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初中化学溶液专题复习精华讲义
1溶液专题复习考点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1、定义: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考点2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考点3乳浊液的乳化(乳化后是不是溶液?)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考点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考点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注意:①“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2、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考点5溶解度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考点6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③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④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考点7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压强: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考点8混合物的分离适用范围固体与液体分离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除去氯化钠中的硝酸钾)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10溶液的配制1、步骤:①计算②称量(量取)③溶解④装配贴签2、误差分析⑴计算错误⑵天平称量错误(砝码、物体位置放反,物体的质量为:砝码—游码)⑶量筒量取水错误(仰视:液体比计算值多;俯视:液体比计算值少)考点11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1、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的变化如下图。试回答:(1)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2)计算b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2.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0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用化学式回答)。(2)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的质量分数?(通过计算回答)3.将8.0g氢氧化钠完全溶于水形成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总质量为109.8g(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计算:(1)加入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用胶头滴管向盛有20.0g稀硝酸的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缓缓加入20.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滴入最后1滴碱液时,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变,即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1)请列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配制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还需向其中加入10.0g硝酸钾固体。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3)根据上述情境,列式计算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45.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p水=1g/cm3)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50℃时A、B、C三种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8.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9.某同学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19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76ml(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不变”、“偏小”)。10.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A.HCl和COB.HCl、H2和CO2C.CH4和H2D.CO和CO211.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5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或方法A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NaCl溶液Na2CO3滴加适量的硫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CKClKClO3将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DNaCl固体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13.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只用组内两两物质间的反应,不用其他试剂,能将其一一区别的是()A.NaCl、Na2CO3、Ca(NO3)2、HClB.Na2SO4、BaCl2、K2CO3、KNO3C.FeCl3、NaOH、H2SO4、Ba(OH)2D.K2CO3、H2SO4、KNO3、BaCl21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下同)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来源:21世纪教育网]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1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⑴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下同)。⑵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欲从甲溶液中得到甲的固体,可采取的办法是⑷用t3℃时的甲的饱和溶液配制5%的甲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6A.50℃时A、B、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温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17、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要除去粗盐中的Na2SO4、MgCl2、CaCl2,选用试剂(均过量)及使用顺序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稀盐酸B.氯化钡溶液、氢氧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稀盐酸xKb1.ComC.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过滤、稀盐酸D.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滤、稀盐酸18.在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中,甲、乙是两种单质,A~G是化合物,其中A、B是氧化物,G是一种钠盐,“→”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写出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19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资料准备][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交流与表达](4)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5)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6)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7)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8)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粗盐浑浊液体溶解操作X溶液A沉淀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溶液B沉淀操作X溶液C沉淀D加氢氧化钠至过量钠溶液至过量操作X食盐晶体①②③④⑤蒸发7[反思与评价](9)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10)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实验方案设计](8)为了完善原实验发难,你设计的实验是(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20.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溶液专题复习精华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4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