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1..晶界偏聚:由于晶内与晶界上的畸变能差别或由于空位的存在使得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上的富集现象2.科垂尔气团:溶质原子在刃型位错周围的聚集的现象,这种气团可以阻碍位错运动,产生固溶强化效应等结果3.反应扩散: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如从金属表面向内部渗入金属时,渗入元素浓度超过溶解度出现新相4.变形织构:经过塑性变形后原来多晶体中位向不同的晶粒变成取向基本一致,形成晶粒的择优取向,择优取向后的晶体结构为织构,若织构是在塑性变形中产生的,称为变形织构5.割阶和扭折:位错运动过程中与其它位错交截后形成一定的位错交截折线,若交截后的位错折线在原来位错的滑移面上,此位错折线称为扭折,若交截后的位错折线垂直于原来位错的滑移面,此位错折线称为割阶6.冷加工与热加工:通常根据金属材料的再结晶温度来加以区分,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称为热加工,低于再结晶温度又是室温下的加工称为冷加工7.面角位错:在位错反应中,fcc晶体中不同滑移面上的全位错分解为不全位错后,领先不全位错反应生成新的不可动位错,导致出现的三个不全位错之间夹杂两个层错的不可动位错组态;8.变形织构:多晶体中位向不同的晶粒经过塑性变形后晶粒取向变成大体一致,形成晶粒的择优取向,择优取向后的晶体结构称为变形织构,织构在变形中产生,称为变形织构;9.再结晶织构是具有变形织构的金属经过再结晶退火后出现的织构,位向于原变形织构可能相同或不同,但常与原织构有一定位向关系。10.再结晶全图:表示冷变形程度、退火温度与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关系(保温时间一定)的图。11.带状组织:多相合金中的各个相在热加工中可能沿着变形方向形成的交替排列称为带状组织;12.加工流线:金属内部的少量夹杂物在热加工中顺着金属流动的方向伸长和分布,形成一道一道的细线;13.动态再结晶:低层错能金属由于开展位错宽,位错难于运动而通过动态回复软化,金属在热加工中由温度和外力联合作用发生的再结晶称为动态再结晶。14.临界变形度: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与冷变形时的变形程度有一定关系,在某个变形程度时再结晶后得到的晶粒特别粗大,对应的冷变形程度称为临界变形度。二次再结晶:某些金属材料经过严重变形后在较高温度下退火时少数几个晶粒优先长大成为特别粗大的晶粒,周围较细的晶粒逐渐被吞掉的反常长大情况。15.退火孪晶:某些面心立方金属和合金经过加工和再结晶退火后出现的孪晶组织16.堆垛层错:密排晶体结构中整层密排面上原子发生滑移错排而形成的一种晶体缺陷17.弗兰克-瑞德位错源:两个结点被钉扎的位错线段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弯曲弓出后,互相邻近的位错线抵消后产生新位错,原被钉扎错位线段恢复到原状,不断重复产生新位错的,这个不断产生新位错、被钉扎的位错线即为弗兰克-瑞德位错源18.Orowan机制:合金相中与基体非共格的较硬第二相粒子与位错线作用时不变形,位错绕过粒子,在粒子周围留下一个位错环使材料得到强化的机制19.铃木气团:溶质原子在层错区偏聚,由于形成化学交互作用使金属强度升高20.多边形化:连续弯曲的单晶体中由于在加热中通过位错的滑移和攀移运动,形成规律的位错壁,成为小角度倾斜晶界,单晶体因而变成多边形的过程21.空位平衡浓度:金属晶体中,空位是热力学稳定的晶体缺陷,在一定的空位下对应一定的空位浓度,通常用金属晶体中空位总数与结点总数的比值来表示。22.位错:晶体中的一种原子排列不规则的缺陷,它在某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另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23.柏氏回路:确定柏氏族矢量的过程中围绕位错线作的一个闭合回路,回路的每一步均移动一个原子间距,使起点与终点重合。24.25.P-N力:周期点阵中移动单个位错时,克服位错移动阻力所需的临界切应力26.扩展位错:两个不全位错之间夹有层错的位错组态27.堆垛层错:密排晶体结构中整层密排面上原子发生滑移错排而形成的一种晶体缺陷。28.弗兰克-瑞德位错源:两个结点被钉扎的位错线段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弯曲弓出后,互相邻近的位错线抵消后产生新位错,原被钉扎错位线段恢复到原状,不断重复产生新位错的,这个不断产生新位错、被钉扎的位错线即为弗兰克-瑞德位错源。29.Orowan机制:合金相中与基体非共格的较硬第二相粒子与位错线作用时不变形,位错绕过粒子,在粒子周围留下一个位错环使材料得到强化的机制。30.