重点,如倾听、大胆发言、预习、审题、读书做笔记、小组合作等,并且制定了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组内讨论完善。然后各备课组开展了扎实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2)狠抓落实,推进高效课堂进程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后,级部对部门教学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听课调研,适时作具体指导;组内成员相互听课,促进提高。校长室、教务处、学科负责人等通过视导、听课调研发现习惯培养做得好的部门,在全校大会上作了表扬。还组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施状况;组织习惯培养经验交流,推广有效做法;组织学习,进行方法辅导……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强行推进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落实,推进课堂改革的进程。一是加强督查、校内视导,促进课堂改革该校实行每周两个督导领导随机听课一节,每月一次教学视导,检查督促各部工作。学校组织的视导组深入课堂听课,抽查教案和作业,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在学校大会上进行视导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级部间的互相竞争氛围。二是期末考核,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为了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学校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对所有学科的老师进行习惯培养期末考核。要求教师上交一篇习惯培养小结;备课组上交一篇组内总结;开展习惯培养展示课评比,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进入课堂现场考核。通过探索、实践,老师们对习惯培养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重“干预”、“控制”、“塑造”,转化成关注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动”起来了,课堂效率高了。三、天道酬勤,高效课堂喜结硕果1.上学期师院附小参加区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囊括所有第一名,华丽红老师代表清河区参加市级比赛再获第一名。2.今年4月19日,淮安市“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学研讨现场观摩活动在师院附小举行,该校七位老师课堂教学赢得了领导专家们的赞誉,参与上课的十四个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受到了所有参加活动的领导及兄弟学校老师的交口称赞。3.上学期,该校共有10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本学期又上交了近百篇论文参加省市论文评比。4.上学期参加区质量调研,该校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区教学先进奖;参加小数报比赛,获得团体第一名。5.今年九月,该校被评为清河区素质教育先进学校。6.上学期该校徐洁老师的科学课获市级一等奖,本月将代表淮安市参加省级比赛。近期,该校又传喜讯:科学、美术两学科在区优课比赛中获第一名,代表清河区参加市级比赛。前行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的,但团结奋进的师院附小人会永远站在改革创新的前沿,不断追求高效课堂,实现和谐发展,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描画出更加精彩的教育风景!
本文标题: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1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