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中峰国师训诲文上如下瑞法师讲解本文分两大科:甲一释题甲二随文解释又分三层:乙一、开宗明义乙二、悲心训诲乙三、损益劝勉今初释题这篇训诲文不长,全文六字一句,共396个字。我们分两大科来讲:第一科解释题目。第二科随文解释。在随文解释里再分三小段:一、宗明义;二、悲心训诲;三、损益劝勉。第一科解释题目。中峰国师名明本,号中峰。生于南宋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卒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是今浙江杭州人。国师从小玩游戏,一定是玩做佛事的游戏。九岁丧母。少年时代,他曾学习《论语》、《孟子》,由于对这些重要的儒家经典缺乏兴趣,尚未终卷便辍学。处在宋元之交的社会动荡时期,国师很早就倾心于佛教。十五岁时,信守五戒,立志出家。并且燃指燃臂供佛,求佛道的心非常的切,昼夜精勤用功。此后,他认真学习《妙华莲华经》、《圆觉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喜好禅定,经常独自到山上坐禅习定。因此,国师出家前就具备了良好的佛学修养。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国师二十四岁时,因阅读《景德传灯录》遇到疑难问题,后来到浙江天目山,求教于当时著名的临济宗禅师高峰原妙,在原妙禅师的指导下,他认真钻研佛教经典,获益良多。“诵《金刚经》,至荷担如来处,恍然开悟,由是内外典籍皆达其义趣。”(《天目中峰和尚广录》)。第二年,他随原妙禅师正式出家,第三年受具足戒。在跟随原妙禅师的十年之间,国师白天参加劳动,夜晚修习禅定,刻苦钻研,深得禅师的赏识,成为禅师的得意弟子。宋仁宗时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元统二年,宋惠宗追谥国师为“普应国师”号,并且《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也被允许编入《大正藏》流传,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师的著作有:《三时系念》、《怀净土诗》108首、《示众》、《山房夜话》、《信心铭辟义解》《楞严征心辨见或问》、国师自号幻住,曾住《幻住家训》等等。国师在缁素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峰国师开示说:“病中做功夫,要将四大幻身,撇向他方世界之外,由它病也得,活也得,死也得;有人看也得,无人看也得;香鲜也得,臭烂也得,医得健来,活到一百二十岁也得,如或便死,被宿业牵,如镬汤,炉炭里也得,如是境界中,都不动摇。”他的用功功夫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来中峰国师的训诲文,目的就是要了解祖师的嘉言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懿行、人格、风范,以古德为榜样,以古德之语为己语,以古德之行为己行。根本上就是以佛语为己语,以佛之行为己行。我们说佛,总觉得佛太伟大了,高高在上。我们举祖师的例子,彼亦是人,自己也是人,应该举眼向上,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呢?以此来激励自己成为一位好佛子。通俗的说,就是当了一回出家人,一定要当个像样的出家人,不要辜负自己的这一生;不要辜负无始劫来自己培植的那点善根。之所以祖师有那么高的成就,和他严格要求自己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又是如何?国师:后来中峰祖师被请为国师,国师,就是那些德学兼备的人,有修有证的高僧,国师是帝王给的封号,意思是指一国民众的老师,也是帝王的老师。训:就是训诲,也是开导的意思。文:就是通题,比如《劝发菩提心文》,《戒杀放生文》,但我们今天所学的是《中峰国师训诲文》,“中峰国师训诲”是别题。第二科随文解释。又分三大段:一、开宗明义。首先阐述清楚祖师的宗旨:怎么样做一个好的出家人。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既到出家地位,听我谆谆训诲。“既到”就是已经到了,已经出家了,我要告诉你怎样做,所以说“听我谆谆訓诲”,这不是一般的教诲,要体会祖师的心。他仿佛在对年轻的出家人说:“孩子们,既然大家已经出家了,就听我来把我这么多年的出家经验告诉大家吧。”大家通过学习要调整自己的生活,培养读诵,坐禅等等。就像慈老法师所说的:要让熟的转生,生的转熟。能用佛法的试金石去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伪?立起佛的知见,使自己能成长为荷担如来家业的人。学习祖师的训诲,看看祖师是怎么教导的。看祖师怎么说,再看经律怎么说,要用佛的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师父开示:世间人事业成功的,哪个不是从苦中来?耐得了一时的寂寞才能有以后的辉煌,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误了我们以后美好的前程,要扪心自问: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才能走好?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某件事而留下遗憾,怎样才能不留遗憾?做人就要有做人的良心,学佛就要有学佛的心,我做一个佛子,要堂堂正正的一步一步走好。依于佛的教,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不要小众的锻炼,佛一定不会说要让你当小众的。可以直接受比丘尼戒,很快成为人天之师,越快越好。但是佛知道众生,学佛需要一个漫长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改造自己的过程。通过上课希望我们每位小众,或者要发心出家的小居士,要具有慧眼,要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前途。千万不能一时冲动,以后后悔莫及。要体会祖师的一片悲心,从训诲文中要读出老实,从言行上把佛的教体现出来,通过学习文义,变作言行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希望大家好好去体会。出家地位怎样理解出家地位?我们先从事上来说,出家,一般人认为是离世俗的家,剃发染衣就是出家。我们知道,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出家,真正的出家是受沙弥尼十戒后才是正式的出家。所以在沙弥尼的位,就有分形同沙弥尼和法同沙弥尼。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只要一落发离开俗家就算是出家人了,就到了出家的地位,这是最浅显的理解。深一点的讨论,出家有真出家,相对来说,也有不真心出家。莲池大师说:出家是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为也。我们常常说大丈夫要志向远大,节操高尚,永不退转,这个才是大丈夫的定义。世间的将相,将是武,相是文,在朝廷里或在国家当中,文功武将,这是国家的极重要大臣,国家有赖于他们,能为将为相,利国利民,这个不容易。