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与学生共成长背景:身为八零后的新任教师,我们拥有这个时代的青年的所有特点。我们努力执着。为了自己的目标愿意耗尽自己最后一点心力;我们激情四溢。新的岗位,三尺讲台的梦想圆满实现。为它,我们努力撑起一篇绚丽的天空;我们积极交流。与前辈,与学生,抛开了所谓师道尊严,无所顾忌的融入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们急躁苦恼。是为自己的缺乏耐心,忍受不了后进生出格的行为;我们苦心经营。为自己喜欢的职业默默学习,安静钻研。90后的学生,早已和我们的观点迥乎不同。他们对世界总是充满了无穷的幻想和激情,时时准备着为自己的目标做最后一搏!他们超乎自信,事情在还没有干之前,他们早早幻想了那些虚幻的美好结局;完成目标过程的马虎和不在意同样是他们时代的标签;他们是生活和学习的独行侠,“利益”是他们考虑问题的第一要素,利我者,趋之,反之,则避;他们有超强的自尊,为了在集体里的荣耀,为了受别人的仰慕,他们会调动所有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他们大胆张扬,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他们共有的特点,而自我保护的意识使他们事事围绕自己去表达看法。八零后教师的青涩与执着“遭遇”九零后学生的张扬和超强自尊,这不是矛盾的惨烈碰撞,两者完美地切合会使教育变得绚烂。在这个过程中师德将会是开启绚美的关键钥匙。主题:良好的师德会使八零后教师学会分析九零后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感触和经历,利用各种教育技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自信和动力。这个教育的技巧的考虑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过程的主体。案例:潘晓宇同学在分到晟睿班的时候是中游层次的学生。开学刚刚接触他,给人的印象是乐学懂事的,见了老师总是笑嘻嘻的和老师打招呼。在课上偶尔起来回答问题也是非常的到位,他从来不会违反纪律,在各个任课教师眼里简直就是好好学生。一直这样的状态使我相信在下一次考试他肯定会“杀进”前十名的,起码我揣测以他的实力和状态表现会是这样的结果的。不过事与愿违,第二次的学习检测潘晓宇反而后退了很多的名次!!我感觉问题远远不会这么简单,于是开始我观察他的行为。他是很聪明的学生,但是他更善于观察别人,去揣测别人的心理从而确定自己的行为表现。教师一般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喜好早早被他“破解”了,所以在我的面前他才会有那么好的表现。他竟然能在学习和教师之间玩的游刃有余!当这些“伎俩”被我识破,我开始反思教育方式,开始了自己的教育计划。在教育的前期,我试着让他首先信任我,能够无所芥蒂的接受我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在内心里有师生之别的隔阂。如果存有芥蒂,教育的效果肯定不会很好。于是,平时在教室闲逛的时候我时不时的和潘晓宇周围的同学开开玩笑,顺便调侃一下他的学习。我用玩笑的方式让潘晓宇明白自己现在的学习成绩是完全和自己的水平不符合的。从他的神情表现我看出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慢慢的,潘晓宇开始“偷偷”努力了。但是他的自制力还是不行,时不时的开开小差,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候稍稍思考便很快放弃解决的努力。我开始第二步教育策略。我开始把潘晓宇叫到办公室与他面对面的谈心。开始时候,他是有所抵触的,总是满面堆笑的敷衍我的谈话。但我依旧是以玩笑的方式和他交流,在这个过程我明显感觉出潘晓宇已经十分愿意接受我的一些看法了。直等到谈话到三四次的时候,我拿出他前后考试的对比给他看,潘晓宇的笑变得尴尬而僵硬。我知道教育的时机来了。但是,我并没有直接实行机械的说教。我开始和他谈我的一个和他行为性格十分相似的同学的学习经历——他是怎样的聪明却对什么都不在乎,怎样在竞争中惨败,怎样从失败中深刻剖析自己然后奋发图强的。这个时候,我看潘晓宇的表情开始变得坚毅,能看出他是在暗暗地下决心,于是我适时的让潘晓宇给我定了一个由我负责监督的短期目标。潘晓宇也信誓旦旦的告诉我他一定会实现的,我一大堆鼓励的话更是他信心高涨,仿佛胜利就在眼前了。一段时间后,验收成绩的时候来了。潘晓宇却是一脸的苦恼来到我的办公室的。进来他便向我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又剖析自己学习的环境之不利因素。我静静的听潘晓宇讲完了自己的“委屈”,然后用一句“你做的很好!!”来评价他。这时候,潘晓宇一脸的茫然“老师,你不是在讽刺我吧?”“绝对不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我见证了你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你的执着让我敬佩!”潘晓宇几乎感动的落泪!他沉默了一会便开始和我敞开心扉交流“老师,你给我分析一下吧”。在这个阶段我也并没有直接的教育他怎样怎样学习。我开始和他讲我上学时期的故事,我的骄傲,我的挫折,我的奋起直追,我是如何确定目标并且为他而努力的。潘晓宇似乎有所感受。我协助潘晓宇重新确定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自身达到怎样的学习层次,而是寻找自己学习的楷模。我们班是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能够做潘晓宇的模范的。我们商讨并最终确定了一个合适的对象。以后的时间里,段潘晓宇有了对比的对象,他开始自我约束,不再把精力放在揣测教师,钻空子上了。在学习上他开始变得沉稳又不失激情。整个教育的过程,我时不时问候潘晓宇的生活使他更加信任我,把我当做了值得信任的人。在他心目中没有了教师学生两者身份带来的芥蒂。我们的交流也就变得高效。潘晓宇现在的成绩成功进入了前十名,并且担任了我们班的班干部和学习小组组长。评论:学生为教育主体,教师为教育主导,这不但仅是体现于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在教育的点点滴滴里同样适用,并且这样的教育效果是高效的。作者认为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该围绕这个理念来实施。具体如何实施体现呢?以下是作者所得:以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之前,你自已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成为了学生推崇的模范?”《论语》中也曾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至理名言给我们以启发:教师、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精神成长、生命发展的“引路人”。作为引路人,班主任需要重塑角色,树立“诚信是金”的育人观点,以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管理技能引导学生,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魁力博得学生发自心底的敬重,“亲其师则信其道也”。一个理想的老师仅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不够的,要想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而紧紧吸引着自己的学生就要同时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此外,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也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但有益于自身素养的提升,表现出人格美和教学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只用眼而且用心去感受真、善、美。对学生来说,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但我们必须认清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能够强大到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会随着他(她)的教学深入学生心田,从而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而作为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出新一代的栋梁之材,就必须随时随地以提升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使学生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而这种教育将会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职业选择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学会承受挫折、适合环境、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人际关系的调整水平,自强不息的品德意志.体会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重大影响,在教学中应该时刻紧记在心,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能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教师个人魅力的手段、机会,都不应轻易放过,要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努力成为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优秀教师。
本文标题:我与学生共成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1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