科垂尔气团:围绕刃型位错形成的溶质原子聚集物,通常阻碍位错运动,产生固溶强化效果。31.铃木气团:溶质原子在层错区偏聚,由于形成化学交互作用使金属强度升高。32.面角位错:在fcc晶体中形成于两个{111}面的夹角上,由三个不全位错和两个层错构成的不能运动的位错组态。33.多边形化:连续弯曲的单晶体中由于在加热中通过位错的滑移和攀移运动,形成规律的位错壁,成为小角度倾斜晶界,单晶体因而变成多边形的过程。34.固溶强化: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入基体金属后使合金变形抗力提高,应力-应变曲线升高,塑性下降的现象35.应变时效:具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等变形发生屈服后,在室温停留或低温加热后重新拉伸又出现屈服效应的情况;36.孪生:金属塑性变形的重要方式。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一部分晶体沿着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相对于另外一部分晶体作均匀的切变,使相邻两部分的晶体取向不同,以孪晶面为对称面形成镜像对称,孪晶面的两边的晶体部分称为孪晶。形成孪晶的过程称为孪生;37.临界分切应力:金属晶体在变形中受到外力使某个滑移系启动发生滑移的最小分切应力38.临界变形度: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与冷变形时的变形程度有一定关系,在某个变形程度时再结晶后得到的晶粒特别粗大,对应的冷变形程度称为临界变形度39.二次再结晶:某些金属材料经过严重变形后在较高温度下退火时少数几个晶粒优先长大成为特别粗大的晶粒,周围较细的晶粒逐渐被吞掉的反常长大情况40.二.1.判断某个位错反应在面心立方晶体中能否进行?若两个扩展位错的领先位错发生上述反应,会对面心立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参考答案:参照几何条件和能量条件要求,位错反应可以进行;反应后位错不可动,影响晶体的加工硬化机制和断裂性能2.试述针对工业纯铝、Al-5%Cu合金、Al-5%Al2O3复合材料分别可能采用那些主要的强化机制来进行强化。参考答案:对工业纯铝主要的强化机制为加工硬化、细晶强化;Al-5%Cu合金的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沉淀强化、加工硬化、细晶强化;Al-5%Al2O3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3.低层错能的工业纯铜铸锭采用T=0.5T熔点温度热加工开坯轧制。(1)画出该材料分别在高、低应变速率下热加工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示意图,并说明影响曲线变化的各种作用机制;(2)开坯后该金属在室温下继续进行轧制,画出此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示意图,并说明影响曲线变化的机制;(3)开坯后该金属要获得硬态、半硬态和软态制品,最后工序中可采用那些方法,为什么?参考答案:(1)该材料热加工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示意图(略),[注意曲线中均应有应力峰值,在高应变速率下出现应力峰值后曲线基本水平,在低应变速率下出现应力峰值后曲线呈波浪]。高应变速率下曲线分三个阶段:未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加工硬化阶段,动态再结晶加剧阶段,完全动态再结晶阶段(此时加工硬化与再结晶软化达到平衡,曲线接近水平,达到稳态流变阶段)低应变速率下完全动态再结晶阶段呈波浪形,是反复动态再结晶软化-加工硬化-动态再结晶软化交替进行的结果;(2)开坯后金属在室温下继续进行轧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示意图(略);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一直上升,直至断裂,主要机制为加工硬化;(3)开坯后要获得硬态金属,可以进行冷加工,机制为加工硬化;获得软态制品,可采用冷加工后再结晶退火;获得半硬态制品,可采用冷加工后回复退火,或者完全再结晶退火后适当冷变形4.工业纯铜的熔点为,在剧烈冷变形后的工业纯铜板上取三个试样,第一个试样加热到,第二个试样加热到,第三个试样加热到,各保温一小时,然后空冷。试画出各试样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示意图,说明它们在强度和塑性方面的区别及原因。试样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示意图(略,分别为纤维组织,再结晶组织和晶粒长大组织);加热试样强度高,塑性低,加热试样强度低,塑性好,加热试样强度更低5.