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人类学理论是有关人类知识与观念的总的积累与经验的产物。通过具体的民族志资料,人类学家了解到各种有关人类行为与信仰的具体信息。同时,有关人类文化的具体理论是否有普遍适应性的讨论,导致了人类学向更为综合性的学科演变。人类学概论2二战前的人类学理论古典进化论学派传播论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功能学派结构功能学派法国社会学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人类学概论3古典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一种科学的、人本主义的方法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派,是近代生物学与地质学进化理论影响的直接产物。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这一学派的学者主张:与各种动物一样,人类文化经历过较长时间后也会产生变化,较“原始的”文化阶段往往会被较“进步的”文化阶段所取代。古典进化论又称为“单线进化论”,因为这一学派认为所有的文化都会经历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由“蒙昧”直线性发展到“文明”时代。4基本思想第一,因为人类本质一致,所以,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单一性的;第二,各族文化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但有快慢差异;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主要观点: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E.泰勒(1832—1917)摩尔根(L.H.Morgan,1818—1889)人类学概论6把文化(Culture)经典性地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指出了人类生物遗传的特征与我们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文化之间的差别;残余(Survivals)——在早期进化阶段的某些最初的习俗仍然靠习惯的努力一代代的流传下来,但这时它又部分或全部地失却了它原来的意义和功能。人类学概论7Culture,orcivilization,takeninitsbroad,ethnographicsense,isthatcomplexwholewhichincludesknowledge,belief,art,morals,law,custom,andanyothercapabilitiesandhabitsacquiredbymanasamemberofsociety.(Tyler1958[1871])人类学概论8Survivalswereculturaltraitsthathadlosttheiroriginalfunctionsinsociety,buthadcontinued,fornoparticularreason,tosurvive.Suchtraitswereofcrucialimportancetotheefforttoreconstructhumanevolution.人类学概论9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1840年大学毕业后自学法律,于1842年获得律师资格。1870年出版《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7年出版《古代社会》。1887年,出版了其最后一部著作《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人类学概论10《古代社会》:社会进化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即蒙昧、野蛮、文明3个阶段,每个大的阶段又分成3个小的发展时期,这些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技术发明为基础的,技术的发明与文化的进化模式相互联系人类学概论11摩尔根认为,根据称谓的不同,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经过5种形式。血缘家庭:乱婚杂交的原始状态。但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伙婚制家庭: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群体婚姻。普那路亚(Punalua)群婚。排除兄弟姊妹之间的婚姻关系。共妻共夫。偶婚制家庭:一对配偶结婚建立的家庭,但配偶关系并不固定,婚姻只是在双方自愿同居期间才有效。父权制家庭。一夫多妻制家庭。不过也有一妻多夫制家庭,即母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贡献:使人们能够第一次摆脱神学教义的束缚,以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特性;更有意义的是,进化论可以正确地区分哪些是人类生物遗传的因素,哪些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社会特性局限性:不能不受当时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无法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各种非西方的文化;19世纪末,进化理论受到了其他学派和学者们的批评。人类学概论14第一,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发展,不能跨越。事实上,由于传播和涵化,许多原始民族都跨越若干个发展阶段。第二,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对文化的功能、结构和象征的研究。第三,资料的主要臆测。第四,不加分析地认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残余,事实上,有些民族的习俗是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文化成长、变化、发展的主要过程都与文化的转借相关联,传播论者否认所有重要的发明都是在每个文化中独立完成的那些关键性的发明(如车轮的发明)不会是所有文化都经历的独立发明过程,而是由一种文化发明出来后,再由邻近的文化转借过去,逐渐加以扩散在传播论者眼中,传播的过程(文化转借)有赖于“历史的偶然性”,而不由某些不可逆转的进步法则所左右。人类学概论16博厄斯(FranzBoas,1885—1942)认为民族学应该详细研究文化特质的地理分布情况,因此创立“历史特殊论”学派。观点:民族学研究中,重要的是调查每一种文化独特的历史,而不是试图发现文化变化的普遍法则,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和可靠的;重视对于文化区域的研究,开始关注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标本(如文化遗物与文化特征标本)的收集,并记录它们的分布,按照特定的类型进行分类。人类学概论17人类学研究三大目的和任务,即重建人类史、揭示文化发展规律和探讨变迁的动力;主张用历史法取代比较法,不仅建立在一般性基础上,而且重视每一单个文化事例;反对种族主义、提倡文化相对主义。人类学概论18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人类学概论19克鲁伯(AlfredLouesKroeber):文化形貌理论威斯勒(C.Wissler):文化区理论萨丕尔(EdwardSapir):文化与语言的研究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和玛格丽特·米德(M.Mead):“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研究人类学概论20贡献:对归纳法的重视,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局限:对于他们所收集的各种物件的相互关系较少注意,对文化的认识往往存在许多片面之处,后来常因沉湎于资料搜集而缺少理论建构,以至没有一个明晰的理论框架来整合大量资料而使其研究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状况。