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201705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自治区党校、新疆行政学院文化学教研部刘颖导言一个生命走过的一段时间就是生活,一个国家或民族走过的一段历史就是文化;——钱穆当过去不照亮未来时,精神将行走在黑暗中。——伯尔曼内容提要一、中国传统文化纵横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三、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纵横一一、中国传统文化纵横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观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而且这些主体形式的文化都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性格,深深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意识等各个领域,积淀为一种文化遗传基因。(一)中国文化发展的六个阶段: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近代1.先秦-中国文化的原创时代-第一个高峰期如何重建社会秩序,各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儒家:仁、礼;墨家:兼爱非攻;道家:自然无为;法家:明刑尚法等;2.秦汉-一统帝国和文化统一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3.魏晋至隋唐五代-第二个高峰期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教鼎立与玄学的兴起西域各国的乐舞艺术大量传入,如天竺(印度)、龟兹等地的音乐舞蹈,上至宫廷,下至间巷,盛极一时。隋唐-“有容乃大”的文化气魄期兼容并包在文化政策上,政治比较开明,鼓励文人创作多样化;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儒、释、道)并行政策,创造开放的氛围。吸收外来文化南亚的佛教、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景教、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等“舞林高手”安禄山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白居易的诗《胡旋女》中也写道:“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也说:“……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由此可见,安禄山不仅会跳舞,而且舞技还相当精湛。隋唐:文化繁荣的辉煌篇章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极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4.辽宋西夏金元-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第三个高峰期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南怀瑾先生把中国文化的精髓比作:“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5.明清:沉暮与开新一方面,经历了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潮,明末清初三大儒“三先生”(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6.近代:遭遇危机、进入转型、谋求复兴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全盘西化现代新儒家第三代传人: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汇集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丰呈的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宗教哲学;民俗、养生、饮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丰呈;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哈萨克族:《阿拜箴言录》;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蒙古族:《江格尔》……•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当代价值二西方人文精神:伸个人中国人文精神:重整体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没有人文精神?西方的社会结构个人单位、群体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文化特别强调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把人限定在“五伦”关系中,人只有在所定的范围内才有主动性、自觉性。所以,人实际是被动的,没有独立人格。——汤一介唐君毅“拿希腊、印度、中国这三大古老文明作比较,……以伦理、政治作轴心、不甚追求自然之所以、缺乏神学宗教体系的中国文化,倒更是富有人文精神”。文化精神人文超人文次人文非人文“人文”一词的词源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彖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把人的道德情操的自我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注重人的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养成等,正是由对人在天地万物中这种能动、主动的核心地位的确认而确立起来的。所谓人文精神是关注人自身,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责任,寻求人生意义的表达。它寻求的是真善美中的“善”和“美”。人文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一种超越性,即它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超越于实用理性和直接的功利目的之上,追求一种精神高度,构筑人类精神和文化自身的世界。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自由的本真精神,关注的是人的需要,人的理想,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便是其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髓。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本以人为本人与天地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汉]董仲舒人地天人与物“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汉·刘向《说苑·杂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包含着一种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的现代理性精神。”当代国学大师楼宇烈以人为本的当代价值近代以来,物质文明充分发展以后,西方首先出现了物欲的无限的膨胀和对物的崇拜,希望用人文的精神来遏制那种对物的崇拜,提倡新人文主义的时候,提到需要到东方的古老的文明中间去寻找,可以看到人文精神超越时空的价值所在。“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管子·心术》以和为贵“和”的观念产生很早,其含义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国语·郑语》人与人的关系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译文】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从来不愿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阿谀附和,而不讲求原则。“和而不同”理念的当代价值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同”是唯唯诺诺,无原则的苟合或同流合污;“和”则是有原则的和谐相处;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思想源泉;在新疆为民族团结思想基础;在当代外交关系上,习式“和”外交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的尚合精神渗透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历史阶段能量消耗原始人时期渔猎社会原始农业社会高度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每人每天(以千卡计)2000500012000260007700023万人与自然的和谐:——《大英科技百科全书》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西方:主客二分,人定胜天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既不排斥天道,又不征服自然,它所体现的是《周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突出涵盖性和包容性的人文精神。于丹老师的解读:认为君子立德有四合,与天地合其德是第一点,天,俯瞰万物高不可攀,要向天学习进取之心;地,容纳万物,要向地学习包容之心。其后三句是:与日月合其明,要人做事光明磊落,知错能改;与四时合其序,要人不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与鬼神合其吉凶,要人有所敬畏。这种“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正好能够使人突破自我中心和人类中心”。(3)天人合德人要向天地学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即身心的和谐,“内外”的和谐传统文化内外的两层含义:“内”:精神生活;“内”:德行;“外”:物质生活;“外”:事业;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曾参说: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就可以身康体健,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人自身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一方面,肯定情感欲望存在的合理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另一方面,喜怒哀乐要发而皆中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当代价值:在现代工业社会,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市场逻辑对人的贪欲的诱发和强化,使人及其存在越来越远离了自身的本然状态。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就是人的自我观照、自我领悟、自我理解。“孔颜乐处”(5)人与社会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当代价值: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日益进展,当代社会各阶层日趋分化,经济利益多元化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提倡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和衷共济、友爱互助的“和”文化精神,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和”文化精神解决问题,营造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现实意义。3.以德为本以德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更高境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的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1)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2)人格第一,修身为本《大学》(3)德与财的关系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大学》【译文】君子应该首先注重德行。君主有德行才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会有国土,有国土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使用。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事。如果轻根本而重末事,那就会与民争利。(4)德和才的关系“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墨子》有德有才是精品(周恩来)无德无才是废品(咸丰帝)有德少才是半成品(刘表)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张春桥)•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践行三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精神,一定要以中华美德体系的传承和实践为条件、为落脚点。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健康向上的民族心理,良好的民族礼仪等等。其中包括公忠爱国的爱国主义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义博爱的利众精神;以及民为邦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敬礼让等等内容,因而“中华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世底线,也是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最根本的途径。(一)耻感文化的涵养“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1.增强公共生活中公民的耻感意识;2.健全耻感教育的运行机制,加强社会监管;3.抓好童蒙教育。(二)以孝为先,传承家风《孝经》开篇就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道德的源头根本,家风的养成就应该由孝道开始,把孝道作为家风的源头。1.挖掘孝文化的现代价值;2.营造孝文化的社会氛围;3.规范孝文化的制度规定;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201705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0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