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动物解剖生理运动系统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解剖生理(一)概述禽类骨骼由于适应飞翔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1.强度大、重量轻。强度大是因为骨质无机盐中钙盐含量较多;质量轻是因为成年禽的大多数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充满着与肺及气囊相交通的空气,取代了骨髓,称含气骨。但幼禽,几乎全部骨都含有红骨髓;2.骨质中除一般的骨密质和骨松质外,雌禽在产蛋期还形成类似骨松质的髓质骨,它贮存和释放钙盐,在肠管对钙吸收不足的情况下为形成蛋壳补充钙盐;3.有一些骨块在生长中互相愈合成一整体,如颅骨、腰荐骨和盆带骨等。骨动物解剖生理禽类的骨骼按部位可划分为头骨、躯干骨、前肢骨和后肢骨。(二)头骨头骨高度特异化,愈合较早,但仍以大而明显的眼眶分为颅骨和面骨。1.颅骨的特点颅骨在早期已互相愈合为一个整体,为含气骨。枕骨仅有一个半球形的枕髁,较小。无顶间骨。雏禽在顶骨与枕骨之间形成囱门。颞骨的外耳门较大,外耳道很短,额骨有强大的颧突。公鹅的额骨形成一发达的隆起。动物解剖生理面骨除颌前骨、下颌骨和舌骨发达外,其余各骨均较小。面骨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齿。禽眼眶大,上颌骨缺颜面部,形成眶下窦。颌前骨是上喙的骨质基础,鸭、鹅为长扁状,较宽阔;鸡、鸽为尖锥形。鼻甲骨有前、中、后鼻甲骨之分。在颞骨与下颌骨之间还有一方骨,其后突起与颞骨鳞部形成关节;骨体与下颌骨成关节。方骨有眶突作为肌肉的杠杆,肌肉收缩时将方骨向前拉,能上提上喙,使上、下喙间开张较大,便于吞食较大的食块。下颌骨形成下喙的基础,骨体最发达,形态与上喙相对应。舌骨与其他骨间无骨连结,故活动性大。动物解剖生理躯干骨由脊柱、肋和胸骨构成。1.脊柱: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荐椎和尾椎四部分。颈椎数量多(鸡13~14枚,鸭14~15枚,鹅17~18枚),连成“乙“状弯曲,椎体长。因关节突发达,椎体的关节面呈鞍状,所以颈部活动灵活,便于飞翔、采食、梳羽等。胸椎数量少(鸡7枚,鸭、鹅各9枚),大部分愈合在一起。鸡的第2~5胸椎愈合成1块背骨,第7胸椎与腰荐椎愈合,第1至6尾椎愈合成综荐骨;鸭、鹅则是2~3枚胸椎与综荐骨愈合。尾椎数目为鸡、鸽5~6枚,鸭、鹅7枚,前部尾椎不愈合,后部尾椎愈合成综尾骨,支持尾羽和尾脂腺。2.肋:禽类肋的对数与胸椎数目一致,鸡、鸽7对,鸭、鹅有9对。第1、2对肋为浮肋,不与胸骨相接,其余每一肋都由椎肋骨和胸肋骨两部分构成。背侧的与胸椎相接的部分称椎肋骨;腹侧的与胸骨相接的部分称胸肋骨。动物解剖生理3.胸骨:禽类的胸骨特别发达,为背侧面凹的骨板,由胸骨体和几个突起组成的。腹侧正中有纵行的胸骨嵴,飞翔能力强的鸟类特别发达,供强大的胸肌附着。胸骨的前部形成一个正中突(又叫胸骨棘)和一对前外侧突(又叫肋突),与乌喙骨成关节。胸骨体后端有一长的剑突,一直伸延到骨盆部。胸骨后部形成一对后外侧突,鸡、鸽还有胸突。胸骨内侧面以及侧缘上有大小不等的气孔,与气囊相通。动物解剖生理(四)前肢骨前肢骨分为肩带骨和游离骨。肩带骨是与躯干联系的骨,而游离骨则不与躯干相连。1.肩带骨:肩带骨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1)肩胛骨肩胛骨狭长而扁,位于胸廓背侧壁,紧贴椎肋骨,几乎与脊柱平行。