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化,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逐步走向规范。但近年来,从部门预算审计结果和调研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支出随意性大、行政经费挤占项目支出、财务管理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目前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项目申报前期测算不科学,预算脱离实际。各预算部门申报的项目,应该建立在科学测算、整体评估、切合实际的基础上。但各部门为了在年初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想方设法将项目做多、预算做大,等财政批复、甚至资金到位后,才具体安排使用计划。因缺乏前期的详细调研和科学测算,使得预算脱离实际需要。实际执行之后,有部分项目还需要改变实施计划,而造成资金暂缓使用,形成了大量的资金结存;有部分项目资金可能有富余,就提高开支标准、扩大支出范围,或挂暂存款后挪作他用,或结余沉淀在部门单位;有部分项目资金又可能不够,造成项目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需要继续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资金支出随意。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完整、科学、细化,目的是在各预算单位之间统一口径、公允分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共同提高公共财政的服务质量,促进公共财政效益的最大化。但部门单位普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来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支出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认为,资金到达本部门后,就拥有了安排使用的完全自主权,无需控制、无需节约,支出随意性大,大手大脚花钱,既造成公共财政的损失浪费、又滋生腐化风气。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较好的控制预算开支的量和度,做到财尽其用,用得其所。(三)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不健全,项目支出被挤占。部门单位的公用经费由财政部门按照定额编制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不健全从根源上导致了公用经费支出的不规范和项目化。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定额没有随市场变化。近几年来,物价不断的上涨,部门正常运转的各项支出也有所提高,但定额标准并未相应调整,原来的标准早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二是定额没有考虑部门差异。各个部门单位由于职能性质的不同,开展工作的方式不同,对公用经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而定额标准在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差异,导致贫富失衡。三是定额没有考虑不可预见因素。部门在实际运转过程中,会有一些突发事情等不可预见因素,需要扩大公用经费的开支,而定额之外并没有相关的预备经费。为保证部门职能的持续运转,有些部门不得不在定额之外,从项目中列支公用经费,既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又扰乱了财政资金的管理秩序。(四)部门对下属单位管理不规范,财务缺乏监督。事业单位的改制不完整,定性模糊不清,造成部门对其所属二、三级单位及行业协会的管理不规范。人、财、物方面的管理体制不到位,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机构运营和财务管理缺乏监督机制,灵活性大,存在乱收费、违规出借资金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坏部门形象,扰乱公共秩序。有部分下属单位会计基础力量薄弱,对资产的核算、处置、管理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的部分流失和公共资源的浪费。甚至一些学会、协会、工会未按照相关的规定单独建账核算,而在机关中挂账,出现机关在下属单位列支经费,占用下属单位资源的现象。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执行,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益,预算改革任重而道远,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应着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寻求解决对策。(一)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和依据,是严格预算执行的第一道关口。各部门预算单位编制年初预算要根据自身职能目标拟定,参考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相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的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多方征求意见。项目申报前期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严格论证项目实施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合理测算所需财政资金的多少,必须有足够的测算依据,准确评估财政资金投入使用的效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要尽可能完整,要细化到项目及具体的事项。预算一经确定,应严格按预算执行,减少预算调整,如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确需调整,必须按法定程序报经同级人大批准。(二)建立健全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严格预算执行,保障部门单位顺利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控制铺张浪费,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是要完善建章立制,内部控制不是局限在作用于财务管理层面,而是要建成一套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在全局业务运作过程中发挥作用。其次是要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单位所有职工都参与到内部控制的执行中,营造出内部控制的氛围。再次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重视事前审计,在事前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提早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以免造成重大损失。最后要实行关键岗位职工定期轮岗,形成职工的有序流动,防范风险。(三)建立完善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公用经费是保障部门预算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行政职能的物资基础,是部门预算的核心部分。建立完善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能够从源头上节约政府的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促进预算的公平分配。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首先定额标准要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随物价水平的波动而自动调整;其次要以新的三公经费及差旅费标准为政策依据调整定额标准;再次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部门预算单位具体职能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实现相对公平;最后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以前年度的公用经费使用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以节约开支。(四)加强主管部门对所属二、三级单位的财务监督。近年来,一级部门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情况明显减少,但所属二、三级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督是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首先主管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把对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作为对部门领导的考核指标;其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单位对所属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定期组织财经制度及法规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最后要定期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规范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规范管理。
本文标题: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06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