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课件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夷陵区乐天溪初级中学朱晓莉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的要求如下:1、内容要点: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2、认知提示: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3、教学延伸: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课,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将农民起义推到最高峰的太平天国运动。本课共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介绍了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第二部分介绍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逐渐发展壮大;第三部分介绍了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一、教材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和要求•过程与方法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教师提供的《天王府模型》、《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等图片,阅读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二、教学目标和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二、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三、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学法:从最开始的设问引入到后面的问题导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法:合作探究,互帮互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法:通过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教学策略与方法五、学情分析从整体来说,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在分析材料、总结概括能力上较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信心进行自我展示,因而在环节设计上都较为基础简单,在教学中也尽可能地多做引导,以降低学生答题难度,提升课堂参与度。六、教学准备•课本•课件•音频、补充材料和图片•多媒体设备根据图片及文字信息,猜猜它们分别是历史上的哪次农民起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东汉黄巾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整众而行,不剽财货七、教学环节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三次农民起义,引入课题。研学之旅金田村头风云起天京城里看兴衰天安门前说感触通过了解研学之旅的三个目的地,使学生对本课脉络有大致了解。起义时间:领导人:建号:起义军称谓:游学第一站—广西金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设计信息填写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能带着问题读教材。该设计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思想、更好地实现了生本对话。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轩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游学第一站—广西金田欲走仕途却不得志失去谋生途径通过给出小档案,引导学生从洪秀全个人主观角度分析金田起义的爆发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清政府把军费开支及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这使农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游学第一站—广西金田材料二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他们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1)鸦片战争失败后,人民负担加重;(2)两广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百姓无以为生;(3)洪秀全传教的思想,符合人民心声,因此一呼百应。自学课本和材料,小组讨论并总结出金田起义能得到民众响应的原因。该设计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实现生本对话的同时,学生也与材料进行了对话,意在发散学生思维。游学第二站—南京(天京)①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③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摘自《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规定均分土地但每家每户单独进行生产,所有收成留足口粮后,其余归国库。婚丧嫁娶都由国库出资。甲:听说天王要按人口给咱们平分土地?乙:噢,太好了!咱终于有地可种了!再不用被地主欺负了!丙:看来这天王真是不错,以后咱就跟着天王打仗,打倒地主,打倒狗皇帝!这样咱就能分到更多地了!1853年冬,天京街头,甲乙丙三个平民在闲聊……甲:哎,你们俩不要高兴地太早,我听说天王只是给我们留点口粮,剩下的要全部交给国库,再由他天王分配。乙: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凭啥交上去?!那谁还会卖力干活?丙:就是,咱也打不出太多粮食啊,哪还有余粮交国库?再说了,指不定哪天清军就杀回来了,还不得把地给收回去?(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提高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革命性)(2)绝对平均分配产品,废除私有制,严重脱离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且缺乏实行的条件。(空想性)游学第二站—南京(天京)该环节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材料,意在实现学生与材料之间的对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使其自主分析材料的本质。游学第二站—南京(天京)重建核心:协同作战: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天王洪秀全干王洪仁轩(总理财政)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主张,但未得到实践思考:太平天国为什么会由盛转衰?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最终走向失败的历程。客观:主观:游学第二站—南京(天京)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天京陷落》,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客观: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失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主观:战略失误、纲领过于理想化、内部腐化、争权夺势。(根本原因)材料: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在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时,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两种方式,从而归纳总结地更为全面。游学第三站—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汉白玉石大浮雕,它们记载了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故事。金田起义为什么能入选这八幅巨作?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游学第三站—北京学生就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意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再给出相关材料作为佐证。太平天国运动敲一声牛皮鼓牛皮鼓热血伴泪珠滚动滚动的黄河水声声喊日出推不倒的山砍不断的树一辈辈的硬骨头生死不服输为你洒热血为你抛头颅一滴血水就是一个故事一滴烈酒就是一部史书为你洒热血为你抛头颅一滴血水就是一个故事一滴烈酒就是一部史书通过老师的讲述,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并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者的敬佩之情。课后练习1.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领袖是()A.黄巢B.李自成C.洪秀全D.张角2.太平天国以天京为都城,天京就是现在的()A.北京B.上海C.南京D.西安3.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革命理想是在以下哪一法令中提出的()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CCB4.以下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天京事变②北伐西征③金田起义④天京陷落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5.以下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C.太平天国运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抗争的精神D.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DD题型设计为最简单的选择题、内容也设计为本课所需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点,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查缺补漏。八、板书设计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天京事变重建核心《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陷落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九、课后反思•本节课采用研学之旅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神游与太平天国运动紧密相关的三个地方,使学生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成败,并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达到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文献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九、课后反思•教材处理上较为灵活、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突出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点时段和重大事件;与此同时,对本课教学重难点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影响也进行了深挖突破。•在课堂的结尾,倡导学生们学习太平天国运动革命者们不甘压迫、勇于反抗的精神,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升华本课的情感层次。九、课后反思•但在本节课中,课堂问题生成比较少,学生大多选择从众,缺乏辩证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独到见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在最后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辩证思考,力图在历史观点的不确定上有所突破。
本文标题: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5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