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目录1.0制订目的.........................................................................................22.0适用范围.........................................................................................23.0法律依据.........................................................................................24.0名称解释.........................................................................................25.0风险预控管理.................................................................................35.1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35.2风险点辨识与分类统计...............................................................45.4风险评估....................................................................................55.5风险分级....................................................................................65.6风险控制....................................................................................65.7风险公示....................................................................................85.8持续改进......................................................................................85.9监督管理....................................................................................86.0其他................................................................................................97.0附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10附表1可能性(L)基准值..............................................................10附表2暴露率(E)基准值..............................................................10附表3后果(C)基准值.................................................................11附表4风险等级(D=L×E×C)标准.................................................121.0制订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全面加强风险预控,规范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和坚决防范事故,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2.0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包含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管理)。3.0法律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三号)3.2《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3.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3.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3.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4.0名称解释4.1本制度中的“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4.2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4.3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5.0风险预控管理5.1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5.1.1公司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安全主任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成员: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各部门经理、主任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部,办公室主任由安全部主任担任。5.1.1.1公司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①负责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建设方案,检查、指导各部门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②组织编制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负责对安全风险等级的入库审核、管理。③对各部门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检查安全风险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指导、领导应急救援的实施。④每月对公司安全风险基础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月度检查、评比情况进行通报。⑤每季度或根据需要即时性开展风险点清排、辨识、分析、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⑥负责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的接收、研判、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安全风险应急预案。5.1.2部门安全风险管理小组组长:部门经理副组长:部门主任成员:各班组长及班组安全员5.1.2.1部门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职责①对部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风险点每季度进行一次清排、梳理、核对、上报,及时更新本部门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数据库。②经常性检查、督促各班组安全风险点预控管理落实,对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时做好信息反馈。③制定安全风险点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作好演练记录并总结改进,制定安全风险点防控技术管理措施。④对安全风险点每月不少于1次有记录的检查。⑤负责部门日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5.2风险点辨识与分类统计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分类,按导致事故的人、物、环、管直接原因分类,各部门针对作业风险、设备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自然灾害安全风险5个风险源存在的安全风险点进行细化排查,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各部门通过日常检查、监测检测、安全生产信息分析、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周期性、即时性危险源辨识、分析、确立。5.2.1风险辨识的一般程序①首先辨识出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②针对具体风险并结合生产过程实际情况,分析和查找能够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5.2.2风险点辨识方法:1)常见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先危险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险指数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5.2.3风险点辨识主要分类:①作业安全风险点辨识:指在施工、维修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劳动纪律、技术标准、安全工作规程的作业,可以预见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②设备风险点辨识:指的是线路、机组、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油水气系统等设备设施运行安全风险。③管理风险点辨识:指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审核、制定方案、计划、标准过程中,违反技术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把关不严,可以预见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④作业环境风险点辨识:作业环境风险指的是违反《XX有限公司企业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管理重点要求》的行为,对人身安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条件总和。⑤自然灾害安全风险点辨识:自然灾害安全风险指的是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水、台风等气象灾害以及滑坡、泥石流、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造成的风险。5.2.4风险点分析统计部门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点进行梳理、规范,危险点描述要具体、直观,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危险点统计),分类纳入《XX有限公司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措施表》(见下表),班组留存作为风险点动态预控标准,并上报部门。部门按季度对危险点统计表内容进行一次清排、梳理,及时更新。对排查上报的危险点经审核符合填写规范后集中分类管理,按照风险评估标准,对管内风险点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级。XX有限公司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措施表安全风险类别安全风险内容风险分析防范措施可能性(L)基准值暴露率(E)基准值后果(C)基准值(D=L×E×C)标准风险等级5.4风险评估5.4.1健全风险评估管理机制,一般应涵盖以下方法:①基准风险评估:定期组织对面临的风险进行基本的、全面的识别和评估。②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对出现的高风险对象或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风险评估。③持续风险评估:进行日常的风险动态识别和评估。发生事故、障碍、异常后及时进行问题评估,制定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风险。5.4.2涉及风险的有关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估,必要时可邀请技术专家、相关方参与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5.4.3风险评估应综合考量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等影响因素。5.4.4结果可采用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参见附录)等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5.5风险分级5.5.1风险分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5.5.2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级划分应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颁发的制度标准。5.5.3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采用量化、半量化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划分。5.5.4对应于防范较大事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原则上应构成重大风险:①较易导致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的;②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③发生过人身死亡、设备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④涉及重大危险源的;⑤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的;⑥其他等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5.5对应于防范一般事故,对较易构成一般事故危害的风险,原则上应认定构成较大风险。5.6风险控制5.6.1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5.6.2风险控制措施可分为风险控制技术措施和风险控制管理措施。①风险控制技术措施包括消除措施、预防措施、减弱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警示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等。②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包括安全培训措施、安全管控措施、转移措施等。5.6.3风险控制措施制订原则:①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和事件后果的严重度两个方面。②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优先选择技术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技术措施时,应尽量按照消除措施、预防措施、减弱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警示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的顺序依次选用(顺序靠前者优先),可以同时选用多种类型的技术措施。④在应用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时,应尽量与技术措施配合使用。⑤在风险控制措施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措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⑥应及时识别内外部环境、运行方式、生产设备和参数、作业方式、新技术
本文标题: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7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