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考生物判断正误对点训练17(答案)
20种群和群落1.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则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解析】在第3~9年间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故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比第5年少,错误。2.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解析】年出率为20÷100=20%,错误。3.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解析】由于该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所以当雌雄比例为1:1时,出生率最高,正确。4.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解析】当动物的性成熟推迟时,出生率会变低,错误。5.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对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稳定型次之,衰退型最低,错误。6.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错误。7.“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解析】J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率和迁出,错误。8.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但不能用于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错误。9.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及草地植被的丰富度()【解析】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及草地植被的丰富度用样方法,正确。10.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解析】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群落生物的分布,决定群落的结构,正确。11.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解析】森林中不同鸟类的食物不同,由于食物种类具有垂直分层,鸟类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正确。12.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解析】由于玉米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结构,错误。13.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解析】由于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正确。1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解析】豆苗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导致“草盛豆苗稀”的现象发生,正确。1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解析】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的蛙声,仿佛在说着丰收年,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隐含了“青蛙捕食水稻害虫”的食物关系。正确。16.“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解析】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因此“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错误。17.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解析】种群的性別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错误。18.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总体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解析】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会因为营养物质匮乏、空间不足等因素使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种群敫量逐渐下降,错误。19.当生物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等达到相对稳定()【解析】当生物群落演替到頂极群落时,群落的物种组威、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和优势种等达到动态平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正确。20.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单日捕获量()【解析】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左右,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正确。21.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解析】种群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正确。22.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正确。23.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解析】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这种情况下不适合控制害虫,错误。24.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解析】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015=1.015,正确。25.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成了森林。该演替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解析】该演替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正确。26.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解析】草原上成群活动的斑马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型,正确。27.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如:增加的生物若是外来物种入侵,则会导致本地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28.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依次为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解析】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依次为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正确。29.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则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解析】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制约因子可能有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正确。30.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由于反馈调节的存在,可在K值上下波动()【解析】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的稳定,正确。3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16250()【解析】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需取各样方的平均值,因此这块草坪中草药株数约为:(12+15+14+17+12)÷5÷4×5000=17500,错误.32.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正确。33.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解析】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K/2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正确。34.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示意图,若甲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提高()【解析】若甲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会使棉铃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使出生率下降,直接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密度下降,错误。35.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解析】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因此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错误。36.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解析】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正确。37.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错误。38.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分布着酢浆草、马鞭草、蝼蛄、角马、狮子等生物,某科研小组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这些生物进行了研究。利用蝼蛄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解析】利用蝼蛄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正确。39.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只有后者具有分层现象()【解析】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错误。40.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错误。41.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的重要特征,故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正确。42.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解析】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的演替能形成森林,但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者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错误。43.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错误。44.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解析】树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有限,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会因争夺食物发生种间竞争,因此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正确。45.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年龄组成来控制害虫数量()【解析】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影响出生率,进而实现了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错误。4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颜色过艳或脱落均会增大误差()【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颜色过艳或脱落均会使得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小,进而使得估算的种群数量变大,而增大误差,正确。47.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的物种丰富度()【解析】丰富度指生物种类的多少,增加昆虫种类即增加了丰富度,正确。48.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解析】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正确。49.进入一个新地区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解析】进入一个新地区的物种,也可能由于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或不增长甚至消亡,错误。
本文标题:高考生物判断正误对点训练17(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4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