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教学要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拟探讨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决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因素,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问题。教学要点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教学要点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衡量经济增长的总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等。衡量经济增长的效率增长率指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本-产出率增长率、资本-劳动比率增长率等。教学要点二、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现有技术装备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资本积累的最大可能性、社会有效需求总量与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水平等等。教学要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总结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吸收国外有益的发展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经济发展,中国需要怎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等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学要点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学要点一、“三步走”战略和“两个百年”目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学要点目前,我国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的目标。教学要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从经济上主要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包括: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教学要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有四个突出的特点:(1)突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2)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体现可行性,目标可以实现。教学要点三、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教学要点第三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教学要点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和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到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同时它还具有时代性特征和可跨越性的特点。教学要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思路是:要把握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教学要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是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包括所有制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也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等。针对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当前,重点是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优化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教学要点改善需求结构。国民经济需求结构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优化区域结构。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优化城乡结构。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功能。教学要点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2)新的物质技术基础。(3)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4)新的工业化战略。教学要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1)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2)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教学要点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驱动的主要特征是利用知识、科技、制度和管理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教学要点创新型国家,是指将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包括:(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完善知识创新体系。(4)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等。教学要点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元经济指的是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同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1)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农民拥有更多财产权利。(4)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5)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6)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教学要点五、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5)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教学要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复习思考题1.解释下列概念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创新驱动战略复习思考题2.试分析决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因素。3.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5.试论我国如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1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4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