分析多晶体金属的变形过程及影响多晶体金属变形的因素。参考答案要点多晶体金属的变形过程中每个晶粒的变形主要是滑移,还可能出现孪生和扭折,需要开动多个滑移系,出现交滑移,由于晶界的影响还有位向差效应和晶界的阻滞效应;影响因素主要有晶粒大小,变形温度,变形速度6.铝板在轧制一天后和四天后在同一温度下进行退火,退火时间相同,将它们进行再结晶时温度有何不同,为什么?放置四天后的铝板再结晶温度较高。原因:再结晶驱动力是变形金属储存的畸变能,畸变能越大,驱动力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放置四天后的铝板由于时效作用,释放出部分畸变能,因而再结晶驱动力减小,再结晶温度升高7.许多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好,为什么?纯铁和纯铜的相比,谁的塑性比较好,为什么?金属材料的塑性好,因为陶瓷烧结过程中具有很多先天性微裂纹,在拉伸时,裂纹尖端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当裂纹达到临界尺寸时就会失稳扩展而断裂;且构成陶瓷晶体相的主要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使陶瓷的塑性较低。(加上金属材料主要是金属键。。。。。。)纯铜的塑性好,因为纯铜是FCC结构,纯铁是BCC结构,虽然BCC的滑移系较多,但是滑移方向较FCC的少,且BCC滑移面原子的密排程度较低,所以面心立方的塑性高于体心立方8.用位错解释细晶强化和加工硬化晶粒越细,在一定体积内的晶粒数目越多,则在同样的变形量下,变形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变形较均匀,且每个晶粒内塞积的位错少,因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开裂机会少,可能在断裂之前承受较大的变形量,表现出较高的塑性;细晶粒金属中,裂纹不易萌生,也不易传播,因而在断裂过程中吸收了较多的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另一方面,晶界上原子排列不规则,杂质和缺陷较多,能量较高,阻碍位错的移动,晶粒细小时在一定体积内的晶粒数目越多,晶界越多,位错移动更困难,使金属难以变形,因而强度高。加工硬化即是随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金属应变增加,发生多滑移,位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位错缠结或位错塞积,阻止位错进一步运动,使应力急剧上升,发生了加工硬化。9.再结晶与固态相变有何区别?答:再结晶是一种组织转变,从变形组织转变为无畸变新晶粒的过程,再结晶前后组织形态改变,晶体结构不变;固态相变时,组织形态和晶体结构都改变;晶体结构是否改变是二者的主要区别。10.简述金属冷变形度的大小对再结晶形核机制和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答:变形度较小时以晶界弓出机制形核,变形度大的高层错能金属以亚晶合并机制形核,变形度大的低层错能金属以亚晶长大机制形核。冷变形度很小时不发生再结晶,晶粒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在临界变形度附近方式再结晶晶粒特别粗大,超过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度增大,晶粒尺寸减少,在很大变形度下,加热温度偏高,少数晶粒发二次再结晶,使部分晶粒粗化。11.灯泡中W丝在高温下工作,发生显著晶粒长大性能变脆,在热应力作用下破断,试找出两种延长钨丝寿命的方法?答:灯泡中W丝在高温下工作,晶粒长大后在热应力作用下破断,延长钨丝寿命的方法可以加入第二相质点阻止晶粒在加热时长大,如加入ThO2颗粒;或在烧结中使制品中形成微细的空隙也可以抑制晶粒长大,如加入少量K、Al、Si等杂质,在烧结时汽化形成极小的气泡。12.纯铝经90%冷变形后,取三块试样分别加热到,,,各保温一小时后空冷,纯铝的熔点为。1)分析所得组织,画出示意图;2)说明它们强度、硬度的高低和塑性方面的区别并简要说明原因。答:1)纯铝经90%冷变形后在,,保温后空冷的组织示意图如图。2)纯铝试样强度、硬度以退火后最高,退火试样的强度、硬度次之,保温后强度、硬度最低,而塑性则以退火后最低,退火试样的居中,保温后塑性最好;工业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一般可用T再=(0.3~0.
本文标题: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8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