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十三章内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分子之间有间隙。4.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1)不同物质扩散快慢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最慢。(2)扩散快慢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果因搅拌、风力、重力等外在因素使物体发生了宏观运动,这样的现象不属于扩散现象。5.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6.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热运动是分子运动,属于微观运动,不可能停止,而机械运动是整个物体运动,属于宏观运动,可以停止。7.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且是同时存在的:(1)正常情况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彼此平衡,对外表现为无力;(2)当压缩物体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3)当拉伸物体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内能不可能为零,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9.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能量(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a.高温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放出热量;b.低温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吸收热量。(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移。10.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1.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因为状态改变造成的,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因为吸收热量有可能改变物体的状态。12.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13.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cmΔt升Q放=cm(t0-t)=cmΔt降14.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15.“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1)用水取暖或冷却(2)用水调节气温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2.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它可以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3.内燃机的工作过程:(1)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2)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对做功冲程起辅助作用,靠飞轮的惯性完成。(3)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5)构造重要区别:汽油机汽缸顶部有火花塞,而柴油机汽缸顶部有喷油嘴。4.热值:1kg(或1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1)单位:J/kg或J/m3公式:Q=qm或Q=qv(q为热值)。(2)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只取决于燃料的种类,而与燃料的质量、放热多少无关。5.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6.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1)使燃料充分燃烧;(2)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3)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7.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8.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1)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新电荷,而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甲乙两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若甲物体带了正电,则乙物体一定带负电,且电量相等。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数与电子带的负电数相等,原子对外呈中性,此时,物体不带电。4.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6×10-19库仑。5.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2)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6.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7.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8.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9.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一: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方法二: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10.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1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1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13.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4.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酸碱盐水溶液导电是靠自由离子。15.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16.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17.电源:能提供持续电能(或电压)的装置。18.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电能。19.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电压);(2)电路闭合。20.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21.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有电流通过导线和用电器,用电器可以工作。(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也叫断路);没有电流通过导线和用电器,用电器不能工作。(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或用电器两端)上的电路叫短路。有很大电流通过导线,但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工作。22.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23.(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特点: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2)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特点: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24.电流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25.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2)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3)选择合适的量程(0~0.6A;0~3A),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26.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1)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2)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27.电流表的电阻特点:本身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28.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串=I1=I2)(2)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并=I1+I2)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有电流必定有电压.2.常见的电压值:(1)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2)一节干电池电压:1.5V;(3)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4)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符号V,还有KV和mV。4.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2)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即:电流正进负出);(3)选择合适的量程(0~3V;0~15V),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在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允许把电压表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1)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2)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6.电压表的电阻特点:本身的电阻很大,相当于断开的开关。7.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串=U1+U2);(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并=U1=U2)。8.串联分压不分流,并联分流不分压。9.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10.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11.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12.滑动变阻器:(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2)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3)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4)铭牌含义: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欧姆定律的应用:(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2)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3)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5.串联电路特点:分压不分流(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不分流)I串=I1=I2;(2)电压: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分压),U串=U1+U2;(3)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长度);R串=R1+R2(总电阻大于分电阻);(4)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各部分分配的电压与它的电阻
本文标题: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5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