但对出家来说,这是大丈夫的事,能为将为相,但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6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却不一定能出家。所以真正的出家要能够发四弘四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当然这比世间的将相高得多,因为他想的不只是一国之人,他所想的是所有的众生。看看宣祖告诉我们说:“真诚出家者,怖四魔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真诚出家的人,要能够降伏天、恼、阴、死魔(编者注:即四魔),这称为我们的冤家,天魔会来捣乱我们,不让我们出三界;烦恼魔一天在磨我们,不得出离;五阴炽盛魔使我们妄动;死魔在威胁我们的生命。这实在是我们的冤家,要出家就要能够降伏它们。要知道,我们所遇的世间是苦、空、无常的,我们自身有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学《无常经》,佛来到这个世界,把解决生、老、病、死的法告诉我们,如果不为此事,佛也不来世间。所以真正的出家,是要为了生死。如果你出家不是为了生死,那就不是真出家。既然真为了生死,才辞别六亲的至爱,在世间,父母兄弟姐妹,这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可以欢乐在一时,但是不能永久。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无常的,天伦之乐也是无常的。为了得到永久之乐,所以就要把世间的五欲放下,因为这也是无常的。后果导致的是沦落生死,所以必须得放下。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7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出家人是要做一回大丈夫的事业,在六道中,得人生是最难的,生到人中,出家是最难的,将相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今天做到了。但要懂得,要真正出家才可以,所以要舍诸虚妄,回向于真实。怎样才能得到呢?就是要从持戒、修定、习慧当中而来,要学无量的法门,要行六度万行,真正在落实中,建立起法幢,续佛的慧命,令三宝不断,使众生获益,这才是真正的出家。这是祖师所说:“若能如是,是名真出家。”这才能做六道众生的福田,做三乘圣人的因种,才能受得了信施,才能不辜负四恩(父母、师长、国家、众生的恩)啊。只有真出家才能报。剃发染衣,只要形像上是个出家人的样子,这也可以说到了出家地位。但从戒律里来讲,受了沙弥尼十戒才到了出家地位。深一点来讲,如宣祖所说,只有真诚出家者,才能到出家地位。出家不容易啊,不要把出家看轻了。沙弥五德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出家的地位是高洁尊严人天师,真正到了出家地位,看我们出什么家,如果我剃发染衣出了世俗的家,那我们能不能出三界的家?这是要打个问号的。经中说:“一人出家,波旬怖惧。”所以,在受戒时魔宫会震动,因为他害怕他所管辖的范围里的子民出三界,不属他所管。如果你还在三界里,不为出离出家,不是真出家,没有割断对人天福报的牵挂,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8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怎么算得上真出家呢?出世俗的家是容易,但出离三界家,实在是不容易。所以怎么样才称得上真出家呢?“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识心达本源。”这才称得上真出家。出家功德胜要尊重自己的出家地位,就要知道出家的功德。如果要问三世诸佛是怎样成佛的?答案:是出家成佛的。每尊佛的示现,都是如此。佛都是要示现出家相的,“八相成道度众生”。论中说:“出家之力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如虚空。”出家的利益多大,为什么功德这么大?“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是舍家出家成佛者也。”要求得佛果,佛都是示现出家的。所以说出家的地位实在是不容易。《贤愚因缘经》说:“劝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在世间要想培福,什么培得最快最多?就是自己出家,或者劝人出家。法赖僧弘,僧在即法在,法在即佛在,佛辛勤所证的正法,要持续地久住于世间,这一定是凭借僧的弘扬。那我们出家人是僧中的一分子,实在不可以小看自己。当我们真正知道出家的真实利益的时候,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作为一个出家人,责任太大了,还有什么不能忍?还有什么不能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9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让?还有什么可以沾沾自喜的?纵然你出家之前,你有很高的名望和地位,那也不过是世间名利的事,这和出家了生死不相干的,所以要真正出家,实在要给自己一种鼓励,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这是我对出家地位的理解。二、悲心训诲。祖师悲心切切的来开导我们。又分三小段:1、出家为僧不易前生修得为僧,今生岂能容易。不要看我们今天出家很容易,追究起来实在是多生累劫积累的善因,才能获得人身,做出家人。我们真正的出家人,目标是成佛度众生,前提是要发了生死的心,所以不能轻易虚度。我们应该感谢自己,是我们生生世世修来的善根,才会有今天的结果。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说,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难非不可能,不等于做不到,只要我们认识修道的意义,积极努力去做,难也能做到。“今生岂得容易”这是祖师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精进。出家以后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应该从事上渐渐来修。2、从事相上一一给予教诲。又分五小层意思: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0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发心修道即要福慧双修第一要发道心,晨昏切莫贪睡。“第一要发道心,晨昏切莫贪睡。”怎样才能发起道心?《菩提道次第》讲,要思维人身难得,要知道三恶道苦。《菩提道次第》归纳总结为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就是让我们重后世,要相信因果;中士道要发出离心,三恶道可惧,我们要出离。如果真正发起修道心,就要了解三士前导的。若真发修道心,还会贪着五欲的享受吗?还会说是非?辩长短吗?就不会有这个时间的,因为今天过去,再
本文标题:中峰国师训诲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7891 .html