人类学概论21主张:长期的田野工作把文化视为一个整合系统进行研究马林诺夫斯基:①认为文化有满足人类的需要的功能,强调文化最终应满足个体的需要;②1915到1918年在靠近新几内亚的岛屿长期进行田野工作;人类学概论22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1881—1955)①深受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影响;②将社会看作是由各个部分在功能上整合的有机整体,结构—功能理论着重于分析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如社会的主要群体及组织)和这些部分在维持社会秩序及平衡方面的功能人类学概论23贡献:建立了关于文化整合的概念,并且十分强调在具体社会环境中人的需求,而对这种需求的认识是我们了解社会不同习俗与社会组织起源的关键之所在。局限:①往往仅仅着眼于地域性的小群体,而在对这些群体的分析,看不出有任何历史的联系;②忽视了自然环境与生物环境对于人类文化的作用;③忽视了文化的变迁。人类学概论24圣西门、孔多塞、孔德迪尔凯姆(DavidEmileDurkheim,1858--1917)莫斯(MarcelMauss,1872--1950)列维·布吕尔(LucienLevyBruhl,1875—1939)赫尔兹(RobertHertz,1822--1915)人类学概论25“机械结合与有机结合”社会是一个整体,这是研究社会的基础《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对宗教进行了定义,归纳了宗教的一些特征,对宗教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也进行了讨谈迪尔凯姆人类学遗产后来演变为两种对立的传统,一种是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另一种是以莫斯、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人类学概论26莫斯《论礼物》:人们进行礼物交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社会需要这种互惠性制度,以保证社会活动的进行和社会规范的建立,交换活动产生并强化社会规范结构。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赫尔兹:仪式和象征现象范·盖内普:《通过礼仪》人类学概论27在研究文化整合的机制时,美国人类学家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人们的心理因素方面,而不大注意社会的因素。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假定人们都具有一些特定的人格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其文化中占有特殊的支配地位。人类学概论28文化与个人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人类学家有可能按照人类不同群体心理类型的归类对文化进行分类。《文化模式》人类学概论29随着第二次大战结束而兴起的一系列反殖民化过程,一方面使那些一直从事所谓“落后”民族研究的学者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园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内部成长起来的学者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民族观与文化观来看待自己的文化,人类学逐步走向成熟。新进化论文化生态学新功能主义人类学概论30莱斯利·怀特(LeslieAlvinWhite,1900—1975)①坚持人类文化是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化过程的,但怀特试图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文化变化的发生,他将能源的获取作为进化的标志,特别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或超有机体性;②文化进化的首要力量是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文化又决定发明和革新;③认为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符号,而语言是符号表达的最重要的形式,使用符号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人类学概论31〈1〉人类只依靠身体能量而生存的阶段;〈2〉通过栽培作物和饲养家畜,人们能够获得光合作用后的太阳能,并开始能够将其储存起来的阶段;〈3〉通过动力革命,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作为新的能源加以利用的阶段;〈4〉在不远的将来,核能不是作为战争工具,而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阶段。”其中第一到第三阶段分别与无阶级的平等的原始制度、新旧大陆的古代文明、近代产业文明相对应。斯图尔德(JulianSteward,1902—1972)①着重研究在特定文化内部与文化区域内发生变化的次序;②认为文化之所以循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处于各自特殊的环境之中;③强调社会文化系统与其自然环境相互关系,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如何发挥其功能并以特定的适应手段适应周围环境人类学概论33格鲁克曼(MaxGluckman,1911—1975)①批评了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冲突是社会组织固有属性的论点,他提出由于存在冲突,社会稳定才得以维持;②《非洲的习俗与冲突》(1956)③成功地将冲突的研究纳入了事物的通常范畴中,同时又强调了基本社会秩序不会改变的性质,没有考虑到社会结构性变化——即社会秩序如何转变和破坏的情况。人类学概论34本世纪40-60年代是当代人类学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而从60年代至今,人类学则进入一个新的综合与分支专门化的发展时期两个倾向:①对于人类认知行为、交流过程及人类整个的信息符号系统在人类社会中运用情况的研究;②一些西方国家中出现的对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以及相应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产生。人类学概论35结构主义人类学认知人类学符号人类学文化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人类学概论36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évi-Strauss,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1908年11月28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旅居比利时的法国犹太画
本文标题:文化人类学理论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9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