前端与乌喙骨相接,形成关节盂,与肱骨头成关节;后端达髂骨。(2)乌喙骨乌喙骨强大,呈长柱状,斜位于胸腔前口两侧。下端与胸骨形成关节,上端与肩胛骨连接并一起形成关节盂。乌喙骨后下部有一气孔通锁骨间气囊。动物解剖生理(3)锁骨锁骨较细,左、右两个锁骨在下端汇合,俗称叉骨。鸡、鸽的叉骨呈“V”字形,鸡在下端形成圆形骨板,鸽形成突起;鸭、鹅的叉骨呈“U”形,下部钝圆,鹅的叉骨为含气骨。锁骨上端与乌喙骨、肩胛骨紧密相连。三个肩带骨在互相连接处形成三骨孔,供胸小肌肌腱通过,在展翅飞翔时起滑车作用而省力,为禽类的特征。动物解剖生理2.游离骨前肢游离骨形成翼,由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组成。平时折曲成“Z”形,紧贴胸部。(1)肱骨肱骨为翼的第一段,近端有一大的卵圆形肱骨头,与肩带骨的关节盂形成肩关节,肱骨头的内、外侧各有一小结节和大结节,略下方有大的气孔。(2)前臂骨翼的第二段,包括桡骨和尺骨。桡骨较细,翼静止时位于尺骨内侧,有一狭窄的隆凸关节面与尺骨成关节,远端略弯,与尺骨及桡腕骨成关节;尺骨较发达,两端与桡骨成关节。动物解剖生理(3)前脚骨翼的第三段,由腕骨、掌骨和指骨构成,但退化较多。近列腕骨互相愈合,仅保留两块,即尺腕骨和桡腕骨。远列腕骨已愈合于掌骨,故又称腕掌骨,掌骨只保留第2、3、4掌骨,并愈合为一。其中第3掌骨最发达;第2掌骨不发达,仅形成一小突起;第4掌骨呈细的弓形。禽类有3指,即第2、3、4指。第2指有2个指节骨,但鸽仅有一个指节骨;第3指最发达,有2个指节骨,鸭、鹅有3个指节骨;第4指只有1个指节骨,鸭、鹅有2个指节骨。动物解剖生理后肢骨包括盆带部的盆骨和游离部的腿骨。1.盆带部:盆带部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结合而成髋骨。与哺乳动物比较,禽类髋骨有两大特征:一为适应后肢的支持作用,盆带骨与综荐骨形成牢固的连接;二为适应产蛋,两髋骨在骨盆腹侧相距较远,没有骨盆联合,而使禽类具有开放性的骨盆。动物解剖生理(1)髂骨髂骨发达,较长,向前可伸达胸部。(2)坐骨坐骨为三角形的扁骨,位于髋骨后部腹侧。坐骨的前角与髂骨、耻骨一起形成髋臼。(3)耻骨耻骨细长,位于坐骨腹侧。耻骨前端形成耻骨突,后端形成耻骨尖。雄禽的两耻骨尖相距很近,雌禽则相距较远,在产蛋期尤为明显。禽类骨盆是由左右髋骨、最后胸椎、综荐骨和第1尾椎愈合而成。顶壁是胸椎、综荐骨和髂骨的大部分;侧壁由部分髂骨、坐骨和耻骨围成;腹侧开放。动物解剖生理2.游离部:后肢的游离部为腿骨,也分为三段。(1)股骨股骨是游离部的第一段,为管状长骨,但短于小腿骨,特别是鸭、鹅的股骨。股骨上端内侧有股骨头,外侧有大转子。(2)髌骨髌骨小,呈不正三角形,位于股骨远端滑车上,与滑车成关节。(3)小腿骨小腿骨是游离部的第二段,分胫骨和腓骨。胫骨发达,在鸡、鸽比股骨长1/3~1/2,在鸭、鹅则几乎是股骨的2倍,远端与近列两个跗骨愈合,又称胫跗骨。腓骨位于胫骨外侧缘,近端为略大的腓骨头,向下逐渐退化变细。动物解剖生理(4)后脚骨后脚骨是第三段,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但禽类跗骨不独立存在,近列跗骨与胫骨愈合,其它跗骨与跖骨愈合。跖骨发达,有大跖骨和小跖骨。大跖骨发达,由第2、3、4跖骨以及远列跗骨而成,又称跗跖骨。大跖骨以鸡的最长,鸭的最短。公鸡的大跖骨在骨体内侧缘中下部有距突,是距的骨质基础。小跖骨即第1跖骨是一个形态不规则的短骨,位于大跖骨远端跖内侧。禽类趾骨有4趾,相当于第1、2、3、4趾。第1趾向后向内,其余3趾向前。第3趾最发达。第1~4趾的趾节骨数目不等,分别有2、3、4、5个;末节为爪骨,藏于爪内。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解剖生理1.头骨和躯干骨的连结:禽类头骨连结中,除下颌关节外,大部分属于不动连结,部分属于微动连结。脊柱的椎体之间,除愈合的椎骨之间为不动连结外,其它各部分椎骨间的连结是微动连结。2.前肢骨连结:前肢和躯干之间除乌喙骨与胸骨形成关节外,主要以一些肩带肌与躯干骨相连。肩胛骨与锁骨之间、锁骨与乌喙骨之间虽为连结,但几乎不能活动。锁骨与胸骨之间有胸锁韧带相连。肩关节强大,由肩胛骨、乌喙骨形成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为双轴关节,主要作内收和外展运动。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节骨间关节主要作伸屈运动。关节动物解剖生理3.后肢骨连结髂骨与综荐骨形成骨性结合和韧带连结。髋关节为髋臼和股骨头形成的多轴关节,主要作伸屈运动,不能作外展运动。膝关节包括股髌关节、股胫关节、股腓关节。股胫关节之间有半月板,在髌骨和胫骨之间有髌韧带。此外,还有胫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节骨间关节,作伸屈运动。动物解剖生理禽类肌肉的肌纤较细,肌肉内没有脂肪沉积。肌纤维分为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和中间型的肌纤维。白肌纤维收缩作用较快但短暂。红肌纤维收缩作用较慢但持久。各种肌纤维含量在不同部位的肌肉和不同生活习性的禽类有较大的差异。禽类全身肌肉的分布和发达程度因部位而有不同,有三大特点:一是颈部运动多样性造成靠近头的颈肌系发达;二是肌腱骨化早,尤其是四肢肌肉的长腱;三是翼部肌系发达,大部分固着在躯体上,与胸骨的连结面较广阔。禽类的肌肉分为皮肌、头、颈、躯干、前肢、后肢肌等。肌肉动物解剖生理(一)皮肌:禽类的皮肌薄而广泛。(二)头部肌:禽类面部肌不发达,而开闭上下喙的肌肉则比较发达。舌无固有肌,但有复杂的外来肌。(三)颈部肌:禽类颈部较长,活动灵活,因此颈部肌肉大多分化成多节肌及其复合体。但禽的颈部无臂头肌和胸头肌,颈静脉直接位于颈部皮下。动物解剖生理(四)躯干肌:背部和综荐部因椎骨大多愈合,肌肉大大退化。尾部肌肉较发达,有尾提肌、尾降肌。胸廓肌有肋间肌、肋提肌、斜角肌和肋胸骨肌等,但无膈。腹壁肌虽分四层,即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但肌肉很薄弱。(五)前肢肌:前肢肌中最发达的肌肉是肩带肌。肩带肌中最发达的是胸肌(又称胸浅肌、胸大肌)和乌喙上肌(又称胸深肌、胸小肌)2块胸部肌。在善飞的禽类这两块胸部肌可占全身肌肉总量的一半以上。动物解剖生理(六)骨盆及后肢肌:盆带肌不发达。而股部和小腿部肌群则较发达,是禽类体内第2群最发达的肌肉。栖肌或迂回肌:这块肌肉是禽类和两栖类特有的肌肉,呈纺锤形,位于股胫外侧肌内侧,起于髂骨,其腱经膝关节前面转到外侧,经腓骨头外侧面至膝关节的后面,与趾屈肌起始处的腱膜相连。由于该肌腱的特殊径路,在膝关节屈曲时,可使趾关节被动地屈曲。
本文标题:家禽运动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3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